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煤企主動減産難:部分企業逆勢調高年産目標

  • 發佈時間:2016-04-02 09: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力凝  責任編輯:張少雷

  隨著上市公司進入年報披露密集期,大型煤炭企業的“成績單”亦開始公佈。統計顯示,神華、中煤、 冀中能源 、陜煤化等企業計劃在2016年內對煤炭産量進行壓縮,但亦有同煤、兗礦、山西焦煤等企業調高目標産量。

  而此前在國務院公佈的《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5年,退出煤炭産能5億噸、重組5億噸産能,同時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

  在行業産能供過於求、多數企業主動減産之際,為何仍有企業選擇擴張産能?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發現,企業計劃增産的主要動力來自前幾年新建煤礦的建成、投産。

  從國家層面強調煤炭減産,但對於個體企業而言,擴大生産則意味著能收回部分投資、維持銀行還款、穩定員工就業等現實問題。

  企業主動減産難

  2015年是“最困難的一年”得到了兩個指標的印證:近年來慣性上漲的煤炭産量和銷量跌下來了。

  “煤老大” 中國神華 在3月25日公佈的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商品煤産量為2.809億噸,和2014年3.066億噸相比下降了8.4%。煤炭銷售量由2014年4.5億噸下降至3.7億噸,下降了17.9%。

  “預計煤炭需求將呈現下降趨勢。煤炭市場仍將延續供大於求的局面,煤炭價格低位波動。”神華在對2016年的煤炭市場展望中稱,公司計劃2016年商品煤産量目標為2.8億噸。

  據同期 中煤能源 發佈的年報,2015年中煤能源的商品煤産量為9547萬噸,同比下降14.6%,煤炭銷量為1.37億噸,下跌了12.6%。中煤計劃,2016年商品煤目標産量為8000萬噸。

  兩家在中國煤炭業排行第一和第二的企業在2016年的煤炭産量策略似乎也一致:神華的目標數據幾乎和2015年持平,中煤的目標産量下調了16%。

  但在不久前中煤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中煤能源總裁高建軍表示,倘若煤價繼續回升,公司也會增加産量。另外,公司還有7個在建煤礦,會陸續在明後兩年投産。

  相對於中煤的低調,更有煤炭企業直言目標是增産。

  根據山東兗礦集團披露的目標,計劃在2016年實現煤炭産量1.3億噸,其2015年的産量為1.08億噸。

  “兗礦此前的業務多在山東,對外擴張較晚,收購的陜西、新疆、內蒙古等地的煤礦近兩年剛投産,這也將推高集團的煤炭産量。”陜北一位煤老闆告訴記者,為了給兗礦的“1號工程”陜西榆林煤制油項目配套煤炭,兗礦在陜蒙基地打造了6座煤礦,煤炭年産量可達5000萬噸,現在部分煤礦還在建設中。

  山西第一大煤企同煤集團在2015年的煤炭産量為1.81億噸。在此前該公司召開的2016年煤炭安全生産工作會上,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提出,2016年要瞄準一個總目標,即“煤炭板塊整體做強做優做大”,要在煤炭産量上實現新突破,計劃2016年的産量為1.85億噸。

  山西焦煤集團2015年的煤炭産量為1.05億噸。根據今年3月該公司確定的 “十三五”計劃,到2020年,該公司規劃原煤産能達到2億噸,年均增量就要達到2000萬噸。

  作為地方大型企業,通過産量增加帶動企業收入增加或也是地方政府的期望所在。

  記者注意到,3月8日山西省呂梁市市委書記高衛東和山西焦煤集團董事長武華太在座談中,高衛東提出,當前呂梁經濟發展面臨著很大困難,希望山西焦煤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投用、投産步伐,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大型煤炭企業多為央企或地方國企,每年都會背有政府經濟指標,創收壓力迫使企業大幅減産並不現實。”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告訴記者,從幾家計劃增産的煤炭企業看,仍多為新建煤礦産能的釋放。

  員工分流進行時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全國正常生産及改造的煤礦産能39億噸,停産煤礦産能3.08億噸。新建和改擴建煤礦産能14.96億噸,其中約8億噸屬於未經核準的違規項目。

  在2015年,全國煤炭消費量下降3.7%,為39.65億噸。而如果這接近15億噸的新産能全部釋放,不僅對市場供給會形成衝擊,與國家提出的“退出5億噸、重組5億噸”的“去産能”規劃也有所衝突。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煤炭價格出現回升,一些企業的銷售也有所回暖。”山西汾渭能源諮詢煤炭市場分析師王旭峰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煤炭價格穩中上漲,預計今年煤價走勢應該總體好于去年。所以在此情況下,預計企業會進行自主選擇:如果投産的礦井能盈利的肯定就投産,如果虧損就不投産。

  “這對於企業而言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畢竟增産的煤炭企業必然要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一家大型電力集團旗下從事煤炭銷售業務的王先生對記者表示,煤礦建成後一般都需要持續運轉,否則面臨煤礦開採設備閒置、可能存在塌陷等安全隱患。更為重要的是,煤炭企業建礦花費大量資金,主要目標地還是開工産煤對於企業有一定的“造血”功能——收回部分投資、獲得現金流、償還銀行貸款。

  而相對於私人煤礦,國有煤炭企業擔負著大量的職工就業,安置部分就業也是其維持煤礦生産的重要理由。

  中信建投證發佈的報告顯示:煤炭行業人員分流的平均補償金額約為15萬~18萬元/人,以此為標準,産能每退出1億噸,需分流人員11.1萬~13.3萬人。

  人社部公佈了一組數據,此次供給側改革將有180萬職工被分流安置,其中煤炭行業約130萬人。按照2015年底煤炭全行業445萬人計算,此次分流人員130萬約佔到了煤炭全行業的30%。

  為了擺脫困境,多家煤炭企業正在加快人員分流。兗礦集團頒布了《兗礦集團有限公司關於2016年減員增效工作的意見》,2016年的工作目標是:減少分流各類用工6500人,力爭7000人; 西山煤電 發佈了今年轉崗分流的指標,計劃轉崗分流1.25萬人,佔在冊職工人數的15%;2016年 平煤股份 欲分流達到2萬人;按照陜煤化的方案,要在2016年用工總量減少1.5萬人。

  關於員工的去向,平煤股份部分員工可能進入該公司新成立的合資光伏企業中就職;兗礦集團的縮減人員也將轉向新建項目;停薪留職、連續輪休等方式也在不少煤企的分流計劃中。

  按照政策安排,中央和地方將在職工安置方面給予支援,其中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億元作為獎補資金用於職工安置,同時失業保險和就業專項資金也將予以支援。

  但是更多的企業還在等待。

  “還在國家等政策。”陜北一家煤炭企業人士稱,企業現在處於半停産狀態,在等待具體的補貼政策落地,隨後盤算繼續生産或拿補貼,哪種更為划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