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光伏業不良率奇高轉型遇困 外資乘機抄底收購

  • 發佈時間:2015-08-13 07:17: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經歷了歐美“雙反”打壓和行業寒冬,去年以來我國光伏産業開始回暖,今年更是制定了17.8吉瓦的光伏電站規劃目標。但是《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整個光伏行業仍面臨著不良貸款率居高、技術升級乏力等問題,而且遭遇馬來西亞、印度、歐盟等多方夾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外資乘虛而入低價收購。面對轉型受困局面,國家能源局推出持續三年的“領跑者”計劃,眾多企業將發展希望寄託於此。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73萬千瓦,相較2014年上半年的332萬千瓦有2倍多的增長。而製造端回暖的速度也在加快,目前雖然整個光伏行業的開工率低於70%,但是骨幹企業的開工率均在85%以上,甚至超過100%。

  但是,“我們面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低端製造方面,馬來西亞的生産成本是很低的,印度製造也在蠢蠢欲動,印度光伏組件的産能總共是3GW,卻計劃在2022年達到100GW。這個計劃跟一般的小國家不一樣,這是要推動本土製造的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

  歐盟正在集中優勢力量,協調金融資源支援技術創新,重點推動最先進的X-GWp計劃(百萬千瓦級先進光伏製造工廠計劃)。“我國能否在新一輪的技術進步、技術競爭當中佔據主動,所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嚴峻而緊迫的。”王勃華還表示,我國光伏産業已存在外資低價侵入的風險。

  經過多年高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光伏製造大國,但産業結構不合理,中低端産能過剩,高端産能不足。國內一家大型企業首席執行官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我國光伏骨幹企業的生産設備正處於升級換代期,目前光伏生産設備的國産化率已達90%以上,20吉瓦的設備升級需要資金340億元。但企業無力投入,將錯失産業升級機會。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朱治國也坦言,“在世界上,我國光伏産業的技術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但我們的發展仍然受到阻礙。企業的現狀是資金鏈緊繃、財務負擔過重,無法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只能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刃上。”

  而光伏産業不良貸款率的居高,也讓銀行“積極”不起來。“截至去年底,銀行所有貸款不良率只有1%,但光伏産業貸款不良率平均達7%左右。”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

  面對緊迫形勢,國家能源局從今年起開始逐年提高光伏産品的標準、品質與門檻,以促進行業優勝劣汰,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實施“領跑者”計劃。目前,該計劃第一個獲批項目已花落大同,另有多個省市在籌劃申報,該計劃至少連續實施三年。

  “該計劃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相關企業建立技術優勢的意識,將會推動全行業的技術升級,淘汰劣質和低效率産能,讓行業自然地形成技術和品牌壁壘。同時這樣一個計劃,讓發電企業免去了很多跑項目審批的行政流程,可以專心於電站建造和品質保證。”大同“領跑者”計劃的中標者之一晶科能源全球新聞發言人錢晶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