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持續萎靡 石油美元面臨枯竭
- 發佈時間:2015-10-09 09:25: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開始了今年以來的第二輪贖回,一年撤資總額或超700億美元,原因是油價暴跌導致其石油收入下降、財政壓力攀升。
成也石油,敗也石油。對於那些石油高度依賴國家,油價上漲,釀就了石油富國的傳奇;油價低迷,則滋生了經濟和財政萎靡不振的隱患。
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開始了今年以來的第二輪贖回,一年撤資總額或超700億美元,原因是油價暴跌導致其石油收入下降、財政壓力攀升。
緊接著,彭博社預測稱,管理8300億美元資産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最早可能明年會開始撤資。因為近幾年挪威政府一直利用不斷增長的石油出口收入填補財政赤字,但去年國際油價暴跌近50%,挪威政府的石油相關稅收劇減42%,明年的政府預算可能入不敷出。
跌跌不休的油價究竟何時才能見底反彈?經濟下滑和入不敷出現象會否在産油國産生“共振”?石油美元體系是否真的要崩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部副主管吉安瑪麗·亞米萊西法拉帝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特別表示了對油價以及産油國的擔憂。“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表現差于預期,如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地緣政治壓力等都是主要矛盾。巴西今年經濟增速預計下滑3%,俄羅斯將下滑近4%,這對於新興市場國家而言是很糟糕的。”
産油國主權財富基金或紛紛撤資
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指上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於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數據顯示,中東産油國擁有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45%,其主要資金來源是石油等資源類商品出口。
自去年油價開始下跌以來,沙特貨幣管理局的外匯儲備已下降近730億美元,原因是該國政府維持支出以支撐經濟,併為其在葉門的軍事行動買單。
全球經濟低迷,石油供過於求,價格暴跌,目前仍反彈乏力。就在年初油價慘遭“腰斬”之際,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還堅稱:“油價很難再重回100美元/桶,但沙特絕對不會減産。”
這種堅持源自於同美國“頁巖氣革命”對賭的決心。“我們可以看看到底有多少頁巖氣生産公司倒閉。儘管油價腰斬對我們影響不小,但我們將暫時維持現狀,看看到底還會出現多少新增産量,畢竟油價下挫會讓很多新項目寸步難行。”沙特王子稱。
去年8月,美國從OPEC進口的石油比例降至40%,創1985年5月以來新低。
沙特的“固執”從某種程度上也讓油價和其他産油國的財政收入遭了殃,挪威就是突出代表。
彭博社預計,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最早可能明年就會開始撤資,面對油價大跌的衝擊,這只規模名列全球前茅的主權財富基金資金來源告急,越來越有可能改變過去20年擴大規模的走向,它正是石油美元開始枯竭的最新佐證。
近年來,挪威政府一直利用不斷增長的石油出口收入填補財政赤字,同時擴大本國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去年國際油價暴跌近50%,挪威政府的石油相關稅收劇減42%,明年的政府預算可能入不敷出。
對於被迫拋售資産一説,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資産策略的首席投資官斯堪柯(OeyvindSchanke)上月接受媒體採訪時予以否認,但該基金吸納的資金已經開始減少,今年上半年流入資金僅170億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約合0.12美元),而過去十年平均每季度流入600億克朗。
今年2月,挪威央行行長奧爾森(OeysteinOlsen)表示,若油價徘徊在每桶60美元,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凈流入“可能會畫上休止符”。
“犧牲國”接踵而至
其實,誰也沒能料到原油價格會在如此低位保持這麼長時間,“犧牲國”也接踵而至,尤其是以原油出口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主權國家。
進入2015年,原油價格已經基本穩定在50美元/桶附近,且難以形成有效突破。截至10月7日北京時間21時,布倫特原油為51.70美元/桶。
如果以金融危機後的高位為基準計算,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從128.4美元跌至目前的51.83美元,跌幅達到59.63%。
面對如此巨幅下跌,沙特“面露難色”。石油和天然氣産值大約佔沙特國內生産總值(GDP)的50%、佔出口收入的85%。同時,沙特政府約90%的財政收入來源於石油銷售。
截至7月底,沙特貨幣署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從去年年中的峰值7460億美元減少至6690億美元。
業內人士則認為,外匯儲備下降和國內債務,可能導致沙特今年的預算赤字達到GDP的20%,接近140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一直“不差錢”的沙特也於今年兩度發行債券以彌補財政虧空,這也是沙特近8年來首度發行主權債券。
這一赤字和沙特過去10年內接近GDP20%的財政盈餘形成鮮明對比。而財政赤字也將代替財政盈餘成為沙特的“新常態”。
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Economics)預計,2015年沙特政府的收入將降低820億美元,這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近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沙特的財政赤字還將持續到2020年。
此外,挪威是世界第七大石油出口國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石油佔挪威GDP的近四分之一、財政收入近30%,以及挪威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石油資源對於挪威而言,是其高福利的最主要來源。
由於油價持續低迷,油氣在總出口占比中超過50%的挪威出現了前兩個季度的出口均為負增長的情況。以挪威最大企業——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為例子,該公司今年二季度稅前收入為224億克朗(約合28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減少了99億克朗,降幅近45%。
挪威統計局的一份調查顯示,2015年挪威油氣勘探和開採投資同比將下降11%至1901億挪威克朗,2016年還將進一步下降3%。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過去的十年裏,挪威油氣行業的投資增長了近三倍。
據挪威統計局發佈的2015年第一份經濟分析報告,石油投資2015年將下降15.9%,2016年下降8.1%,2017年下降2.7%,這將導致石油業失去3萬人就業,相當於現有15.5萬就業人數的20%。
萎靡不振的油價也影響了挪威經濟。今年第二季度,挪威全國GDP增長收縮0.1%。挪威經濟還將繼續下跌,預計今年GDP增長率將從去年的2.3%下降至1.1%。
最為著名的“犧牲國”則要數俄羅斯。由於原油大跌,導致其經濟遭受慘烈打擊,同時也使得盧布不斷貶值,海外資金呈現持續流出跡象。
全球最大的鋁生産商俄羅斯鋁業(Rusal)副總裁奧列格·穆哈麥德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由於石油用美元結算,而俄羅斯統計財政收入卻採用盧布,因此,即使油價或其他商品下跌,通過盧布貶值就可以保證俄羅斯出口石油獲得的盧布收益基本不變。不過貨幣貶值預期也進一步打擊了俄羅斯對外資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2014年共計有1515億美元從俄羅斯撤離,約為2013年的2.5倍。
今年6月,俄羅斯政府還曾試圖根據60美元/桶的石油價格來制定2016年的財政收支,但石油價格的再次下跌和盧布的貶值,讓這一計劃又一次破滅。
10月2日,俄羅斯財政部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在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表示,油價下跌將迫使俄羅斯面對經濟“新常態”,根據50美元/桶的油價水準制定財政計劃也屬樂觀。“GDP今年萎縮了4%,因此,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劇烈下降——從2014年的10.4%下跌到2016年的7.1%,石油天然氣相關收入從佔比9.9%下降到9.4%,而這一趨勢在未來的數年內仍將持續下去。”
石油美元枯竭意味著什麼
當前,“犧牲國”最想問的問題恐怕極為一致——油價何時探底回升?
IMF預計,全球原油供過於求的狀況仍在持續。儘管美國石油鑽塔數量僅為2014年10月巔峰時期的一半,但OPEC的産量仍不斷上升,8月産量比OPEC所預設的3000萬桶/日多出了150萬桶/日;此外,俄羅斯的産油量仍處於歷史高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安理會于7月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這也意味著,伊朗原油出口有望持續走強,IMF認為伊朗的原油庫存為3000萬桶。解禁後,伊朗預計在未來兩年內的原油産量將以50萬~80萬桶/天的速度擴容。
基於期貨價格走勢,IMF預計,2015年的石油平均現價為51.62美元/桶,2016年為50.36美元/桶,2017年為55.42美元/桶。可見,油價回升前景渺茫。
石油美元枯竭意味著什麼?
除了油價等短線問題,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也在浮出水面——石油美元迴圈的減弱,意味著受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以及GDP增長都將受到負面影響。有觀點認為,全球市場流動性以及隨之而來的信貸評級問題都可能浮出水面。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日前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説,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逾50%,在此背景下,海灣國家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避險情緒上升。標普調降了巴林和阿曼的主權信用評級,對巴林和沙特的評級展望為負面。
在去年11月便有疑問稱——到2025年,美國已經完全實現了能源獨立,大把美元不再從美國進入俄羅斯、沙特等石油國家,而美元供應減少,流動性吃緊,全球市場將何去何從?
當時,花旗分析師指出,“屆時,全球經濟(尤其是企業債市場)將會大受影響。而且有趣的是,如今石油美元短缺已經開始影響到美元企業債市場。企業債市場疲軟,不是因為供應增加,而是因為需求減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