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長安福特之後,又一家汽車經銷商“起義”了。不過,這次經銷商“起義”的原因不是庫存壓力大,而是因為無車可賣。
近日,一張落款為2016年6月20日、蓋滿進口現代汽車經銷商的聯名信函在網上廣為流傳。聯名信函稱,“鋻於貴司(現代汽車)自2012年將進口現代汽車市場銷量佔比達80%的新勝達車型轉由北京現代生産,後續又無主力車型推出,進口現代汽車中國經銷商出現嚴重虧損:自2014年至今由貴司勸經銷商退網已近50%;自2016年起貴司不接收訂單或未提供符合中國汽車國五排放標準的車型,導致無車可賣”。
進口現代汽車中國經銷商一致要求,“貴司應處理現有中國經銷商的退網賠償事宜,望貴司自收到本函後7日內予以妥善解決,否則,一切後果由貴司自行承擔。特此函告”。
據媒體報道,在經銷商有組織地強烈要求下,進口現代方面表示:保證經銷商每輛車8000元的利潤、儘快增加符合國五標準車型,以及 天津港 爆炸時存放在港口附近的一批進口現代汽車,可以供經銷商提車售賣。
現代汽車方面還表示,經銷商提出的“無車可賣”,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廠家願意與經銷商進行談判、交流,車型不足也可以考慮從南韓安排進口,但是經銷商“維權”的概念實在談不上。
截至發稿,現代汽車尚未公開對此事進行更多回應。
輿論關注度走勢
7月13日,微信公眾號“汽車天涯”率先將進口現代汽車中國經銷商集體造反的聯名信函公之於眾,當晚相關報道即被和訊網等網站轉載,但報道還僅局限在對聯名信函內容的闡述。
7月14日,汽車行業關注、汽車頭條、澎湃新聞等紛紛對此事跟蹤報道,其中澎湃新聞發文稱,進口現代經銷商已申請成立了進口現代汽車全國經銷商維權委員會,並已得到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會的批准,進一步推動了該事件的傳播與發展。
7月15日,澎湃新聞曝出,面對經銷商提出的無車可賣的情況,現代汽車竟提出希望以7折左右價格出售天津爆炸受損車輛,但加入進口現代汽車全國經銷商維權工作組的30多家經銷商皆表示,擔心消費者因售後問題不會購買,即使賣出去了也擔心將來售後問題多,不敢賣,也不會提車。
為此,現代汽車中國在其官方微信號中發佈《關於銷售天津港輕微受損進口現代車輛的聲明》,聲明稱,“事發時位於爆炸中心週邊的1008台車輛,僅存在輕微外部劃痕或因停放處異物落下引起的部分破損等表面瑕疵,車輛功能和安全性能正常,經修復後達到現代進口新車的品質標準。故我公司決定自2016年7月13日起,開始銷售上述車輛”。
“現代汽車將要銷售天津爆炸受損車”再一次引起業界熱議。當日,關於該事件的新聞報道量高達277篇,輿論熱度達到頂峰。
7月18日,關於此事的評論文章逐漸出現,如微信公號“汽車有文化”發表的《進口現代經銷商集體“退網”:誰之過》,《中國汽車報》報道《經銷商一定要淪為廠家戰略調整的犧牲品?》等。
7月21日,參與此次起義的進口現代中國經銷商Wang Rongzhen接受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外媒的採訪,這兩家媒體報道稱,進口現代中國經銷商要求現代汽車對其進行8億至9億元(1.2億美元至1.35億美元)的退網賠償。消息一齣,再次引發了熱議。
目前,該事件仍被持續關注,但輿論熱度呈逐漸向緩的趨勢。
網友觀點傾向性分析
對相關新聞網友留言及跟帖進行抽樣分析發現,三成以上的網友認為現在經銷商的日子普遍都不好過,進口車經銷商的日子更不好過;近三成網友認為現代汽車應該好好安撫經銷商,而不是勸退或者沉默;近兩成的網友表示國産化的提升對進口車影響較大,進口車經銷商應該與國産車經銷商合併;也有部分網友表示現在的經銷商不再像之前那樣任由廠家欺負了。
經銷商的日子普遍不好過,36.5%
網友“單細胞生物”:市場不景氣,經銷商的日子不好過啊。
網友“海栗子”:大面積經銷商出現了嚴重虧損。
現代汽車應該好好安撫經銷商,而不是勸退或者沉默,28.2%
網友“瑪麗瑪洪”:現代汽車需要好好安撫經銷商,積極解決問題。
網友“xuser8986346”:現代進口車對經銷商沒有任何的“表示”,並試圖勸退部分經銷商網路,這是自尋死路的做法。
進口車與國産車經銷商應該合併,18.8%
網友“xuser10979117”:國産化越來越多,進口和國産經銷商就應該合併。
網友“凱旋之劍”:合併吧,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為經銷商的做法點讚,9.8%
網友“瑪麗瑪洪”:看來4S店不再像以前那樣任由廠家欺負了,讚。
網友“艾小米129”:盈利不行,經銷商懂得集體“造反”了,不過這下子現代汽車遇到麻煩了。
其他,6.7%
網友“香港牛肉乾”:進口車價格確實略高,但從另一側面也顯示,北京現代市場接受程度已經比較高了。
網友“卡扎巍”:掙錢的時候過去了就拍手不幹了,不好吧。
媒體報道分析
根據“法治週末谷尼輿情監測中心”新媒體大數據平臺“新微邦”數據顯示,在主流媒體中,中國網、新華網、鳳凰網、中國經濟網、光明網、國際線上、騰訊網等高度關注了該事件。
除了對事件本身進行報道外,多家媒體認為進口現代經銷商的“逼宮”事件是目前進口車經銷商狀況的一個縮影。
《中國汽車報》發文稱,其實進口現代經銷商此次維權並非個案。這幾年,伴隨著跨國公司愈加深入的本土化戰略,因進口車加速國産化而引發的渠道矛盾屢見不鮮,其挑戰的是跨國公司在華實施的進口與合資渠道分網銷售策略,而由此埋下的隱患正在逐一爆發。就連産品線豐富的大眾汽車也未能逃過此劫,雖然相比前兩年矛盾有所緩和,但這一問題至今如鯁在喉。
新華網認為,自2005年商務部發佈了《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來,對規範、發展我國的汽車市場確實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同時也賦予了汽車廠家過大的許可權,導致經銷商基本上無法與廠家平等對話,失衡的廠商關係讓經銷商屢屢淪為廠家戰略調整的犧牲品。如今,面對廠家不合理的商務政策,越來越多的品牌經銷商已經紛紛抱團站出來,加入商會、通過法律維護自身利益已經成為普遍選擇。
不過,網易汽車表示,不論渠道計劃如何,廠商與經銷商都是魚和水的關係,唯有和諧才能共生。每個品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以及戰略目標,找準定位、做好規劃、對症下藥,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的經銷商體系。
不過,也有媒體對現代汽車不積極應對此事的做法給予了批評。《新民晚報》刊文稱,沒有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算盤卻打得很是精妙,進口現代這個老司機著實狡猾。只是一旦經銷商網路崩盤,以及韓係車在華銷量繼續滑落,沒有中國這一全球市場主力的支撐,現代的傲慢與遲鈍,還能作秀給誰看?
輿情點評
近年來,長安福特、寶馬等汽車廠商都遭遇過經銷商的“逼宮”,賓士、奧迪、捷豹路虎等品牌也紛紛給予經銷商補貼,安撫經銷商。
不過,總體來看,雖然經銷商拒絕提車的新聞屢見不鮮,但大多數經銷商都會私下訴苦,與廠家一番溝通後又恢複合作。像現代進口經銷商這麼公開叫板廠家的現象,確實很少見。如果不到萬不得已,經銷商是不會採取這種極端方式向廠家反映訴求。
據了解,今年以來,現代汽車多次提高批發價,也有不少經銷商就價格事宜與現代汽車多次交涉,但均無結果,以致後來部分現代經銷商都停止了進貨,開始洽談其他品牌。
其實,早在7月7日,現代進口經銷商維權的苗頭就已經出現。當時,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在其官網以《進口現代汽車難道要全面放棄中國市場?》為題發文稱,迫於無奈,進口現代中國經銷商們于2016年7月5日齊聚上海,召開維權會議,依法集體維權,這起進口汽車品牌中國經銷商全國集體維權事件正在持續發酵,商會呼籲廠家積極處理,維護經銷商合理權益,緩和廠商矛盾!
可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的呼籲並未引起現代中國的重視,以致于最後聯名維權信函被曝光,引起輿論熱議。這也提醒相關企業應該加強對輿情資訊的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從而避免後期帶來的更嚴重的影響。
就此事來看,現代汽車始終不給予公開回應的做法,進一步激怒了經銷商。現代汽車的這種“傲慢”態度,不僅有損其在投資者眼中的形象,而且對現代汽車品牌的聲譽也將帶來不利影響,建議現代汽車儘快妥善解決進口經銷商反映的問題,否則最終很可能會兩敗俱傷。
(責任編輯:毛凱悅)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