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環保部官員:"水十條"預計拉動GDP增長5.7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6-05 09:22: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蔣夢惟  責任編輯:吳起龍

  昨日,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英民明確表示,據測算,實施“水十條”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將帶動環保産業新增産值約1.9萬億元,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産業産品和服務約1.4萬億元。業內表示,這將給社會資本吃一顆“定心丸”,讓它們覺得投資治水領域是有利可圖且潛力巨大的。

  此前,業內流傳著一項統計數據,即按照“水十條”要求,完成相應目標需投入資金約4萬億-5萬億元,其中,需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1.5萬億元,“大頭”將更多地依靠社會力量投入,並以此來撬動整個治水市場。投資量如此巨大,到底能為社會資本帶來多大收益?每位業內專家屢屢給出的答案都是:規模很大,但具體不確定。

  因此,本次趙英民披露的數據才格外引人關注。趙英民進一步表示,隨著治理領域的不斷擴充、治理對象的不斷增加、監管精細化水準的不斷提升、環保責任的不斷落實和執法監管的不斷強化,在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環境諮詢服務、環境技術服務等領域必然會面臨急劇上升的市場需求,不僅需要提供傳統的污染減排的解決方案。

  同時更需要提供環境品質改善的解決方案;不僅要為工業企業的集中污染防治提供支撐,也要為農業源、交通源等的污染防治、生態建設、清潔能源發展與替代等提供支援,還要為政府環境監管、社會環境教育等提供支援。相關領域企業的發展面臨日益增多的發展機遇。

  在本次環保部真正測算了“水十條”拉動的各類經濟收益,尤其是直接購買環保産品和服務的體量之後,多家水污染治理企業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出積極的態度,認為這令其更加看好未來的市場。但對於未來的投資形式,企業仍然比較堅持利用PPP的模式。在碧水源公司常務副總裁、董事何願平看來,PPP符合目前國內水污染治理企業的發展需求。

  “今後,由政府和企業各出一部分資本金成立合資公司來融資,由政府向其購買服務,不僅能大大減少政府投入,還能增強普遍缺乏資金、規模較小的治水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能破除長期存在的市場壁壘。”何願平説。在他看來,民營治水企業未來很有可能集中進入重點領域,包括流域水環境治理、京津冀區域治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