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Uber在華融資受阻:今年預計虧11億美元 資本方擔憂

  • 發佈時間:2015-07-30 08:47:48  來源:東方網  作者:倪雨晴  責任編輯:馬藝文

  自2013年Uber進入中國以來,國內專車市場的戰爭便不斷升級。補貼、合併、融資,巨頭之間頻頻爭鋒相對。

  眼下,每日100萬的訂單量讓Uber十分看重中國市場。今年6月,Uber的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宣佈將在中國市場投資10億美元。而另一邊,其勁敵滴滴快的在7月初率先拿到了20億美元的融資,資本對戰再次升級。但據了解,Uber中國的融資由於估值和股權比例等問題,目前已暫時擱淺。

  根據易觀國際2015年5月的監測數據,滴滴快的的活躍用戶覆蓋率達到86.2%,而Uber的覆蓋率為16.8%,在專車這一細分領域,本土的滴滴快的十分強勢。面對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在融資上遇到難題的Uber,將何去何從?

  融資遇阻

  Uber共用經濟的理念和模式一經推出,便受到資本熱捧。根據公開資訊,在天使輪,紅杉資本等投資了Uber130萬美元;A輪、B輪、C輪的金額分別是1100萬美元、3700萬美元、3.6億美元。2014年,Uber的D輪融資為12億美元,2015年初其E輪融資規模擴大至28億美元,估值直接飆升至500億。

  在全球吸金、搭建資本糧倉的Uber,在中國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滴滴快的的合併、鉅額融資,以及背後阿裏、騰訊的支援讓Uber的擴張顯得困難重重。事實上,Uber進入每個國家和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打法,進入中國2年多後,Uber中國便欲獨立運營並展開融資。在易觀分析師張旭看來,Uber中國獨立融資有三方面原因。其一,百度此前曾投資Uber,百度作為本土公司,有可能推動Uber的融資;其二,中國市場非常特殊,專車市場的政策仍撲朔迷離,Uber中國獨立可以避免限制外資企業的問題;其三,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的擴張需要更多資本支援。

  然而,從6月至今,Uber中國的融資並沒有公佈進展。據悉,這一方面是其高估值遭到質疑。Uber中國自身給出60-70億美元的估值,如此高的估值引發了投資人的爭議。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Uber在中國估值太高,想要融資非常困難。”而另一方面,Uber中國的股權並未梳理清楚,Uber的高管團隊仍擁有大多數股權。此外,一投資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如果Uber中國獨立,其運營模式或許會發生改變,這也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

  內憂外患

  中國平安宣稱並沒有參與Uber新一輪融資的消息,也給Uber的投資前景蒙上陰影。甚至,短時間內各類關於Uber在中國難以站穩腳跟的消息在網上流傳。而據了解,資本市場對Uber的真正擔心或許來自以下兩個深層原因。

  一是Uber面臨的“內憂”:Uber在中國每日補貼高達數千萬,2015年的預計虧損將達11億美元,而按目前Uber已獲得的融資數額,資金已快消耗殆盡。並且在接下去的2年內,Uber還將計劃消耗20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燒錢計劃,不禁讓資本方考慮自己能否通過上市全身而退,而就目前Uber中國的股權結構而言,還不能夠上市的條件。

  二是Uber面對的“外患”:雖然Uber,滴滴快的都在專車運營方面受到政策層面的困擾,但滴滴快的與中國相關監管部門的溝通更像是自己人之間對於意見不合的交流。而Uber中國的公關方式則很不穩定,各個城市的運營團隊有點像散兵遊勇。剛公佈的《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網路租車平臺的伺服器有強制要求,即伺服器必須設置在中國大陸境內,目前國內的打車軟體巨頭只有Uber的伺服器不在國內。進一步説,真正的麻煩並不在技術層面,而是Uber如何面對政策層面的限制,這或許是資本方正真擔心的問題。

  除了政策,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也十分強勁。滴滴快的除了專車業務外,也同時推出巴士、代駕等業務,欲打造出行的全平臺。滴滴快的方面表示,滴滴是本土企業,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經過3年時間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300個城市,並且在運營和技術上具有優勢。

  此外,神州專車也殺入市場,用戶覆蓋率逐步提升。按照5月的數據,神州專車位列第三,排在Uber之後。值得一提的是神州專車近期也獲得2.5億美元的投資,並且其模式和Uber、滴滴快的有所不同。其車輛均來自於神州租車,從而避免了“黑車”這一灰色地帶。

  啟明投資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向記者表示,專車模式利用網際網路提供便利,是今後的發展趨勢,但目前炙手可熱的企業,要獲得長期的發展比較難。Uber的模式值得肯定,但是今後發展還要看具體策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