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個冬天不用再燒牛糞了

  • 發佈時間:2014-11-24 01:00: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20日,在祖國的西南方,海拔4200米的川西高原深處,所波大叔家的小型家庭客棧徹底告別了靠柴油發電的日子。這一天,聯接西藏昌都電網和國家電網主網的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這是一項引領康巴藏區實現歷史跨越的偉大工程。

  缺電之苦困擾藏區農牧民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四川省理塘縣禾尼鄉地處318國道沿線,雖然海拔高,但這裡擁有全中國最美麗的草原和天然溫泉,每年夏天旖旎多姿風景都會吸引大量遊客駐足。但禾尼鄉一直沒有通電,全鄉11個村全是無電村。所波大叔的家庭客棧則靠每週去理塘縣城買回的柴油發電,每晚發幾個小時的電供遊客和自家使用,主要用來照明和手機充電,看電視和電爐取暖則是一種奢侈需求。

  甘孜州副州長張平森告訴記者,去年,“新甘石”聯網工程把甘孜州北部電網與四川電網主網聯接,甘孜州南部卻仍是一片電力孤島。

  據了解,隔著一條金沙江的西藏昌都地區更是如此。昌都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素有“藏東明珠”的美譽。雖然坐擁4000多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卻不得不忍受缺電之苦,這是電網建設滯後所導致的尷尬。缺電嚴重影響了藏族同胞的生活品質,冬天取暖、做飯只能靠燒牛糞。

  落戶在昌都的華潤雪花啤酒(西藏)有限公司是昌都當地的龍頭企業,去年的用電量為248萬千瓦時,年納稅總額為2000多萬元。但由於昌都地區缺電,企業2008年的年生産能力為3.2萬噸,至今沒有再擴大産能。“不是不想擴大規模,是不敢。”這家企業的負責人龐家榮説:“到了冬季枯水期,要讓電於民,公司現有生産線都要停掉,更別説擴大規模了。”

  據國網昌都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彭坤介紹,隨著昌都地區用電負荷的快速攀升,從2008年開始,昌都電網冬季缺電的情況愈發嚴重,問題最終在2011年的冬天爆發,電力缺口達到了兩萬千瓦。為了應急,當地政府調來了12台柴油發電機才勉強度過了冬季,可高昂的發電成本讓政府越發吃不消。

  破解缺電難題絕非易事

  為讓藏區百姓儘快告別燒牛糞、點油燈的日子,讓康巴藏區豐富的水能資源找到用武之地,2014年3月18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宣佈投資66.3億元的西藏自治區昌都電網與四川電網聯網輸變電工程正式開工。

  然而,破解甘孜和昌都地區的缺電難題,在“世界上地理環境最為複雜”的橫斷山脈進行大規模的電網建設卻絕非易事。

  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公司員工梁石曾參加過青藏聯網工程建設,他告訴記者,如果説青藏聯網工程的世界難度是高海拔和永久凍土,那麼川藏聯網工程的難度就是工程全線極其複雜的地質構造和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風災等頻發的自然災害。青藏聯網工程至少地勢平坦,大型施工設備有用武之地,而川藏聯網工程幾乎全線都在崇山峻嶺中穿行,別説大型設備,很多地方就是性能最好的越野車都無法開進去。

  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公司員工黃鵬負責的是跨越無人區最深處的四座電塔的施工。從駐地到施工現場,單程最近的一個施工點也要爬四個小時的大山,最遠的要爬八個小時。“就是空手到達施工現場都很困難,何況我們還要帶著工具,扛著設備,所以常常是上去了就不想下來,下來了就不想上去。”

  由於昌都和甘孜兩地的交通發展非常滯後,物資運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總計40多萬噸工程物資——包括鐵塔、高壓電抗器、主變壓器等大件設備,從四川成都、雲南大理和麗江的鐵路轉机站出發,沿著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經超長距離運抵施工現場,運輸異常艱難,安全風險巨大。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丁燕生告訴記者,電力物資通過鐵路、公路長途跋涉來到高原後,如何上山下谷成了大難題。受制于複雜的地形條件,很多施工點車輛根本無法到達。“在科技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得不從雲南請來馬幫,用原始的運輸辦法解決物資運輸問題。”

  為提高施工效率,除了靠人力、畜力,電力建設者也進行了大膽的科技創新。其中,索道運輸就在川藏聯網工程建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據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公司副總經理陳必文介紹,工程全線需架設鐵塔2761基,約60%的塔位都沒有路。如果30萬噸的物資全靠人力和畜力,工程可能三五年都拿不下來。何況一些超過一噸的塔材要搬上過於陡峭的山梁,就是騾馬也做不到。他們就此專門研發了高山索道運輸法,通過建設高山索道,解決了材料上山的難題。“我們共架設了900多條貨運索道,總長度超過1100公里,這一創新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也降低了勞動強度。”在川藏聯網工程建設中,貨運索道的架設數量、規範化程度、使用廣泛性,均創下了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建設之最。

  這個冬天不用再燒牛糞了

  11月20日,聯接西藏昌都電網和國家電網主網的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正式投運,徹底改寫了西藏昌都、四川甘孜南部電網孤網運作的歷史。

  巴塘縣藏族小夥次仁旺堆説:“這個冬天不用再燒牛糞了,電視、打奶機也不用‘睡大覺’了。”

  甘孜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相洛説,今年底,95%的甘孜州人都能用上大電網的電。他們正與國內40多家企業接觸,招商引資總額達20億元。

  昌都地區江達縣青泥洞鄉巴納村的四郎巴姆告訴記者,他正籌劃辦一個牛奶加工廠,廠址都已經選好了,就等著報批呢。

  昌都地區共有11個縣,138個鄉鎮。像江達縣青泥洞鄉一樣盼電的農牧民還有很多。川藏聯網工程投運意味著主網架設完畢,接著是在此基礎上向下延伸電網。據了解,到2015年,大電網將延伸覆蓋至八個縣、10.8萬平方公里;2020年實現11個縣每個縣至少建設一個110千伏變電站,提高供電可靠性和穩定性。

  記者從昌都地區發改委進一步了解到,昌都礦産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主要礦産種類多達52種,目前國家已經將昌都定位於西電東送能源積蓄基地和國家有色金屬基地,經濟發展前景不可限量。而這一系列的藍圖都將因為大電網電能的到來而變得愈加清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