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年時間,煤炭價格從黃金跌成了“白菜”。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對多家煤炭貿易商調研發現,傳統煤炭貿易商已經經歷了一次行業大洗牌,大多數企業度日艱難。煤企人士認為,即使煤炭價格回暖,此前盛況將難重現,單腿走路的現貨經營策略需要改變。
而一些先覺先行的企業無疑成為這一輪煤企變革的典範,早在行業變局前,他們已經跳出了傳統産業的窠臼,向網際網路+延伸並熟練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分散風險。
“三元五元”成了動力煤企業生命線
2012年開始,動力煤價格不斷下跌,煤炭産業風險積聚。2014年、2015年,大量生産商、貿易商被淘汰出局。
90%的煤炭貿易企業已經消失了。曾經不起眼的“三元五元”,如今卻是企業的生存權。在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總裁黃貴生眼中,這就是煤炭企業當下的生存現狀。
有市場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煤炭貿易利潤很薄,很小的價格波動就會吃掉企業利潤,甚至造成虧損。當從追求盈利最大化到維持生存底線,煤炭行業企業不得不重新考慮企業發展的戰略問題。
“從期貨角度講,原來貿易商貿易模式是和外礦談判長協,這個叫作庫存,原來行情好的時候這種模式是沒問題的,訂的貨一直在增值,但是到了2014年、2015年情況變了,動力煤價格下跌,這種模式行不通了。這兩年中貿易商行業企業淘汰是最多的。”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來 自安迅思的統計數據顯示,受市場以及煤炭行業脫困措施等因素的影響,近3年煤炭貿易商排名已經進行了大洗牌。在行業處境極為艱難的2015年,從事進口動 力煤(含褐煤)業務的進口商已降至130家,而到今年可能已不足百家。而在2014年,同類型企業尚存340家。在煤價頂峰時期,國內大小煤炭貿易商數量 或超過800家。
曾經風光無限的廣州港煤炭貿易如今已經顯得十分冷清。據圈內人士透露,在廣州港經營的貿易商數量越來越少,新進的貿易商則很難搶到市場份額。
“如果煤炭行業沒有出現産能嚴重過剩,也就沒有煤炭電商平臺發展的機會。”黃貴生表示。東煤交易從煤價尚在高位時就開始佈局煤炭電子商務平臺,試圖挑戰煤炭交易非標準化和熟人交易的傳統規則,進行網際網路售煤。
據東煤交易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推出了東煤金保、東煤金倉以及東煤金單三種産品,通過取得國有大型企業煤炭貨權、運用期貨點價代理採購等方式來幫助相關企業加速資金週轉和控制風險。
“商品+電商+金融”三大板塊協同發展、期現貨共保穩定利潤增長的供應鏈大平臺戰略上,已經起跑的公司中,瑞茂通同樣內功精湛。
從鄭商所動力煤期貨到船運費衍生品,再到新加坡離岸人民幣期貨,對這三個衍生品市場均有大量參與的瑞茂通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對貿易環節的各種風險進行了嚴密的管控。”
他 介紹稱,動力煤期貨上市之後,瑞茂通解決了庫存風險、價格波動風險和部分融資需求。譬如,當瑞茂通在國際市場採購現貨的同時在國內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 鎖定利潤,規避價格下行風險;當公司所有庫存面臨預期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進行期貨賣出保值;若公司需要提供資金支援,可以依託倉單或者港口庫存向相關專業 風險管理公司或者銀行進行直接融資。
“這種行業環境下,雖然不一定賺大錢,但一定不能虧,我們現在的策略是在眼下低迷的行情中維持生存。因為前期風險管控的原因,跌的時候比別人損失得輕一些,等行情好了,跑的時候跑得快。”這位負責人説。
瑞茂通方面介紹,公司擬成立電子商務公司,將打造集採購、摻配加工、物流運輸、銷售、資訊及金融服務等供應鏈要素于一體的電子商務平臺。
苦練期貨內功 轉型煤炭電商
大宗商品電商成為多個大宗行業轉型的時髦話題,煤炭行業也不例外。
“煤炭是大宗商品,2012年開始煤炭市場由供不應求轉為産能過剩。如果沒有過剩就沒有煤炭電商平臺的機會。”黃貴生這樣説。
2010年成立的東煤交易,在建立一個新型的煤炭共用經濟生態圈的夢想中,用動力煤期貨“畫了一個圓”。
東 煤交易方面介紹,東煤交易平臺上每月大約實現500萬噸交易量,平臺單筆訂單的金額在1500萬元到2000萬元不等。平臺上的客戶,買賣雙方均無需開設 期貨賬戶,也無需進行期貨交易;東煤交易負責期貨端控制,與産業客戶的所有交易最終以現貨形式完成,不改變貿易習慣;價格上漲趨勢中,可以提高賣方售價; 價格下跌趨勢中,可以降低買方成本。
“東煤交易平臺開展的期貨業務類型包括趨勢套保、套利交易、進口煤期現套利等,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的避險功能,為企業現貨交易保駕護航。”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説。
泰德煤網是一家提供供應鏈管理型煤炭流通服務的公司,年經營量約為1500萬噸,是國內最早參與鄭商所動力煤期貨的動力煤企業之一。
“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泰德煤網陸續對200萬噸現貨動力煤進行了套期保值操作,交易量7000余手,期現合併計算盈利3000多萬元,實現了套期保值目標。”泰德煤網相關負責人介紹稱。
這位負責人分析認為,2014年以來,大批煤炭貿易商倒閉、停業,原因有兩個:一是企業對煤炭價格大幅下跌缺乏應對措施,按傳統貿易模式操作,大乾大虧小幹小虧;二是銀行對煤炭行業抽貸,企業資金鏈斷裂,被迫退出。
“從泰德煤網利用期貨市場的經驗來看,上述問題都可以通過期貨工具解決。”他説。
例 如,2015年3月,期貨標準的動力煤現貨價格是430元/噸,泰德煤網有機會以400元/噸的價格一次性買斷某煤礦1個月的産能,即60萬噸。但此時企 業面臨兩難選擇:買,現貨價格未來繼續走低已經是共識,較低的採購價格不一定能夠彌補現貨銷售價格下跌産生的虧損,存在經營風險;不買,現貨採購價格遠低 于市場價格,機會難得。
“在公司期現部門討論後,最終的落實步驟是,2015年3月20日,動力煤現貨價格444元/噸時,在期貨盤面賣出 300手進行套保持倉均價為445元/噸,隨後的一個月內,分三次追加2700手的賣出頭寸,直到4月22日現貨價格達到410元/噸時,期貨端以408 元/噸的價格對3000手空單進行平倉。”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最終實現期貨盈利彌補現貨虧損,完成了套保目標。在套保之前,綜合考慮了基差和現貨價格變 動趨勢,選擇在期貨價格相對現貨價格大幅貼水時入場,避免不利基差變動的影響。
活下來的煤企會念“期貨經”
不僅是電商平臺,一些在這輪大淘汰的競爭中活下來的動力煤企業表示,正是動力煤期貨,讓企業安穩地度過了這一輪少見的“荒年”。
內 蒙古一家上市煤企期貨部門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的一大經營訣竅就是,通過做動力煤期貨判斷價格方向,對庫存進行及時調整;同時對上下游電力、水 泥、鋼鐵行業,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公司還積極嘗試期轉現。去年,該公司曾與下游大客戶成功完成了協議平倉、配對交貨操作。對於公司方面減少了煤價下 跌帶來的損失,對方電廠也獲得了價格較低且品質可靠的電煤。
“動力煤期貨對於煤種的選擇、細分市場有指導意義。由於生産量遠大於套保量,對於煤炭企業而言,做大量套保並不成立。但今年行業形勢突變,動力煤價格止跌企穩。”上述人士表示後期不排除買入期貨合約進行保值,建立虛擬庫存。
“期貨套期保值直接解決的價格風險問題,間接解決的是企業的融資問題,通過期貨套期保值操作,一方面可以保證企業微利運作,另一方面可使企業放心擴大規模,如果一個企業年貿易量從500萬噸做到5000萬噸,有穩定的盈利模式,融資就不是問題。”市場研究人士認為。
瑞茂通相關負責人介紹認為,動力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通常面臨三大風險:一是動力煤在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包括價格下跌風險、匯率風險及煤 質風險;二是國內煤炭貿易的風險,在近兩年的動力煤價格下跌過程中,電廠往往提前調整價格,而電廠調價和煤礦調價中的時間差將是煤炭貿易企業的虧損期,這 個虧損期越來越多、越來越長,環保成本及融資成本的提升也在限制行業利潤;三是庫存風險,價格的劇烈波動將導致庫存價值産生巨大的不確定性。“針對這些風 險,動力煤期貨業務已經成為公司控制風險提升利潤的重要抓手。”
時下,煤炭B2B圈內流行著這樣一個共識:目前大家最看好的衍生價值,一個是物流服務,另一個就是金融服務。對於電商平臺來説,期貨工具的介入,可以較低成本(期貨杠桿)實現建立(虛擬)庫存、鎖定價格等功能,從而在資金方面擁有較大騰挪空間。
(責任編輯:李春暉)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