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十條”歷時兩年終於發佈 預計拉動GDP5.7萬億

  • 發佈時間:2015-04-17 07:36:24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昨天發佈了“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0條、35款、76項、238個具體措施,各項措施都落實到了相關部委身上。多項約束性“硬指標”,規定了完成時間、責任單位,以及對地方政府排名和落後名次的懲罰制度,對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治污形成了“硬約束”。

  繼2013年9月發佈實施旨在治理大氣污染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後,昨天,我國治理水污染最重要的綱領性文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昨日經國務院批復後正式對外發佈。據了解,這是中國環保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水十條”中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品質得到階段性改善的近期目標。環保部利用投入産出模型測算,“水十條”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人民幣。

  據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水十條”起草工作2013年4月開啟,先後6次徵求中央及國務院34個部門和單位意見,兩次徵求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意見,3次組織專題調研,歷時近兩年,30次易稿。2014年12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同意“水十條”,2015年2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水十條”,並於昨天對外發佈。

  “水十條”的發佈與實施,被視為中國全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水十條”共提出6類主要指標,26項具體要求,並進一步明確了38項措施的完成時限。為確保任務目標的落實,“水十條”提出了取締“十小”企業,整治“十大”行業、治理工業集聚區污染、“紅黃牌”管理超標企業、環境品質不達標區域限批等238個強有力的硬措施。

  “抓兩頭促中間,帶動水環境品質全面改善”是“水十條”的主要思路。一頭是抓“好水”(1◇址類水質的水體),保證水質不下降、不退化;另一頭針對已經嚴重污染的劣于Ⅴ類的水體“差水”,尤其是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度高的城市黑臭水體,大幅減少甚至消滅掉。通過這“兩頭”來帶動“中間”(◇◇V類水質的水體)的水質改善。

  □未來影響

  資金需求巨大投資盛宴開啟

  未來5年預計拉動投資2萬億

  “水十條”提出了大量的具體目標,實施起來自然需要巨大的資金量。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提出,在積極發揮政府規範和引領作用的同時,必須用好稅收、價格、補償、獎勵等手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首先要健全稅收政策,引導生産消費行為。“水十條”將關注環境保護稅、資源稅、消費稅等稅種的調節作用。對國內企業為生産國家支援發展的大型環保設備必需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加快推進環保稅立法、資源稅改革等工作。研究將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産品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

  二是理順價格機制,保護好資源環境。“水十條”要求分期推進水資源價格改革,涵蓋居民、非居民以及農業用水等領域;因地制宜制定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如地下水水資源費徵收標準應高於地表水、超采地區徵收標準應高於非超采地區;修訂城鎮污水處理費、排污費、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合理提高徵收標準,做到應收盡收。

  三是建立激勵機制,樹立行業標桿。現有環境保護制度重視企業達標排放,缺少激勵企業深化治污的政策機制,不利於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水準。“水十條”創新性地提出健全節水環保“領跑者制度”,鼓勵支援節能減排先進企業及工業集聚區的用水效率、排污強度等達到更高標準,支援開展清潔生産、節水治污等示範工作。

  四是實施生態補償,解決跨界污染。生態補償是受益地區對生態保護地區的一種補償,補償其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的貢獻。“水十條”提出實施跨界水環境補償,探索採取橫向資金補助、對口援助、産業轉移等方式,建立跨界水環境補償機制並開展試點示範。

  環保部利用投入産出模型測算,“水十條”將直接購買環保産業産品和服務超過1.4萬億元,間接帶動約5000億元,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人民幣,帶動環保産業新增産值約1.9萬億元,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産業産品和服務約1.4萬億,累計增加非農就業約390萬人。專家預測,在未來5年內,“水十條”將拉動總投資2萬億元,新一輪的環保投資“盛宴”將開啟。

  □工作目標

  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品質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準持續提升,地下水超採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品質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品質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品質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迴圈。

  □主要指標

  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址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址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品質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

  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址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出臺背景

  知道我國水環境有多差嗎?

  20年發生1.1萬起突發水環境事件

  通過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昨天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水十條”的出臺背景,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我國水環境的現狀。

  差

  首先,我國水環境品質差。目前我國工農業和生活污染排放遠超環境容量。在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有9.2%喪失水體使用功能(劣于V類),24.6%的重點湖泊(水庫)

  呈富營養狀態;不少流經城鎮的河流溝渠黑臭。飲用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全國4778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較差的比例為43.9%,極差的比例為15.7%。全國9個重要海灣中,6個水質為差或極差。

  少

  其次,我國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少,且時空分佈嚴重不均。用水效率低,水資源浪費嚴重。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世界先進水準的2-3倍。局部水資源過度開發,海河、黃河、遼河流域水資源開發

  利用率分別高達106%、82%、76%,遠超過國際公認的40%的水資源開發生態警戒線,嚴重擠佔生態流量,水環境自凈能力銳減。全國地下水超採區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引發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嚴重生態環境問題。

  減

  此外,我國水生態受損嚴重。濕地、海岸帶、湖濱、河濱等自然生態空間不斷減少,導致水源涵養能力下降。三江平原濕地面積已由建國初期的5萬平方公里減少至0.91萬平方公里,海河流域主

  要濕地面積減少了83%。長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由100多個減少至僅剩洞庭湖和鄱陽湖,且持續萎縮。沿海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近岸海域生物多樣性降低,漁業資源衰退嚴重,自然岸線保有率不足

  35%。

  亂

  同時,我國水環境隱患多。全國近80%的化工、石化項目布設在江河沿岸、人口密集區等敏感區域;部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仍有違法排污、交通線路穿越等現象。1995年以來,全國共發生1.1萬

  起突發水環境事件,僅2014年環境保護部調度處理並上報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發環境事件中,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因水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呈顯著上升趨勢,國內外反映強烈。

  水十條

  各目標實現時間表

  節水

  1.控制用水總量

  到2Q2Q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

  2.嚴控地下水超採

  2Q17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採區、限採區和地面沉降控制區範圍劃定工作,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

  3.提高用水效率

  到2Q2Q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別下降35%、30%以上。

  4.加強城鎮節水

  到2Q2Q年,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

  治污

  1.取締“十小”企業

  2Q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小型造紙、製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産項目。

  2.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

  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製造、製革、農藥、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2Q17年底前,造紙、鋼鐵、印染等行業完成相應技術改造。

  3.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

  2Q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自動線上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年完成。

  4.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

  到2Q2Q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年完成。

  5.推進污泥處理處置

  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Q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Q2Q年底前達到90%以上。

  6.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

  2Q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年完成。

  7.在缺水地區試行退地減水

  在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採問題較嚴重,且農業用水比重較大的甘肅、新疆、河北、山東、河南等五省(區),適當減少用水量較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改種耐旱作物和經濟林;2Q1B年底前,對3300萬畝灌溉面積實施綜合治理,退減水量37億立方米以上。(京華時報記者王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