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聯網讓145萬人告別用電難
- 發佈時間:2014-11-24 07:16: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晶
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具建設挑戰性的輸變電工程——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歷經八個月艱苦建設,日前正式投運。這是繼青藏聯網工程後,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的又一條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電力天路”。
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投運,結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藏區電網孤網運作歷史,川藏兩地145萬藏漢群眾從此能用上安全穩定的大電網電力。
記者從川藏聯網工程建設指揮部獲悉,目前川藏電力聯網工程運作狀態良好。
造福145萬藏區百姓的綠色工程
據了解,川藏電力聯網工程連接西藏昌都電網與四川電網,總投資66.3億元。線路東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鄉城縣、途經巴塘縣,西至西藏昌都,新建巴塘、昌都兩座500千伏變電站和邦達、玉龍兩座220千伏變電站,新建昌都-巴塘-鄉城雙回500千伏、昌都-玉龍雙回、昌都-邦達雙回220千伏線路,全長1521千米。
“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貫徹中央西藏戰略工作部署,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服務川藏兩地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工程。”劉振亞介紹説,該工程受到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多次作出批示,肯定工程意義,要求保障安全品質,造福藏區群眾。
在此之前,由於歷史原因,西藏昌都地區和四川甘孜南部電力發展嚴重滯後,電網長期孤網運作,網架薄弱,電力供應緊缺和無電人口問題十分嚴重。川藏電力聯網工程的建成,結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區電網長期孤網運作的歷史,為川藏145萬農牧民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為改善當地人民生活、維護藏區安全穩定、服務川藏兩地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時,川藏電力聯網工程也是一條助力當地水電開發的清潔能源輸送通道。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地區水電資源豐富,以甘孜州為例,其水電資源佔四川全省水電資源的34.4%,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達到4130萬千瓦,相當於兩個三峽工程,而目前開發量僅為550萬千瓦。當前,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和玉曲河多個梯級電站正在開發,隨著後續電站的投産,昌都電網“豐余枯缺”的特點將更加凸顯。工程對優化電網結構,提高供電可靠性,滿足今後昌都地區豐富水電資源開發外送需要,加快昌都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發揮重要作用,是增強西南清潔能源並網消納能力,實現區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綠色工程”、“環保工程”。
世界施工最艱難的輸變電工程
記者採訪了解到,川藏電力聯網工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施工最艱難的輸變電工程。工程地處川藏高原腹地,穿越高海拔、低氣溫無人區,沿線高寒缺氧、地質複雜、技術難度極大。
數據顯示,該工程穿越高海拔、低氣溫無人區,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18米,高山峻嶺地段約佔65%,極端溫差近60攝氏度。施工地形陡峭,線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區域為懸崖峭壁,沿線高寒缺氧,施工環境極其惡劣。工程位於世界上地質構造最為複雜、地質災害分佈最廣的“三江”斷裂帶,凍土廣布,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時有發生,工程開工以來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50余次,最強達6.1級。大型機具功能作用難以發揮,人工、機械降效嚴重,技術難度極大。為了保護高原生態系統和惠及更多農牧民用電,工程先後五次跨越金沙江。
“相比青藏聯網工程,川藏電力聯網工程設備材料用量更大,沿線運輸無鐵路、高速公路可利用。”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濟師、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抒祥告訴記者:“約有40萬噸設備物資,包括鐵塔、高壓電抗器、主變壓器等大件設備需超長距離運抵現場,平均運距近1000公里。沿途翻越多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及原始森林、冰川峽谷,物料運送異常艱難。”
此外,川藏電力聯網工程的索道架設規模也是前所未有。工程90%的塔位建在高海拔、無人區、遠離公路或無運輸道路之地,需大規模採用輕型貨運索道運輸工程物資,整個工程共架設1.5噸級貨運索道900余條,長度達1100余公里,運輸物資40萬噸。與此同時,沿線大部分地區處於低氣壓、缺氧、嚴寒、大風、強輻射等區域,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極易引發肺水腫、腦水腫等高原疾病,治療及應急救援十分困難。
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國家電網公司和各參建單位團結協作、迎難而上,40多家參建單位、兩萬餘名建設者弘揚“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崇山峻嶺、江河阻隔、高原缺氧等艱難險阻,提前半年建成了這項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高原輸電精品工程,創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區電網建設“零死亡、零傷殘、零缺陷”的新紀錄。
全球領先水準的高原輸電工程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丁燕生告訴記者,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堅持“嚴密組織、精心設計、安全建設、保障有力、平安環保、拼搏奉獻”的建設方針,確立了高標準的工程建設目標和各類保障體系,確保安全、優質、高效、和諧推進。
據介紹,在工程建設中,國家電網建設者們首先針對地質災害和交通安全風險,在國內電網建設中首次開展了地質災害和交通安全專項監理工作。繪製地質災害分佈圖,進行易發性分區和重點監測預報。動態繪製全線施工駐地分佈圖,對營地等200余個場所進行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排查。交通安全監理覆蓋整個運輸線,確保人車匹配、車路匹配、路速匹配。
針對施工區域脆弱的生態環境,他們全過程、全方位開展環保、水保監理監測工作,確保藏區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動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響。據統計,該工程在環保方面的投資達1.88億元,確保植被恢復率100%,切實保護了藏區的生態環境。
針對惡劣道路條件,他們建立了“兵站式”物資運輸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結合的物資運輸保障體系。數據顯示,在整個工程建設中,物資運輸里程累計達450余萬公里,可繞地球110多圈,40萬噸工程物資全部安全、及時運抵現場,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順利建設。
針對高原地帶生命保障難題,建設者在施工沿線建立了26個醫療站點,配置了符合高原特點的救護車輛和醫療設施,安裝四個固定式高壓氧艙,建成覆蓋全線的三級醫療保障體系,158名醫護人員、30多輛救護車穿梭工程一線,確保參建員工上得去、站得穩、幹得好。
此外,針對工程建設和運營方面的特殊難題,國家電網建設者開展了“施工難點突破、地質災害預防、管理效率提升、系統安全穩定、運作維護方便”等五大類16項研究專題,深入推進技術及管理創新,攻克了高寒高海拔地區設備運輸、凍土基礎施工、醫療健康保障等各種難題,創立了送變電行業高原新標準,提升了我國電網工程技術和電工裝備製造水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