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福喜肉類加工廠現狀慘澹 計劃進軍B2C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7-16 11:13:3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市場監管嚴格 其他企業爭奪市場佔有率

  上海福喜肉類加工廠現狀慘澹

  2014年7月20日,作為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供應商的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媒體曝出使用過期劣質肉。如今,一年過去了,福喜過得怎麼樣呢?據了解,過期肉事件後,福喜被大客戶們拋棄,其在國內的3家肉製品加工廠相繼停産,果蔬類工廠也隨之受到牽連,業務萎縮,福喜內部中高層員工紛紛離職出走。內憂外患之中,其母公司歐喜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仍未放棄,計劃進軍商超零售等B2C市場,謀劃東山再起。

  但擺在福喜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對上海公司的調查處理結果苦苦等待一年,六高管被移交檢方後,案件仍在處理中,至今懸而未決。而就在這期間,福喜原有的市場份額已被昔日的合作夥伴、供應商瓜分殆盡,試圖進軍商超零售、生鮮電商也有一批先行者虎視眈眈。

  在福喜事件所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上,必須明確法律規範和標準要求,市場才能有所遵循。如果不明不白,亂了規矩,後果就是行業退步,這是回顧福喜事件的行業認知。

  一年來,福喜公司一直在等待處理結果,而石毅(化名)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此前,他供職于廣州福喜公司多年,負責整個華南區的銷售經營工作,被集團寄予打入香港麥當勞供應鏈的厚望。但在2014年底,石毅與公司銷售、研發團隊的大部分員工一起,集體辭職創業。

  2014年9月,歐喜中國與康派克中國簽署管理服務協議,由後者運營福喜在廣州的工廠,管理團隊獲得廣州福喜工廠100%的控制和管理權。

  資料顯示,廣州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由歐喜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獨資,經營範圍包括水果批發、蔬菜批發、農産品(15.95, 0.65, 4.25%)初加工服務、蔬菜、水果和堅果加工等。而康派克中國是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GSF公司(金州食品)的子公司。金州食品公司是快餐行業供應商,核心業務包括液體産品、乳製品、農産品和肉産品的加工,以及為快餐行業提供全産品線的配送。

  另一位廣州福喜公司研發部人士表示,此前廣州福喜的重心業務是向麥當勞供應漢堡中使用的生菜,同時也是南方地區大部分連鎖餐廳、酒店的蔬菜供應商,還為其他果蔬工廠提供OEM來料加工服務。當時得益於福喜的品牌效應,供應給第三方餐飲客戶的價格,普遍要高出市場10%-20%。

  2014年9月,針對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面臨嚴重經濟虧損和客戶流失,歐喜中國執行員工遣散計劃,共遣散員工總數340名,僅留任小部分員工協助調查。而最新了解到的情況是,福喜旗下的河北福喜、河南福喜、上海福喜這3家肉製品深加工廠均全線停産。

  福喜集團官網顯示,位於河北廊坊大廠縣的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是福喜首家在中國成立的公司,佔地3.7萬平方米,擁有5條世界先進技術生産流水線及三大加工車間,生産雞肉、牛肉、魚肉、蔬菜等,擁有出口南非、巴基斯坦、日本等地的資質,年生産能力為5萬噸左右,有員工700余名。

  去年7月在上海福喜事件後,河北省食藥監局曾派出專門工作組進駐位於大廠縣的福喜公司,全面檢查品質控制體系、原材料採購及産品流向等情況,重點核查是否存在使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問題。據《河北日報》報道:“經過初步檢查,目前並未發現該公司存在與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類似的問題。”

  如今,福喜中國這個字眼正在逐漸淡化,變成了管理層口中頻繁使用的“歐喜中國”。其公司高管解釋稱,這並非外界所説的“改名”,福喜中國這個品牌依然還在,但是自從上次事件後,福喜便由母公司歐喜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一直進行管理,公司的工商資料也未做出變更。

  資料顯示,歐喜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美國福喜集團在亞太區總部,負責在中國的投資經營決策、資金運作等,旗下擁有上海福喜、河南福喜、河北福喜、昆明福喜、廣州福喜等11家子公司,幾乎涵蓋了禽類養殖、肉製品加工、蔬菜製品等全部農産品業務。

  歐喜中國區副總裁呂勇説,去年涉事被捕的6名高管仍在刑拘中。一年來,福喜一直在等待上海食藥監局的調查處理結果,“我們比誰都著急。”中國區業務大範圍受影響,甚至牽連到非肉類加工的蔬菜、農業、養殖業務。

  在國內食品供應體系中,“福喜事件”已成為顛覆性事件,給整個食品供應鏈市場帶來巨大衝擊,市場格局也因此發生了新一輪的洗牌。“福喜事件可以説是業界的分水嶺,台灣大成、福建聖農等企業開始搶佔份額。甚至福喜以前的二級供應商開始乘虛而入,成為麥當勞、百勝的直採供應商,是這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一位資深肉製品供應鏈人士分析。

  此前,在麥當勞的供應體系中,一直有著“南銘基、北福喜”的説法,這兩家一級供應商幾乎佔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即一級供應商深圳銘基、福喜中國等代理商公司,向六和集團、福建聖農等國內二級供應商採購雞肉,由此到達麥當勞的餐桌。

  福喜事件後,這一格局被迅速打破。包括麥當勞、百勝、棒約翰、德克士、賽百味等主要客戶均停止了與福喜的合作。福喜原有業務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迅速被昔日的合作夥伴、二級代理商瓜分。

  據了解,原先麥當勞雞肉供應主要是3家:福喜、銘基、歐聖(福喜與聖農的合資公司)。之後,銘基、嘉吉、荷美爾、海神叉和聖農成為麥當勞中國新的肉類供應商。在新入圍的5家肉類供應商中,福建聖農發展(17.30, 1.10, 6.79%)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中國企業,這是中國最大的自養自宰白羽雞肉專門生産企業,也是銘基、福喜、德克士、雙匯等企業的重要供應商。

  據了解,福建聖農2014年財報披露,在福喜事件後其成為麥當勞中國地區的新供應商,迅速扭虧為盈,雞肉銷量較上年增長29.79%,實現營業收入64億元,凈利潤達到7617萬元,同比增幅達到134.67%。“其他大客戶也不斷加大對雞肉産品的採購,公司在國內白羽肉雞行業仍未走出困境的2014年,急需領跑行業。”

  歐喜中國區副總裁呂勇表示,目前已經啟動多元化發展戰略,公司正在考慮向B2C零售市場轉型,與沃爾瑪、家樂福等連鎖超市洽談開展零售業務,同時要建立經銷商、零售商的經營模式。同時,將來還會考慮在電商渠道發展生鮮業務,比如開設旗艦店等。

  不過,消費者是否還能接受福喜,還是一個未知數。

  與此同時,針對福喜事件中的標誌性産品“過期肉”,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在過去一年中也在發生變化。從海關總署打擊凍品走私中查獲的過期陳年肉,到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海關總署、公安部聯合發文重點打擊過期肉,要求對所有冷庫進行重點排查,也體現出了這一年裏對肉類製品監督力度的加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