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石油"保供"壓力減小 中俄天然氣西線工程疑暫停

  • 發佈時間:2015-07-29 00: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近日俄羅斯《導報》報道,由於具體價格未能談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已無限期推遲簽署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合同。

  對此,中石油內部一位天然氣方面的官員告訴記者,目前關於價格的確還在談判,但是西線一直都沒有確定會何時簽署合同並開工,因此推遲之説也並不準確。

  另一位中石油內部的分析人士稱,隨著中國對天然氣需求增速的放緩,中石油、中石化身上保供的壓力也減輕了,同時低價LNG使得天然氣來源更加多元化,相比之下,俄氣的性價比很低,因此若該項目因價格暫停,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中俄仍在談判

  對於中俄天然氣西線工程被無限期推遲,中石油方面並沒有回復,而記者求證了多位中石油內部人士,對方均表示不願置評。

  中俄西線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簽訂於2014年的11月9日,協議顯示,俄方將從西伯利亞西部通過阿爾泰(Altai)管道向中國每年供應額外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為期30年,但是框架協議當時並沒有透露價格方面的資訊。

  在西線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簽署的半年前(2014年5月),俄羅斯與中國達成了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合作協議,旨在開通西伯利亞管線(即中俄東線),並同意在2018年以後每年輸送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到中國。

  金銀島分析師江波告訴記者,中俄西線的談判應該就差確定最終定價機制與結算方式就能開工了,但是當前俄方的價格或讓中石油方面難以承受,因此合作出現了暫停。

  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認為,中俄西線合同在簽訂框架協議的時候,價格參數會參考一些以前定價機制的經驗,但是從目前低油價、低煤價等對天然氣使用的衝擊以及經濟低增速下我國天然氣需求放緩等方面來看,現在雙方在價格方面可能較難談攏。“對於中俄西線這樣的天然氣合作大單來説,全面敲定細節還是比較久遠的事情,因此現在很難判斷合作未來是否會有轉機。”李莉分析。

  俄氣吸引力下降

  儘管俄羅斯正在努力把能源出口轉向以中國為主的亞太地區,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對天然氣需求的放緩也顯得非常明顯。

  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4月份,我國天然氣消費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其中天然氣消費量為127億立方米,同比下降5.9%;天然氣産量同比下降2%;天然氣進口量同比下降20.3%。

  2014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786億立方米,僅增長5.6%,結束了此前天然氣消費量連續十年超過兩位數的增幅。“之前國家層面曾預測2020年的天然氣需求將近4000億立方米,那時認為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是很充足的,所以有了中俄東線和西線的合作協議。但是現在經濟下行且替代能源價格下降,工業用氣和天然氣發電需求量都下降不少,照這樣看2020年我國的天然氣需求有可能達不到3000億立方米。”江波在接受採訪時説道。

  江波同時認為,東線俄氣的價格對於中國來説並不低,中石油之所以接受,主要是之前出於保供的考慮。“據我們測算,東線的俄氣到黑河之後價格大概是2.2元/立方米,若非出於保供考慮,國內很難承受這樣的天然氣價格。”

  中石油內部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國內天然氣保供壓力的減小,俄氣的性價比也大大降低。中石油、中石化也需要看重經濟效益,因此中石油方面若最終因價格暫停該項目,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中石油2014年報顯示,去年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板塊銷售進口氣凈虧損350.20億元,其中銷售進口中亞天然氣虧損176.83億元;銷售進口LNG虧損204.50億元;銷售緬氣虧損34.65億元。“東線俄氣離市場比較近,效益還能相對好一些,西線俄氣進入中國,再加上管輸費用,效益就很難説了。不僅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在放緩,進口的廉價LNG等對俄氣的衝擊也非常大,因此中石油、中石化現在不會只考慮保供的問題了。”上述分析人士説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