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巴黎氣候大會特別報道 碳市場頂層設計加快推進

  • 發佈時間:2015-11-30 07:41: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責任編輯:吳起龍

  我國承諾到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

  碳排放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碳減排是氣候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今年9月,中美兩國再度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承諾到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中美兩國達成氣候減排合約,意味著全球最大的兩個碳排放體進入全球碳排放體系。此舉標誌著中國促進溫室氣體減排、應對氣候變化邁出了一大步。”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説。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日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已全面啟動了7個省市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目前進展非常順利,不僅全部實現了上線交易,而且交易價格也比較穩定。他同時透露,除去年12月發改委發佈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外,更高層級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也已進入立法視野,中國碳市場的春天正漸行漸近。

  碳排放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所採用的市場機制。建立碳交易市場之所以越來越迫切,是基於對當前碳排放水準的測算。如果要實現哥本哈根協議中關於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的要求,就必須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控制在3.2萬億噸以內。目前留給我們的額度只剩下1.2萬億噸,全球節能減排已刻不容緩。

  2013年6月18日,我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標誌著中國碳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此後,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重慶等省市先後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截至2014年底,上述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均發佈了地方碳交易管理辦法,納入控排企業和單位1900多家,分配碳排放配額約12億噸。

  日前發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5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8月底,7個試點累計交易地方配額約4024萬噸,成交額約12億元;累計拍賣配額約1664萬噸,成交額約8億元。試點地區2014年和2015年履約率分別達到96%和98%以上。

  解振華表示,當前試點的關鍵是探索碳市場的運作機制,“比如如何確定總量、配額如何分配、如何核查交易量和排放量等,希望通過試點獲得確切、科學的核實方法”。

  只有當市場足夠大、覆蓋全國的時候,碳市場的定價作用才能發揮出來。中國明確了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意味著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建設已進入倒計時。

  “目前,已有22個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指南發佈,國家碳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也已建設並運作。”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下一步,將制定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方案,不斷完善機制,為實施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礎。

  據估算,未來我國碳市場排放量約在30億至40億噸,現貨交易額估計會在12億至80億元;如果進一步考慮期貨,交易金額會大幅增加,活躍性也將大幅提升,交易金額可能達到600億到4000億元。

  事實上,我國碳交易試點自2013年啟動以來,各試點地區不斷完善配額分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等規則,積極探索、創新以碳排放為標的的碳金融産品和機制,中國核證資源減排量(CCER)為標的的質押、碳期權合同、碳基金、CCER預購買權、借碳業務等新興領域表現活躍。

  “歐盟在碳排放交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我們既要學習他們的經驗,也要吸取教訓。比如碳價格以前是每噸30多歐元,後來掉到了每噸2至3歐元,原因就是配額發得太多了,減排的力度差了,整個市場也變得疲軟了。”解振華表示,中國在設計碳市場機制之初已經注意到了這些經驗教訓,力爭把中國的碳市場做得更規範。

  近年來,中國在節能減排及優化能源結構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未來,隨著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成立,有望對鋼鐵、石化等與碳排放密切相關行業形成長期利好。

  “如果本次巴黎氣候大會能如期達成協定,將會起到更大推動作用。”專家表示,這種推動作用表現為對中國節能減排産業的約束性效應,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或將在節能減排領域形成更為順暢的資金流,有助於我國落後産能的淘汰和産業結構的優化。

  與此同時,非化石能源將迎來發展機遇。目前,我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已從2005年的6.8%提高到2014年的11.2%;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要提升至20%左右,這意味著未來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還有近1倍的市場增量。

  從長遠來看,碳市場在我國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除了現有的7家試點地區外,一批國內碳市場參與機構已經著手對碳交易機制進行探索,控排企業也在逐漸適應中國的碳市場交易機制,大量外部性資源也開始介入這一領域發掘商機,碳交易市場帶來的改革紅利已開始釋放。

  儘管還存有機制上的不確定性風險,但即將到來的碳市場仍然將喚起人們對長期前景的樂觀預期。毫無疑問,未來碳市場上的真正贏家,還是我們人類自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