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油國各打小算盤 凍産協議恐成一紙空文
- 發佈時間:2016-04-13 08:27: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按照原計劃,全球主要産油國,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以及該組織之外的重要産油國,已定於本週日(4月17日)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會議,討論潛在的凍結原油産量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即使産油國在此次會議最終達成凍産協議,但實質成效如何,能否切實執行成為一大疑問。因為産油國都各有各的想法,甚至在近期擴大石油産量,凍産協議有最終淪為“一紙空文”的風險。高盛等機構更指出,凍産已經錯失了最佳時機,因此收效可能非常有限。
産油國表裏不一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全球主要産油國在4月17日的多哈會議達成凍産協議,但最終很可能無法得到執行,因為各大産油國都只關心自身利益,部分産油國表面支援凍産,但近期卻在擴大産量。
例如,歐佩克第二大産油國伊拉克口頭上支援凍産,但實際卻在不斷增加石油産量。伊拉克國家石油行銷組織(SOMO)的最新數據顯示,伊拉克3月的原油日均産量上升2%至創紀錄的455萬桶,2月為446萬桶;原油日均出口量由2月的323萬桶增加18%至381萬桶。
此外,科威特也正抓緊最後的機會增産。據報道,科威特石油公司將很快簽署合約以支援海上鑽井平臺進行其第一期海底油田的鑽探活動,該國計劃將石油産量增至近43年高位。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Jamal Jaafar日前在一次會議上表示,科威特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或者是2017年將其石油日均産量從當前的300萬桶,提高316.5萬桶的水準。
實際在凍産問題上,只有伊朗一直都明確表示不會參與凍産,直到産量恢復到被制裁之前的水準。
凍産協議效果有限
分析機構也並不看好可能達成的凍産協議的實際效果,更為悲觀的觀點甚至認為,協議根本不會達成。高盛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花了18個月時間實現“供需再平衡”之後,直到現在才開始談論削減原油産量,恐怕已經意義不大了。
在高盛看來,任何支援油價維持在當前水準的強硬協議搞不好都是弄巧成拙。身處歐佩克之外的新興産油國更希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以便調整供應水準,從而應付今年下半年的赤字狀況。高盛認為,如果原油價格在短期內回升至每桶45美元左右,凍産計劃恐怕就要偏離原來的軌道。高盛指出,科威特宣佈重開Khafji油田,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發表評論稱該國進行石油限産必須以伊朗的相應承諾作為前提,這些時機都並非是偶然的。油價在本週最後交易日(即4月15日)結束時的表現,將很可能影響到潛在限産協議的性質。
高盛強調,即使各産油國本週日在多哈達成凍産協議,歐佩克內部也有著諸多潛在的增産來源以保證該組織原油産量的增長。儘管地緣局勢和電力短缺阻礙了歐佩克原油産量的增長,但當上述負面因素消除後,該組織的産量每天可增加50萬桶。此外,由於伊朗的原油産量已經超過預期,而預計沙特在接下來幾個月的産量也將繼續增長,要真正實現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可謂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