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福喜更名 洗白之後更需洗心

  • 發佈時間:2015-07-03 09:02: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據北京商報報道,一年來,因為問題肉事件,國際一流食品企業福喜在華遭遇滑鐵盧。近日據媒體報道,福喜改名歐喜重出江湖。“福喜”這個名字的確已經和它的問題肉一樣腐敗變質,讓下游企業和顧客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重建市場信心並非簡單改名可以實現,而要真正的洗心革面。

  相比以往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地溝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故,福喜事件是典型的全球化時代的食品安全危機,它不僅僅是中國食品安全管理的危機,也是國際産業鏈的整體風險。看似局限于一地一國的風險,由於食物鏈的無限延伸,其影響跨越國界而具有全球性。食品風險甚至可能轉化為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不經意間,風險一環套著一環發生。損害無法確定,金錢賠償杯水車薪,甚至失去了意義。如相關專家指出,風險“引致系統的、常常是不可逆的傷害,而且這些傷害一般是不可見的”。

  現代化大規模標準化的現代食品工業在中國剛剛起步,毫不誇張地説,福喜事件的傷害與三聚氰胺沒有本質不同。三聚氰胺事件對中國奶粉行業造成了沉痛打擊,以至於很多年後整個行業都不能恢複元氣。福喜事件,影響的將不僅僅是福喜這個企業,或者相關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快餐品牌。福喜事件更大的影響,將是進一步降低中國社會對快餐食品行業的信任。

  現代大型食品企業有規範的管理和完善的品質監控,保障安全的能力遠遠比傳統食品生産方式要強。而福喜則是作為一個刺目的反例出現。它是“規範化的食品企業”,其下游的快餐品牌更是以標準化的管理和品質控制著稱。這一醜聞的出現,將使消費者對“現代化的管理和監控”産生深深疑慮。這種疑慮,或許會導致許多人排斥現代工業化的食品模式,使中國食品行業的現代化、規範化、國際化躊躇不前。福喜事件的惡果,將有可能是中國的整個現代食品産業來買單。

  因此,今天我們反思這一事件不能僅僅局限于監管,而需要生産和監管的全面審視。從經濟學的觀念看,食品安全監管要處理好“團隊道德風險”和“集體敗德”,福喜事件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國外,福喜都能依照國際規範生産,但是南橘到了咱這卻長出了北枳,生産和監管團體的搭便車和合謀造成了作假、偽造賬本和非法添加等行徑,這需要從整個生産體系內部加強道德風險的監管,從“洗心”入手才能重建食品品質體系。

  改名只是簡單的洗白,洗心之後才能見彩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