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鋼鐵有色 > 正文

字號:  

風暴中的武鋼雪上加霜:有領導以“鋼”謀私

  • 發佈時間:2015-09-22 08:16:2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在中央巡視和行業寒冬加劇的雙重壓力之下, 成立近60年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下稱“武鋼”)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將自己的沉疴頑疾曝露出來。

  原董事長鄧崎琳落馬,外派職工做協警,與柳鋼10年“貌合神離”的重組正式結束,長達1.8萬字的巡視整改通報自爆家醜……自8月29日鄧崎琳被宣佈落馬後,短短幾週之內,老央企武鋼新聞不斷,處在輿論風暴中。

  許多人將之視為武鋼一個時代的結束,更多的人則希望武鋼能迎來一個新時代,因為它是中國鋼企的縮影。

  武鋼的“老毛病”:大而不強,有領導以“鋼”謀私

  鄧崎琳的落馬,讓公眾對這位執掌武鋼達10年之久的董事長和武鋼的“鄧崎琳時代”開始審視。

  首先被質疑的是鄧崎琳主導下武鋼以規模為上的快速擴張。

  2011年鄧崎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自豪地説,“我們在5年裏面,再造了一個武鋼”。據其介紹,自己剛接手武鋼時,公司的産能為900萬噸左右,不僅被老對手寶鋼(當時産能為3000多萬噸)、鞍鋼(當時産能為1500多萬噸)甩出一大截兒,就連曾經的“小兄弟”萊鋼、濟鋼産能也有1000萬噸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感到確實很迷茫。我們企業怎麼辦?”鄧崎琳説,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武鋼內部和國資委官員提出的“被寶鋼兼併重組”的建議。

  於是,武鋼掀起了一輪快速兼併重組的行動。2005年上半年,重組鄂鋼,下半年重組柳鋼(601003.SH),2007年後重組昆鋼,産能也隨之快速擴張。“它們進來後,我們就有3600萬、4000萬的産能了。寶鋼怎麼兼併我,它已經咬不動我了。”鄧崎琳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武鋼的産能規模要達到6000萬噸。

  有人稱,“鄧崎琳時代”的快速擴張只達到了避免“被兼併”的目的,並未扭轉“被超越”的目標。

  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有8家鋼企榜上有名,武鋼排名最後,寶鋼排名最前。2014年,寶鋼的營業收入為483.2億美元,武鋼為237.2億美元。

  此外,鄧崎琳掌舵期間,武鋼集團核心子公司武鋼股份(600005.SH)的盈利情況整體下滑。2012年其凈利潤跌至2.1億元的低谷,2014年有所回升(12.57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22億元,同比下滑9.81%。

  除了公司發展上的痼疾外,今年2月開始的中央巡視以及此後的武鋼巡視整改通報,則將武鋼在內部管理上的問題一一揭露。

  比如,選人用人不講規矩。個別領導幹部搞團團夥夥,部分幹部“帶病提拔”,影響惡劣。如武鋼股份原副總經理孫文東2009年被審計發現嚴重問題後,仍被調到鄂鋼公司擔任總經理,並推薦為湖北省人大代表。

  比如,以“鋼”謀私,大肆斂財。巡視、整改期間,武鋼有42名領導報告有親屬圍繞武鋼做業務;清查項目2911個,發現問題項目836個,涉嫌暗箱操作、利益輸送、領導人員插手工程項目271個。

  比如,違規決策,管理混亂,造成國有資産鉅額損失。2010-2014年,公司68個重大項目中有41個沒有經過集體決策,比例高達60%。武鋼巴西MMX項目決策過程中,存在先拍板後論證、後續風險沒有控制、境外投資管理制度缺乏等問題。

  今年6月,中央巡視組向武鋼集團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提出了四點意見建議,其中提到“特別要管好‘一把手’”。這個表述曾引發公眾無限的想像。鄧崎琳落馬後,在媒體的報道中,這些想像開始被一一“對號入座”。

  武鋼的“鄧崎琳時代”已經終結,但其間遺留下來的問題,對繼任者和武鋼來説,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正式職工轉崗當協警,武鋼為啥出此招?

  9月8日發生在武鋼集糰子公司武鋼重工集團的一件事,或許可以被寫進武鋼的歷史。

  當天上午,45名武鋼重工職工從廠區集中出發,到武漢化工區當協警。這是武鋼歷史上第一次派遣職工“走出去”為社會服務。到現場為他們送行的,是武鋼歷史上第一個“外來”一把手、出身於寶鋼的馬國強。

  在武鋼,這45名職工的準確稱呼應是:富餘職工。

  據媒體報道,他們大多是生産一線的機床工、造型工、焊工等,年齡最小的32歲、最大的52歲。因為鋼鐵及配套行業過冬,武鋼重工關停並轉持續虧損、扭虧無望的單元和産線,大幅度精簡職工隊伍,産生了不少富餘職工;部分産線也因為合同不飽滿,職工收入得不到保障。

  據了解,下一步武漢化工區還將陸續提供協警、保安和物業等300余崗位吸納武鋼重工的職工。武鋼重工也將開拓其他社會渠道,將陸續派遣職工服務外部市場。

  儘管從國企産業工人變為社會服務人員,但他們 “武鋼正式職工”的身份關係不變,薪資關係不變,組織關係不變。

  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在現場為職工鼓勁加油。他説,人力資源優化是國有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把人力資源盤活、用好,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既有利於個人發展,也有利於武鋼未來競爭,對社會也是重要貢獻。

  武鋼的這次用工改革,與日益嚴峻的行業形勢和上半年的經營業績有關。據媒體報道,今年1—6月份,武鋼沒有完成年初預算目標和國務院國資委下達的經營業績考核目標,6月首次出現虧損,7月連續虧損,且虧損加劇。危機面前,壓縮成本、提高勞動生産率成為武鋼的重要選擇。

  武鋼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武鋼勞動生産率僅為世界先進鋼鐵企業的1/3,與國內先進鋼鐵企業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同時,武鋼噸鋼人工成本是國內先進民營鋼鐵企業的3倍左右。

  8月5日,武鋼印發《關於應對危機保生存、全面壓降成本費用的通知》;8月14日,武鋼人力資源部下發了《關於開展業務回歸工作的通知》。關於下一步勞動用工改革方向,武鋼人力資源開發的指導思想是加大業務回歸力度,提高勞動生産率,加強人員交流輸送,融入地方經濟建設。

  當然,對於武鋼來説,人力資源優化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任務。

  鄧崎琳2011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話,或許能為武鋼的人力成本負擔做個注解:武鋼是個5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老企業,有10多萬職工。7.3萬在崗職工,兩萬內退,不到兩年就將退休回家的,6萬離退休職工。還有3萬多大集體職工,就是沒考上大學的武鋼子弟,自己搞的企業,靠武鋼生存,搞些活路的,3萬多人。“一共十幾萬人,都要吃武鋼的飯,還不能直接推向社會。”

  與柳鋼分手,“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或受影響

  9月8日的外派職工,被許多人看作是武鋼在應對危機上向前走了一步。但次日柳鋼股份(601003.SH)的一則公告,則讓許多人對武鋼平添擔憂。

  9月9日,柳鋼股份發佈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的通知,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聯合設立的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召開了股東大會,同意廣西國資委從廣西鋼鐵集團撤資,柳鋼集團退出廣西鋼鐵集團,廣西鋼鐵集團成為武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註冊資本也由468.37億元調減為80億元。

  這標誌著柳鋼與武鋼長達10年的跨地區重組正式成為歷史。

  據媒體報道,2005年12月,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簽署了《武鋼與柳鋼聯合重組協議書》,為推進防城港鋼鐵項目,雙方約定聯合成立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後更名為“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武鋼集團以現金出資佔80%股權,廣西國資委以柳鋼集團全部凈資産出資佔20%股權,初始註冊資本為440億元。防城港項目預計總投資為2000多億元。

  今年3月,鄧崎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項目對武鋼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武鋼地處中部地區長江中游,過去是黃金水道、九省通衢,到現在我們的進口礦石達到幾千萬噸,都要從海邊運過來,運費每噸高出100多塊錢,一年進口一千萬噸就是10幾個億,兩千萬噸就是20、30個億。在鋼鐵寒冬的時候,這是很不划算的。”

  今年6月,馬國強出任武鋼董事長。6月15日,馬國強任董事長10多天后,就前往南寧拜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馬國強表示,防城港對於武鋼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武鋼把防城港鋼鐵項目建成1000萬噸規模的決心不會變。他希望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如期實現冷軋産線順利投産,早出效益。次日,馬國強到防城港鋼鐵基地調研並強調,作為武鋼的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防城港鋼鐵項目是武鋼發展的未來和機遇,把握好這一難得的機遇,將“建成世界一流鋼鐵企業”從口號變成現實。

  關於“分手”的原因,雙方並沒有公開。據媒體報道,武鋼內部人士表示,柳鋼撤資是商業合作的正常現象,雙方都有合作與不合作的自由,“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但是我們建設防城港項目的信心和決心是不會變的。”

  有業內人士甚至稱:“武鋼和柳鋼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合併過,連戀人都算不上,説離婚都過了,現在不過是回歸現實而已。”

  柳鋼、武鋼“分手”後,鋼鐵行業的合併重組問題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反思。有人表示,如今看來,依靠行政手段來強推兼併重組,違背了市場規律,雖然形式上重組合併完成了,但往往後期會遇到合而不並、貌合神離的結果,最終無法實現壓縮過剩産能、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但亦有人表示,中國鋼鐵業重組儘管有困難,但依舊是大勢所趨。

  關於防城港項目,有人擔心柳鋼撤出後,獨立運營該項目的武鋼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拖累,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資金,“另外,武鋼畢竟不是當地企業,各個方面可能不會像之前那麼順暢”。也有專家認為,“分手”事件並不會對武鋼造成太大拖累,因為防城港項目一直就是武鋼在建設,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僅是提供相關支援,畢竟地方政府會從中直接受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