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面臨走向服務業大國的歷史節點

  • 發佈時間:2015-02-16 01:00: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遲福林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要把生産性服務業比重從15%提高到30%~40%,實現工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的全球化、資訊化、服務化。這樣,到2020年我國有望初步完成從“工業2.0”向“工業3.0”的升級,並奠定“工業4.0”的重要基礎。

  ●未來1-2年,以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推進結構性轉型,不僅對緩解短期經濟下行的壓力有重大作用,而且對“十三五”的經濟轉型升級有決定性影響。

  ●“十三五”經濟增速能否穩定在6%~7%區間,年均增速在6.5%左右,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於服務業發展潛力的釋放,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幾年,我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2015-2020年這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從中央到地方謀劃“十三五”的關鍵一年。在這個承上啟下的特定時期,增長轉型改革高度融合,能不能有效地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準確地判斷和把握未來幾年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把2015中國改革年度報告的主題定為《轉型抉擇——2020: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大趨勢》,就是要立足於2020這個中期目標,判研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趨勢。我們的主要判斷是:我國正處於走向服務業大國的歷史節點,把握增長、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關鍵是謀劃、把握好“十三五”在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升級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2020: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的窗口期

  2020是我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的歷史節點。從國際經驗看,由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傳統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是一個國家由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這個特定歷史階段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趨勢,也是一個國家成功邁向高收入國家的必由之路。2015-2020正是我國由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的關鍵6年,能否把握經濟轉型升級的大勢作出正確的選擇,不僅關係到短期內的穩增長,而且對實現中長期的公平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

  由工業主導走向服務業主導的歷史拐點

  2014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緩至7.3%,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與此同時,經濟結構升級的態勢初步形成。2014年GDP增長7.4%,第二産業增長7.3%,服務業增長8.1%,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8.2%,創歷史新高。這一高一低表明,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服務業開始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十三五”走向服務業大國的客觀趨勢

  第一、工業轉型升級為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注入內在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形成了一個歷史性交匯點。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適逢全球以能源網際網路革命為重要特徵的工業3.0、以製造業數字化革命為重要特徵的工業4.0時代的到來。我國能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機,主要取決於能否有效提升研發、設計、物流、銷售等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水準,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我們建議:“十三五”要把生産性服務業比重從15%提高到30%-40%,實現工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的全球化、資訊化、服務化。這樣,到2020年我國有望初步完成從“工業2.0”向“工業3.0”的升級,並奠定“工業4.0”的重要基礎。

  第二、人口城鎮化釋放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巨大空間。人口城鎮化是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從國際經驗看,從工業化中後期走向工業化後期,城鎮化率至少要達到60%以上,但我國2013年只有53.73%,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而2012年世界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52%左右。2015-2020這6年,從以“半城市化”為特徵的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意味著將有近4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這將為生活性服務業釋放巨大的發展空間。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到2020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三、服務型消費全面快速增長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巨大市場空間。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快速升級的新階段,消費結構正處在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由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升級的重要時期。201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6.2萬億元,估計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45-50萬億元,有望在2013年基礎上實現消費規模倍增。預計到2020年城鎮居民服務消費支出佔比可能提高到40%-45%,一些發達地區甚至可能達到50%-60%。“十三五”把握消費結構升級的時代潮流走向消費大國,重在加快消費驅動的經濟轉型,以消費引領創新、以創新引領供給,在扭轉投資與消費失衡格局的同時,給我國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提供內生動力。

  把握服務業主導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動權

  從工業轉型升級、城鎮化轉型升級、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看,2020年我國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的客觀基礎正在形成。“十三五”如果能夠順勢而為,實現這一轉型,既可以在結構升級的基礎上形成7%左右的經濟增長新常態,又能夠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創造有利條件;如果錯失2020“中期”這個重要歷史機遇期,繼續堅持工業主導、投資主導,不僅會失去經濟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還會助長日益嚴峻的投資消費失衡和全面的産能過剩,加劇經濟領域的矛盾和風險,並給中長期的發展埋下重大隱患。對此,我們應當有客觀、清醒的估計。

  2020:形成服務業主導的

  經濟結構

  “十二五”時期,我國服務業佔比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如果能夠把握經濟轉型升級大趨勢,打破工業主導的體制機制,形成服務業主導的體制機制保障,我國到2020年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是有條件的,也是有可能的。

  到2020年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

  第一、“十三五”提高服務業佔比的空間很大。2014年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已達到48.2%,但仍遠低於2000年發達國家70.1%的平均水準。與發展水準相近的金磚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佔比也明顯偏低。2013年,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的服務業佔比分別為69.3%、60.3%和57%,南非2011年服務業佔比已達到68.3%。

  第二、2015年服務業佔比接近或達到50%。未來幾年加快投資轉型,擴大服務消費需求供給能力,服務業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是有可能的。2015年服務業佔比有可能達到50%,服務業就業佔比達到40%-45%,初步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

  第三、到2020年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十三五”服務業佔比年均提高1-1.2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5%以上,服務業就業佔比達到50%,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

  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

  2001-2013年,扣除價格因素後我國服務業年均實際增長10.6%。應當説,自2001年第二産業中工業佔GDP的比重首次被服務業佔比超過後,除2003年、2004年、2010年和2011年這4年外,13年間有9個年份服務業增速高於工業增速。初步測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就需要服務業增長年均在10%左右。為此,應把服務業實現年均兩位數的增長作為“十三五”重要的政策目標。

  服務業規模趨於再倍增

  2008-2013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從13.1萬億元增長到26.2萬億元,實現了規模上的倍增。如果“十三五”繼續保持這個速度,甚至略低1個百分點,即年均增長速度為8%-9%,我國服務業規模有望從2013年的26.2萬億元擴大到2020年的47.3-51.1萬億元,與再倍增(52.4萬億元)的距離已經很小。如果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更大一點,使服務業的增速再快一些,實現服務業再倍增不是沒有可能的。

  以服務業市場開放

  破題結構性改革

  “十三五”實現服務業主導的轉型升級,面臨著多方面的結構性矛盾的重大挑戰。出路是加快改革,啃下結構性改革這塊“硬骨頭”。

  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到了重要節點

  從實際看,經濟增長正在發生趨勢性的重大變化,服務業正在取代傳統工業成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重中之重。問題在於,多年來形成的某些政策與體制安排從總體上看是同傳統大工業發展相適應的。實現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升級,面臨著多方面的結構性矛盾。例如:服務業與工業公平稅負、公平資源配置的大格局尚未形成;作為服務業主體的中小微企業融資仍比較難;現代服務業發展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等。就是説,服務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是綜合性的、結構性的,不是單純哪一項改革單獨推進所能夠奏效的。未來1-2年,以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推進結構性轉型,不僅對緩解短期經濟下行的壓力有重大作用,而且對“十三五”的經濟轉型升級有決定性影響。

  全面推進服務業市場開放

  服務業發展不缺國內需求、不缺資金,關鍵在於市場開放。從實踐看,改革停留在放鬆管制上很難適應服務業發展的大形勢。適應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的大趨勢,要確立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新思路,以儘快實現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業領域對社會資本全面放開。把破除行政壟斷作為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點,在加強服務業領域反壟斷的同時,儘快放開服務業領域的價格管制,以形成市場決定服務業領域資源配置的新格局。

  以“一帶一路”為總抓手推進服務貿易強國進程

  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把握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十三五”擴大對外開放重在加快服務業領域的市場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新格局。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佔比為6%,僅為貨物貿易佔比的1/2。從國際比較看,2013年全球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比例達到20%,我國服務貿易在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比例僅為11.5%,低於全球平均水準8.5個百分點。

  以“一帶一路”為總抓手需要確立兩大戰略目標:一是抓住全球服務貿易快速增長的新機遇,擴大服務貿易比重,初步實現建設服務貿易強國的戰略目標;二是以生産性服務業“走出去”為重點帶動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初步形成中國製造業全球佈局的新格局。服務於這兩大戰略目標,形成大國開放、大國外交與大國轉型有機融合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建議把握服務業市場開放的主動權,推進國內自貿區“提質擴容”,以促進服務貿易為重點加快雙邊多邊自貿區建設,以加快推進服務外包為重點形成國內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新平臺,到2020年,服務貿易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總額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佔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提高至20%。

  從多方面破題結構性改革

  以破解制約服務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為導向深化宏觀體制改革,配套推進政策調整。例如:儘快啟動消費稅改革,並明確作為地方主體稅種,有利於激勵地方政府成為創造市場環境的主體、公共服務主體;財稅體制改革在“放水養魚”上要有更大力度,為激發社會資本創新創業活力提供更加良好的制度預期,可以考慮對小微企業設置更低的增值稅稅率,提高企業所得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形成小微企業的自動減稅機制;支援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社區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等民間金融創新發展、規範發展;從經濟轉型升級的角度看,調整教育結構迫在眉睫,要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的門檻,提高技術應用型高校的比重;儘快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以深化政府改革推動結構性改革的突破

  結構性改革涉及到政府理念的深刻變革,更涉及到部門利益、地方利益、行業利益的調整。這就需要繼續加大政府改革的力度。例如:把全面推行負面清單管理作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爭取1-2年內在中央和省一級政府有重大突破。最近中央出臺的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意見反映了社會需求,有不少亮點,建議儘快把建立公益法人制度提上改革日程,形成政府購買服務與事業單位改革、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的聯動改革方案,形成多元供給的公共服務新體制。在政府購買服務上,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體制內外分別,誰提供的服務品質高、成本低就向誰購買,以真正形成事業單位與公益性社會組織的競爭機制。

  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牽動增長轉型改革全局

  “十三五”基本實現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意味著我國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它不僅是形成7%左右經濟增速的前提條件,而且也是形成品質效率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決定性因素;它不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而且也是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現實出路;它不僅是經濟新常態的主要標誌,而且也是走向經濟新常態的戰略選擇。

  形成中速增長的新常態

  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和一個經濟轉型大國,經濟增長新常態取決於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取決於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在目前國內工業産能全面過剩的條件下,“十三五”經濟增速能否穩定在6%-7%區間,年均增速在6.5%左右,在相當大程度上取決於服務業發展潛力的釋放,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幾年,我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2015-2020年這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

  當前的經濟增速下行並未導致大面積的失業,重要原因在於服務業的較快增長,服務業逐步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目前,發達國家服務業就業比重大多在70%-80%,而2013年我國只有38.5%,服務業發展的潛力很大,服務業吸納就業的潛力更大。如果城鎮化在未來繼續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到2020年服務業的就業佔比有可能達到50%左右,由此將增加約1.2億個就業崗位。從近兩年的情況看,服務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再例如,截至2014年5月底,我國服務外包吸納了561.9萬人就業,其中2/3是大學生。如果2015-2020年這6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均10%的增長測算,每年新增就業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也就是説,只有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才能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

  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

  “十三五”我國能否在“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上取得重要突破,主要取決於生産性服務業能否快速發展。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生産性服務業直接融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例如,技術升級與服務需求直接融合,技術升級如果不能反映生産性服務需求的變化就很難産生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就很難有好的市場前景;企業競爭力與服務品質直接關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服務環節是否專業化、精細化。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闢巨大的市場空間。

  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

  到2020年,我國能否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即由目前的3億人左右擴大到6億人,使中等收入群體佔比提高到40%左右,形成橄欖型社會利益結構的新格局,關係到能否走上公平可持續發展道路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業快速發展將帶來中産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美國為例,隨著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白領階層的規模從20世紀40年代的1000萬左右上升到20世紀70年代的5000萬,30年間擴大了5倍,1980年白領階層已佔全部勞動力的50%以上。到2020年,隨著服務業主導地位的確立,我國在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億,由此將拉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形成綠色發展的新常態

  從國際經驗看,發達國家在由中等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重要歷史時期,之所以能夠系統地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重要的原因在於實現了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變遷,由此大大減輕了資源環境的壓力。到2020年,如果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2012年GDP總量估算,可以減少能耗總量14%左右,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8%左右。當前,向霧霾宣戰,建設美麗中國,重要的挑戰是經濟增長對傳統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的嚴重依賴。通過提高服務業比重,可以有效地擺脫經濟增長對重化工業的路徑依賴,形成綠色發展的新常態。

  作者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