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中核國核再牽手海外夥伴 欲複製高鐵模式出海

  • 發佈時間:2015-01-21 08:33: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國內核電巨頭們在備戰核電重啟的同時,還另有所圖。昨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中核集團(以下簡稱“中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近期均在解決核電關鍵技術上有所動作,且均有意要與海外夥伴牽手。在業界專家看來,“技術”仍是國內核電發展最大掣肘的現實,核電巨頭們的動作主要是為國內核電重啟做準備,長遠看,實則醞釀著複製高鐵模式,加速“走出去”的野心。

  巨頭尋技術突圍

  就在國內核電重啟聲音越發強烈的背景下,核電巨頭不僅發力實際項目,技術上也在尋求突圍。根據中核與國家核電昨日發佈的消息,1月16日,中核與法國核電巨頭阿海琺探討了核燃料迴圈相關項目合作情況,並就相關合作達成共識。

  一位中核內部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核與阿海琺其實早有合作。去年3月,中核就曾和阿海琺簽署了關於後處理再迴圈長期合作諒解備忘錄。同年12月,兩公司又簽署了關於核燃料前端領域的會談紀要和開展核燃料元件工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不僅是中核,1月19日,國家外國專家局與國家核電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國家核電的説法,該協議主要為加大國家核電引進海外智力工作力度,為項目建設和國家核電發展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保障。

  或為“出海”鋪路

  對於兩大核電巨頭密集牽手海外合作方,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他們的意圖主要是為出口,“複製高鐵路線,先做好國內市場,做出典範,獲得認可,以贏取更大的海外市場。”林伯強説。

  對於當前國內高鐵技術在國際市場較為搶眼的原因,一位資深財經評論員給出一種説法稱,這得益於曾經的一項措施:所有零部件必須用國産,即使國內暫時造不了要買國外製造的,外國公司也必須和國內企業合資經營,才可以進入採購名單。過硬的技術和便宜的價格讓我國高鐵有了足夠的底氣,促成了“走出去”。

  業界猜測,同樣是中國高端裝備中競爭優勢明顯的核電或成為中國製造業再出口的代表之一,在越發強烈的重啟聲中,“2015年核電或將複製高鐵‘出海’模式”。有業內人士介紹,中國核電“走出去”遇到的大難題就是在核燃料迴圈前端與後端技術欠缺,需要依靠其他國家的支援。因此,這一次中核與阿海琺的合作共識多被業界看做是該公司蓄勢真正“走出去”的重要準備工作。

  不過令業界疑惑的是,沉寂多時的國內新核電項目重啟信號漸強,為何國內核電巨頭依舊積極“出海”?林伯強認為,即便有重啟信號,但國內核電難説迎來高潮,“核電發展肯定是安全第一,即便新項目放閘,發展也不會很快,可能一年獲批只是少數的幾個”,林伯強説。在他看來,目前各個巨頭在核電建設上有所動作,主要是在國內夯實基礎,為“出海”做準備。另有觀點認為,核工業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因此較為強調“走出去”。

  “出海”之路恐短期難見效

  不可否認,國內核電在國外確實已有成果,不過,“在項目中,國內的核電企業仍主要是助手的角色,尚難單獨去做。”林伯強説,“當前,技術仍是國內核電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事實上,國內的核電技術已有所進展,華龍一號和CAP1400兩個三代核電技術被看做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兩條主線。然而,據林伯強介紹,目前國內三代核電技術尚無成型的項目,“很難以實例説明自己的實力,以吸引海外客戶”。他認為,國內核電實現真正的“走出去”仍需要有5-10年的成熟路要走。

  不僅是在技術上,複製高鐵路線的核電同樣面臨著企業相互競爭。公開資料顯示,為避免窩裏鬥,曾有措施對各家核電企業的海外市場做過初步劃分:中廣核為英國、東歐以及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中核為阿根廷、非洲以及西亞、南亞國家。但由於各國自有選擇,上述方式的效果有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