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用好“一票否決”這件環保利器
- 發佈時間:2015-07-15 13:16:24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近段時間,許多網友不約而同在朋友圈曬廣東各地的“藍天白雲”,這代表了公眾對空氣品質的最直觀感受。與此同時,來自省政府的考核結果和環保部的統計數據也佐證了我省空氣品質的極大改善——2014年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及順德區的大氣污染防治考核結果均為合格以上,其中深圳、珠海、佛山等10市(區)為優秀;今年6月珠三角9市月度空氣品質首次全部100%天數達標,珠海、中山、江門、深圳、惠州、東莞更是進入全國十佳。
作為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區,廣東同樣付出了不菲的環境代價,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前些年也曾飽受霧霾困擾。但同時,廣東也是發展轉型比較早、大氣污染防治比較早的省份,在全面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廣東不等不靠、及早謀劃、主動治理,打出了一套大氣污染防治“組合拳”。一是及時制定並實施空氣治理行動計劃,我省最早從2010年便開始實施《珠三角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去年又先後頒布實施《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和《珠三角區域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二是以市場化手段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從2013年底開啟全省碳排放配額有償競拍和線上交易,這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效倒逼企業為自身利益而提高節能減排的主動性;三是以行政手段引導地方政府重拳治理,無論是《廣東省環保責任考核辦法》還是《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考核辦法》,目的都是要通過排名甚至是“一票否決”的壓力促使地方政府積極行動起來。
在這套“組合拳”作用之下,廣東交上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去年是我省21個地市和順德區全年均按空氣“新國標”實施監測的第一年,數據顯示,全省城市空氣品質指數達標率平均為85%,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可吸入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其中珠三角地區同比下降10.6%,超額完成1.5%的年度目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珠三角地區同比下降11.4%,全省平均灰霾天數下降6.62%,總天數為2003年以來最少;全國74個重點城市年度排名中,深圳、珠海、惠州、中山4市進入品質相對較好城市的前10名,深圳市更是成為全國第一個空氣品質全面達標的特大城市。這些數字有力證明了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經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而且也讓人們更加確信廣東能夠打贏這場全區域空氣治理攻堅戰。
儘管成績喜人,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根據《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實施細則》,到2017年,廣州、東莞、佛山和順德區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深圳、江門、中山和肇慶PM2.5年均濃度下降15%左右,惠州和珠海PM2.5年均濃度下降8%左右。這才是最後的終極考核,而且將實施“一票否決”,即完成2017年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的,視為考核合格,反之為不合格。“一票否決”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全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和意志。儘管治理大氣污染早已是社會共識,但不排除一些領導幹部到真正決策壓縮落後産能,需要放棄高能耗、高污染項目時,卻又患得患失。還有個別地方,依然抱有“先開工再説”的僥倖心理,認為快速發展是自己的事、治污是別人的事,不搶抓眼下機遇就會在長遠上吃虧。針對這些情況,尤需用好“一票否決”這件環保利器,倒逼各地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用好“一票否決”的同時,還需要發揮市場在節能減排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需要涵養全社會共同投入空氣治理的行動自覺。只有把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力量積聚起來,“藍天白雲”才能常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