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能源局副局長:"十三五"能源消費增速降至3%左右

  • 發佈時間:2015-07-29 08:37: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7月27日,在上半年全國能源形勢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快,受其影響,能源消費新常態特徵也逐步顯現。

  劉琦介紹,2000-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9.4%,2011-2014年,平均增速降至4.3%,預計“十三五”期間能源消費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3%左右。

  劉琦透露,“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的核心是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提出的能源發展要實現“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要求。

  “‘十三五’能源規劃應把新能源發展的保障機製作為重要議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岩對記者説,儘管國家一直在努力解決新能源的消納和上網問題,但由於在西北和東北地區存在大量開工的火電與新能源之間的項目競爭,“棄風、棄光”仍可能加劇。

  推進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

  劉琦表示,“十三五”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隨著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能源發展也增速換擋。

  劉琦分析,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約佔全世界的23%,居全球第一。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速度和結構的變化,必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産生三方面的重要影響。

  具體來説,一是全球化石能源市場供需形勢和格局將面臨調整;二是中國有望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三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加快發展,以及傳統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為世界能源科技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各類清潔能源技術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劉琦透露,“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在保障能源供給的前提下,把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推進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十三五”規劃的制訂將在這些方面下很大功夫。

  實際上,國務院去年11月發佈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已經提出了“十三五”能源發展的主要具體指標。

  這些指標包括,到2020年國內一次能源生産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

  統籌“風”“光”“火”

  在“十三五”能源體制改革的諸多議題中,解決新能源的“棄風棄光”問題尤為迫切。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今年上半年,風電棄風電量1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1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2%,同比上升6.8個百分點,主要集中在蒙西、甘肅、新疆、吉林等地區。

  同時,i光伏平臺通過對中國238個項目資訊進行統計和電話諮詢,發現在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間,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寧夏、西藏、雲南、陜西8個省區正面臨著棄光限電,全國平均棄光率達14%,最高地區甘肅達到40.2%。

  “上述現象的出現,關鍵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利益協調問題,棄風棄光之所以久治不愈,正是因為動了一些人的‘奶酪’。”秦海岩説。

  秦海岩指出,經濟新常態下電力需求放緩,這本應是進行能源結構和電力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但各地火電項目反而出現了熱火朝天“大幹快上”的局面,今年1-5月,新核準火電項目超過5800萬千瓦,如此勢必加劇“風火矛盾”。

  以東北電網為例,秦海岩介紹,到2014年6月底,東北電網裝機容量已突破1.16億千瓦,但全網最大負荷僅5600萬千瓦左右,最小低谷負荷僅3800萬千瓦,日平均最大負荷4800萬千瓦,電源負荷比達到兩倍,近一半發電設備得不到高效利用。在這種情況下,東北電網範圍內今年前五個月核準的火電項目仍接近800萬千瓦。

  秦海岩分析,加快開工火電項目,雖然短期內可以起到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不利於能源結構調整。“為了實現2020年和2030年的碳減排目標,建議國家十三五期間下大力氣進行能源結構調整,讓新能源早日從替代能源成為主導能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