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山西"焦炭航母"巨虧8.3億 寒冬中焦化業産能整合

  • 發佈時間:2016-04-03 09:43:03  來源:環球網  作者:王峰  責任編輯:金瀟

  撥打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的辦公電話,電話那頭卻傳來“您所撥打的電話未繳電話費停機”的回音。

  這曾是山西省一家“明星協會”,一度由副省級幹部擔任會長,現在卻難覓蹤跡。其官方網站公佈的辦公地址,如今已人去樓空,連物業公司也不知道它們搬去了哪。官網上關於協會最新的一條資訊,還停留在2011年9月。

  “焦化協會已經停擺了”,一名曾經的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協會經費主要靠會員會費,這幾年山西焦化行業虧損嚴重,會員會費繳不上,協會也不好意思要”,一名協會會員企業工作人員説。

  山西焦化協會的現狀是山西省焦化行業形勢的縮影。把煉焦煤加工成焦炭,再銷售給鋼鐵企業,同時生産甲醛、煤焦油等化工品,是焦化行業的生産鏈條。

  這個煤-焦-鋼産業鏈的中間環節,在市場下行時,往往因為“兩頭受氣”喪失話語權。“採購原料時,煤礦説漲100塊錢就得漲100塊,給鋼廠供貨時卻提不起價,我們一噸碳要600塊,人家就給570塊。”山西省焦炭集團工作人員吳勇(化名)説。

  山西省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山西省焦炭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76.9億元,同比下降24.7%,遠高於煤炭行業15.7%的跌幅。

  隨著鋼鐵企業自身配套焦化廠越來越多,有的年産量可達三百萬噸以上,獨立焦化企業生存日益艱難。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山西省作為中國焦炭産量第一大省,今年1-2月份完成焦炭産量1145.4萬噸,佔全國總産量的17.2%,同比下降15.7%,高出全國降幅5.3個百分點。

  全行業虧損

  “1995年到 1997年,山西焦炭行業出現了投資熱潮,整個行業産量開始供過於求,市場出現惡性競爭,焦炭價格一壓再壓。”吳勇介紹説。

  為了避免市場失靈,山西省政府在2002年出資成立了山焦焦炭,這是原34戶省屬國有骨幹企業之一。這艘“焦炭航母”還承擔了部分政府管理職能,比如代徵焦炭管理費,安排鐵路、公路運輸計劃等。

  連年虧損下,山焦焦炭的生産基地如今已被同屬山西焦煤集團的山西焦化集團託管。

  3月29日,山西焦化(600740)發佈2015年年報,這家全國焦化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山西省焦化行業的“領頭羊”2015年巨虧8.3億元,同比利潤下降4299.89%。

  山西省另一家焦化行業上市公司,美錦能源公佈的2015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2.8億-3.3億元。

  擁有焦炭、鋼鐵兩個板塊的\*ST安泰2015年度終於扭虧為盈,其3月5日發佈的2015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70億元,同比減少29.4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38億元。

  山西焦化在年報中分析,行業總體産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下游需求增長率趨緩,裝置開工率不足,多數産品價格持續低迷,焦化企業經營壓力巨大。2016年全國焦化行業形勢將更加嚴峻,焦炭産量下降幅度還將加大,預測退出産量在3000萬-4000萬噸之間,總産量為4.1億-4.2億噸,同比降幅在6.7%-8.9%之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焦化行業成為山西省煤炭行業中第一個虧損的子行業。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曾試圖“力挽狂瀾”。協會組織會員企業開始限産,並逆勢提價。比如將焦炭銷售指導價從2010年1月份的每噸1850元提升至4月份每噸2000元,同時將限産幅度增至了60%。

  然而現在看來,在焦化下行大潮中,焦化協會的努力付之東流。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開始,山西省産能利用率仍不足60%。只不過,開工不足的原因已從主動限産變為被動減産以減少虧損。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3月上旬焦炭價格,二級冶金焦價格報585.5元/噸,山西省二級冶金焦價格約為520元/噸左右。同2010年做比,焦炭價格跌幅可謂慘烈。

  “焦炭行業已經成本倒挂”,吳勇説,“企業生産一噸焦炭要虧損200至300元。一噸焦煤價格將近600元,但焦炭每噸才520多塊,而且1噸焦煤只能煉出0.6至0.7噸焦炭”。也就是説,焦化行業的産品價格已經低於原材料價格。

  焦化行業如今面臨全行業虧損。“生産越多,虧損越多”,吳勇説,“但焦化企業又不能不生産,因為只要停火,煉焦爐就報廢了”。

  這種情況下,焦化企業只有延長煉焦時間,以前10個小時可以煉出一爐焦炭,現在延長到20個小時、30個小時,甚至有企業已經悶爐保溫。

  作為曾經的“焦炭航母”,山焦焦炭同樣長期虧損。今年1月,山焦焦炭集團公司緊急籌集了500萬元借給生産基地,用於買煤和支付鐵路運費。而同月的一次會議決定,山焦焦炭還要籌措1000萬資金,應對當月的水、電、工資等費用。

  焦炭曾是山西省的重要出口産品,最高時出口價曾達到400美元每噸,由於國外也紛紛建起了焦化廠,現在出口價格每噸價格只有八九百元人民幣。

  焦化行業的“捉襟見肘”,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産業鏈中“兩頭受氣”。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山焦焦炭向山西焦煤集團購買煉焦煤,已拖欠了十幾億的煤款。2013年,山西省政府索性決定由山西焦煤集團重組山焦焦炭,後者成為前者的全資子公司。

  焦炭主要供給鋼鐵企業,但很多鋼鐵企業已經組建了焦化廠,比如太原鋼鐵的焦化廠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炭化設備,煉出的焦炭強度高、含硫量低。

  一個數據或可佐證焦化行業受到的上下游擠壓:2015年與2008年的價格水準相比,主焦煤下降72%,鋼材下降50%,而焦炭下降了73%。

  欣慰的是,由於春節後鋼材價格上漲,焦炭價格也有小幅提升。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預測,隨著鋼廠開工率回升,上中下游庫存較低,二季度焦炭剛性需求環比有望持續好轉。

  但山焦焦炭總工程師田波認為,全國每年近4億噸焦炭用於冶金,但下游鋼鐵今年也在減産。未來5年,鋼鐵企業都將按照每年3%的速度減産,直到粗鋼産量由8.3億噸降到7億噸左右才能穩住。這意味著每年將減少6000萬-7000萬噸焦炭需求。

  産能越控越過剩

  最多時,山西焦化協會的會員企業有254家,其官網目前公佈的數字是177家,但有數據顯示,目前山西省焦化企業只剩下73家。

  多年虧損的經營形勢下,大量企業退出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山西焦化行業。公開報道稱,山西焦化行業用10年時間,淘汰了9000萬噸落後産能。

  但“十二五”期末,全國焦炭産能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中宇資訊分析師曹家斌認為,因為在淘汰落後産能的同時,國內仍不斷有新增産能出現,這就導致了焦炭産能越調控越過剩的局面。他認為,2016年之後國內新增焦化裝置將明顯減少,焦化企業産能有望實現下降。

  山西省淘汰落後産能、推動焦化行業更新換代的力度在全國領先,目前山西省炭化室高度為4.3米以下的機焦爐産能已經全部關停,生産企業的平均年産能超過200萬噸 。

  由於産能嚴重過剩,山西省焦化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則之一是産能置換,即建設新項目必須以淘汰落後産能為代價得到相應産能指標。

  山西省忻州市一家焦化企業的負責人高城(化名)最近一直在尋找收購對象。“只要産能指標和排污許可都沒到期,企業是否停産沒有關係。”他告訴記者。

  “雖然現在形勢不好,但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只能堅持下去。産能小的企業肯定沒法生存了,必須擴大産能,越大越好”,高城説,他收購焦化企業目的就是為了擴充産能指標,“以後恐怕要年産能達到300萬噸才能生存下去”。

  早在2013年,山西省政府發佈《關於化解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行業産能過剩矛盾實施意見》,要求各級投資主管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對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行業新增産能項目予以核準(備案或開展前期工作)。

  《實施意見》嚴格規定,要求繼續堅持産能市場交易、産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嚴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新增焦化産能,並堅決淘汰不符合産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的焦化裝置,堅決查處未經産能置換、新增産能違規建設的焦化項目。爭取在2013-2017年,淘汰焦化落後産能1800萬噸。

  實際上,在此之前10年,山西省焦化行業都處於産能零增長態勢。2004年,山西省政府把焦炭行業列入嚴格治理環境污染、制止盲目投資、提升産業水準的重點行業。成立了以時任省長張寶順任組長的“山西省焦化行業專項清理整頓工作領導組”。在清理整頓期間,所有新建焦化項目的審批均由省政府常務會議決策,原則上不再批准新的焦炭生産項目。

  “山西省焦化行業投資的高峰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的主流設備是4.3米高的煉焦爐,這種爐型的平均壽命是20年左右,這兩年已進入集中淘汰期。”高城説。

  在嚴禁新增産能的前提下,焦化企業轉型升級、擴大規模的唯一途徑,就是收購退出企業的産能指標。2015年5月20日,山西省焦化産能置換公共資訊服務平台啟動運作,用於發佈山西省焦化企業焦化産能收購資訊及出讓資訊。但到目前為止,只有4家企業在平臺發佈了供求資訊。

  指標買賣的蕭條從價格也可見一斑,“現在出讓企業的要價一般為50元/噸,以前曾達到過150元/噸”,高城説。

  2014年12月,山西省發佈了《關於下達全省焦化兼併重組主體及所屬企業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由133家所屬企業組合成67家主體企業,鋼鐵配套企業由17家所屬企業組合成14家主體企業。

  高城的企業就在這67家主體之中,“有了這個身份,可以一段時間內不會被踢出局,而且只要置換來了産能指標,可以在山西全省範圍內建廠”,他説。

  但隨著焦化行業形勢的持續惡化,即使這67家重組主體中,也有企業在陸續退出。

  例如襄汾縣宏源煤焦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宏源煤焦),原有60萬噸産能,曾分兩批置換了三家焦化廠共130萬噸産能。

  然而又不到一年,宏源煤焦就申請終止了這個130萬噸/年新項目的前期工作,理由是“經營不善以及市場因素等影響”。

  3月15日,山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集團”)在山西省經信委網站掛牌出讓60萬噸焦化産能。記者未能聯繫到陽光集團負責人了解其為何出讓上述産能。

  陽光集團是山西省焦化行業整合的重要主體。其曾投資十多億元兼併重組了三家焦化廠,焦炭年産能達到500萬噸,連續多年穩居山西民營繳稅企業第一。

  轉型:從“焦”到“化”

  運城市一家民營焦化企業老闆王德清(化名)並不看衰這個行業,“雖然現在是煤炭行業的低谷期,但焦化是國家的基礎工業,産能過剩並不代表不需要這個行業”。

  “很多焦化企業的問題出在前期投資太大,現在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使得企業資金鏈出了問題。”告訴記者。

  但在下行趨勢下,籌建一座新廠的成本也相應降低,“同兩三年前相比,大約降低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他説,“焦化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煉焦爐環保不達標,民營企業沒錢升級換代,只能選擇退出”。

  “現在靠銷售焦炭肯定是賺不到錢,但煤焦油、粗苯、煤氣等産品卻有盈利,而且銷路很好。”他説。其仍在滿負荷生産的60萬噸産能,每年化工産品的收入近億元,每噸盈利約100元。

  *ST安泰的年報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2015年,*ST安泰焦炭産品的毛利率為3.91%,同比下降了3.09%,但焦化副産品的毛利率則同比增長4.87%,達到12.24%。

  去年7月,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山西省科技創新推進大會上講到,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以焦為主向焦化並舉、以化為主的轉變。

  “我省現有焦化産能開工率如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準,年可産生焦爐煤氣200億立方米,煤焦油350萬噸,焦化苯90萬噸。通過對焦爐煤氣資源進行整合,延長産業鏈條,生産合成油和合成天然氣,比煤制油、煤制天然氣投資少、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他説。

  王儒林還提出要徹底改變獨立焦化廠只能依靠鋼鐵企業的被動局面。“要大力支援研發利用現有焦化裝置,將煤首先熱解,提取焦油和煤氣,生成的半焦氣化用於化工品合成。”他説。

  山西省正在尋找焦化行業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的新路徑。2015年,山西太原開始試點推進生産70萬噸民用焦,售價為670元/噸,但政府每噸民用焦補助500元後,居民的購買價格只需要每噸170元。2016年,太原民用焦的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用量可能超過200萬噸。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介紹,化解産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中小城市推廣多元化分佈式能源供給。比如,焦化企業生産的氣化天然氣,若具備條件可以直接進入城市管網。

  這樣的試驗已在河北省邯鄲市進行,當地一家焦化廠與城市煤氣公司合作,將焦爐煤氣生産的氣化天然氣直接接入城市煤氣公司的管網,既補充了天然氣供給的需求缺口,也有效利用了焦化企業資源,更減少了環境污染。

  實現由焦到化的轉型需要延長焦化企業的産業鏈,比如利用焦化廠剩餘煤氣生産天然氣,就需要新增甲烷化合成、天然氣壓縮、膜分離等裝置。正因此,山西省在推動焦化行業産業園區化發展,其目標打造4個1000萬噸級的焦化園區(或集中區),除了己通過行業準入的熱回收焦爐企業和氣源、熱源企業,獨立焦化企業數量要減少到40戶左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