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柳鋼“單飛”武鋼獨擔2000億防城港項目

  • 發佈時間:2015-09-15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聯合重組在中國的鋼鐵行業不算新鮮事,寶鋼集團收購八一鋼鐵,鞍鋼集團收購攀鋼。一系列的跨區域並購雖然很風光,但是風光過後,聯合重組中的主導企業也面臨不少問題,比如兩家不同的企業該如何進行整合?相互間的利益該如何協調?一旦合作終止,雙方的善後當如何處置?近日,武鋼和柳鋼正式結束10年合作,正是這類風險的集中寫照。對於産能過剩、合併呼聲甚高的鋼鐵行業,武鋼和柳鋼的案例,足以讓人冷靜。

  9月9日,柳鋼股份的一則公告宣告了一場長達十年的“愛情長跑”以分手告終。公告顯示,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的股東會一致通過《關於調整公司股權結構的議案》,同意廣西國資委從廣西鋼鐵集團撤資,柳鋼集團退出廣西鋼鐵集團,從而使廣西鋼鐵集團成為武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註冊資本也由468.37億元調減為80億元。

  至此,武鋼集團全面接手廣西防城港項目。雖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武鋼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依然沒有放棄,防城港項目還是按照最開始的方案在進行。寶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也曾公開表態,力爭早日將防城港項目建成世界一流的鋼鐵基地。

  “聯合重組在中國非常艱難,即使聯合了,如果不能重組也會分道揚鑣。”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中國鋼鐵業重組很困難,但他同時表示,儘管有困難,但對中國鋼鐵行業來講,在産能多、企業多、債務多、競爭多的背景下,聯合重組依舊是大勢所趨,依舊是鋼鐵行業很重要的一條出路。

  “遲到”的防城港項目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初讓武鋼集團與柳鋼集團走到一起的,正是防城港項目,如今兩方“分手”的原因還是繞不過這個項目。“當時聯合重組的目的是想建防城港項目,這次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利益的不一致或者沒有達到目的。”一位不願具名的鋼鐵行業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在與來訪的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會談時明確表態,“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雖于2012年5月獲得國家正式核準,但項目總體建設進度仍不盡人意。”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05年12月,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簽署了《武鋼與柳鋼聯合重組協議書》,為推進防城港鋼鐵項目,雙方約定聯合成立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武鋼集團以現金出資佔80%股權,廣西國資委以柳鋼集團全部凈資産出資佔20%股權,初始註冊資本為440億元。

  3年後的2008年9月,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簽訂《武鋼與柳鋼聯合重組合同書》,約定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不過此時防城港項目依舊未能取得國務院批准。

  事實上,2008年的重組方案確定後,國家鋼鐵産業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於新建鋼鐵産能審批嚴格控制,這也成為防城港項目遲遲未獲得正式批准的重要原因。

  直到2012年5月,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終獲批准,“這個項目有點吃虧,如果當時能夠批復的話,比如2008年就能開工,其實還是有機會的,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麼難。”中聯鋼資深分析師胡艷平告訴記者,防城港項目獲批之後對這一項目的爭議才開始慢慢多起來,因為在2005~2012年這7年時間,中國新增了太多鋼鐵産能,此時批復已經太晚。

  胡艷平告訴記者,當初地方政府對於武鋼、柳鋼重組的期待比較強烈,對此的推動措施也比較多,但市場意願的因素在這次重組中佔比太小,“這和近幾年鋼鐵行業發展變化有關係,如果這幾年行業形勢向好的話,這個變數會小一些。”她向記者説道。“關於柳鋼撤資的事情,集團並沒有可以對外發佈的消息,因為柳鋼已經發了公告,我們沒有額外的消息發佈。”武鋼人士對此顯得較為平靜,僅向記者表示,集團認為柳鋼撤資是商業合作的正常現象,雙方都有合作與不合作的自由,“我們也認為是正常的,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但是我們建設防城港項目的信心和決心是不會變的。”

  武鋼“不離不棄”

  “馬董上任後的第一次外地出差,選的就是廣西防城港,這也説明集團對防城港項目的重視。”上述武鋼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道。公開資料顯示,馬國強於今年6月2日接任武鋼集團董事長,10余天后就前往廣西與當地政府進行商談。

  武鋼集團一直將防城港項目當作大事來抓,甚至將其視為集團未來發展的“生命線”,原因在於:武鋼地處內陸,鐵礦石抵達沿海再溯江而上需支付長江水運費用,每噸生鐵成本比寶鋼多400多元,每噸粗鋼成本則多出20美元以上。在當時鋼鐵行業凈利潤率不足1%的情況下,這樣的差別不弱于雲泥之間。

  於是,深居內陸的武鋼將目光投向了防城港,如果能夠在這裡建立鋼鐵基地,採購和銷售等成本都將大幅降低。同時,以防城港為出口基地覆蓋中南地區,輻射東南亞,完全符合武鋼的中西南戰略。另外,防城港項目採用“港廠結合”方針,通過兩個萬噸級的專用礦石泊位及10萬噸級煤炭泊位,可以將原材料從海船直接卸抵原料場,部分産品也將通過港口運出。

  武鋼人士告訴記者,正是為了建設防城港項目,集團才決定和柳鋼合資成立廣西鋼鐵集團。根據防城港項目原建設規劃顯示,該項目共分三期進行,累計産能分別為1000萬噸、2000萬噸、3000萬噸,投資金額分別為686億元、686億元、695億元,三期合計投資達到2049億元。

  不過,廣西方面撤資以後,廣西鋼鐵集團將成為武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防城港項目也將由武鋼集團單獨運營,武鋼集團是否會因此背上“包袱”呢?

  胡艷平表示了擔憂,她認為柳鋼集團撤出後,武鋼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拖累,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資金,以前是兩家出,現在只剩下武鋼自己,“另外,武鋼畢竟不是當地企業,各個方面可能不會像之前那麼順暢。”

  也有專家認為,此次事件並不會對武鋼造成太大拖累。上述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防城港項目其實一直是武鋼在建設,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僅是提供相關支援,畢竟地方政府會從中直接受益。

  當記者問及兩千億的總投資額以及産能規劃是否有變化時,上述武鋼人士表示,目前並沒有得到這些規劃出現變化的消息,都是按照最開始的方案在進行。事實上,馬國強也曾公開表態,武鋼集團將按照廣西當地的部署和安排,力爭早日將防城港項目建成世界一流的鋼鐵基地,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那麼防城港項目如今進展如何呢?武鋼人士告訴記者,前期的冷軋項目有兩條生産線已經順利通板試車成功。另據了解,項目的産品主要定位於高檔汽車板和高檔家電板。

  上述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則向記者表示,不能因為此次事件就簡單地説防城港項目不行了,這個項目現在還是有出路,而武鋼至今也沒有放棄,“一個大的項目,有時候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隨著東南亞以及北部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空間還是有的。”

  柳鋼“單飛”謀重組

  與武鋼分手,柳鋼集團得失幾何?

  有評論認為,此前廣西鋼鐵集團的成立被視為是兩大鋼鐵集團聯合重組的標誌性事件,此次柳鋼抽身離開廣西鋼鐵集團,令人意外。柳鋼和武鋼重組十年,但雙方一直並無實質性整合,都是獨自運作,沒有工作交集,唯一的合作即是合併財務報表,如今這一項也終止了。“雙方合作沒有什麼進展,特別是柳鋼可能沒有從重組中得到什麼好處。”胡艷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認為,當初武鋼集團以重組者的姿態將觸角伸向西南地區,但是柳鋼集團並沒有通過兩者的重組得到實質發展,反倒給人的感覺是這幾年依舊在原地踏步。

  這一點從柳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柳鋼股份(601003,SH)近年的業績表現可見一斑。2009~2014年(即2008年重組以來),柳鋼股份凈利潤分別為2.7億、6.31億、3.62億、1.22億、2.16億、1.68億,除了2010年表現突出外,其他年份則是不溫不火。

  柳鋼股份2015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132.49億元,同比下降28.26%;凈利潤-6.32億元,同比下降415.77%,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新低。

  長江證券認為,即便柳鋼股份積極降本增效,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公司緩解經營困境,但在需求低迷導致同比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公司二季度業績繼續虧損;由於礦價自二季度起便明顯強于鋼價,公司成本壓力提升,導致毛利率環比繼續下降,加重了公司經營壓力。

  或許是巧合,馬國強赴廣西會談的當天,即6月15日午間,柳鋼股份宣佈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後來該事項明確為重大資産重組,交易方為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及相關公司。據了解,北海誠德鎳業是廣西規模最大的特種鋼材冶煉企業之一,主要産品為鎳鉻合金板坯、板材、帶材等;2012年北海誠德鎳鉻合金産量突破100萬噸,其計劃産能以160萬噸新材料工程為主。

  除了柳鋼股份的最新動作以外,未來一個可以關注的方向,或許就是柳鋼集團對柳鋼股份的資産注入。記者注意到,柳鋼股份成立之初,就為解決獨立性問題而進行了一系列重組,但是上市公司和集團公司之間仍有大量的關聯交易,目前這一問題仍未得到完全解決。

  另外,柳鋼股份也曾表示,擬在融資市場和政策環境允許時,擇機分步收購柳鋼集團鋼鐵輔助性生産資産和冷熱軋生産線,此舉不僅可以解決關聯交易問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公司噸鋼盈利能力。因此,不少券商都認為,長期來看,柳鋼集團的資産注入勢在必行。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試圖與柳鋼集團方面取得聯繫,了解關於此次撤資以及集團後續規劃等情況,但截至發稿,並未獲得相關回復。

  《《《

  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

  鋼企重組配套政策還不夠“本地聯合”才靠譜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面存在産能多、企業多、負債多、競爭多的情況,企業的兼併重組如家常便飯,在行業權威人士看來,兼併重組將成為未來中國鋼鐵行業的重要出路之一。但是近日,武鋼、柳鋼的分道揚鑣也不禁讓人反思:中國的鋼鐵企業究竟該如何進行重組,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重組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

  趙喜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關於鼓勵鋼企兼併重組的政策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年以前,包括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以及中鋼協、冶金商會等行業協會都在呼籲鋼企兼併重組。但十年來,中國鋼鐵産業集中度不但沒提高反而下降了,離散度越來越大,表明鋼鐵業兼併重組難度很大。

  趙喜子認為,出現上述情況的重要原因在於:雖然有政策鼓勵,但是並沒有具體的落實辦法。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還應該有土地、稅收、融資等配套政策以及退出通道。

  大的鋼鐵企業在對其他企業進行兼併的過程中,必須要拿出一定的資金,同時還要把被兼併企業落後的設備淘汰掉,為了減少兼併帶來的虧損,可能需要把被兼併企業的部分土地資源轉換為商業開發,但這就面臨土地性質轉換的限制,因為以前屬於工業用地。類似這種情況,就需要土地政策支援,涉及國土資源部門。“稅收政策就是可以考慮給予兼併主導企業三到五年的減稅,這一政策涉及稅務部門;另外還有融資政策,則涉及各大銀行,如果銀行説涉鋼企業不給新增貸款,那麼企業的貸款難度將會很大。”趙喜子向記者表示,這些政策的出臺涉及多個部門,如果沒有配套實施政策,企業怎麼會去兼併重組呢?

  對於時下熱議的武鋼與寶鋼合併的傳聞,趙喜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向記者表示,寶武合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好比鞍鋼和本鋼,因為在同一個地方,本來是最有條件合併的企業,但即便如此,也會因為一個是央企、一個是地方國企,導致至今也沒有合併起來。而寶鋼和武鋼,一個在上海一個在湖北,跨省合併就更有難度。”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多位鋼鐵行業人士中,均表示對寶武合併不看好,但是相比之下,券商的態度則積極得多。例如國金證券指出,武鋼、寶鋼合併“有利可圖”——合併後的聯合體的硅鋼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將達到85%,未來兩家公司在硅鋼領域的競爭關係將消除,有利於産品價格上漲;寶武合併還能解決惡性競爭、提升對上下游的話語權,並且對地方國企整合帶來示範效應;加速行業洗牌、改善行業競爭格局。

  那麼究竟怎樣的鋼企重組才是業界認同的呢?對此,趙喜子認為,産鋼重地應該以本省市區為單位去推進聯合重組,沿著這一思路來看,目前河北省和上海市的國有鋼鐵企業重組是比較成功的。

  趙喜子認為,除了這兩地以外,分佈在其他地區的大型國有鋼鐵企業也基本上完成了本地區的兼併重組,也是比較成功的,例如內蒙古包鋼、山西太鋼、湖北武鋼。

  趙喜子告訴記者,此前相關部委、協會都在呼籲鋼企兼併重組,總的設想是成立三到五家特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另外還要成立十家地方性的大型鋼鐵企業,這樣大型鋼鐵企業可以佔到中國鋼産量的85%,他對這種呼籲也表示贊成。“中國的鋼鐵産業一定是大中小相結合,以省市區為基本單元形成若干個大的集團,同時可以看到,很多特鋼企業都是小企業,(但盈利能力非常好),所以鋼企重組不是規模越大、裝備越強就越好。”趙喜子最後補充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