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遭大股東拋棄 中體産業下滑路徑調查

  • 發佈時間:2014-08-25 02:31:1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8月10日,中體産業(600158)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天津監管局給大股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下稱“國體基金中心”)並抄送公司的決定書。要求就8年前股改時許下的注資承諾做出説明。這份決定書被認為是對大股東“打白條”的“變相譴責”。

  大股東“打白條”在中國資本市場並不罕見,但監管機構將整治“承諾白條”第一箭射向有著國家體育總局背景的中體産業,還是被市場賦予了各種解讀。

  有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首份“譴責函”之所以給了中體産業,是源於該公司內部有人向證監局反映情況,要求大股東履行注資承諾。“這很可能是一場‘苦肉計’,用來自證監局的公文,迫使大股東對公司給予扶持”。

  令市場始料未及的是,8月22日晚間,中體産業公告,公司大股東國體基金中心將在未來三年內轉讓所持中體産業公司全部股份。這意味著國家體育總局將徹底放棄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資源。

  “對大股東來説,中體産業已經是個負擔。”原中體産業健身集團創始人之一嵇春對新京報記者説。

  記者調查發現,曾經被認為意義非凡的首家“國字號”體育産業上市公司,早在三四年前已經開始了它的“下滑之旅”:公司效益下滑,內部治理混亂、並涉嫌存在利益輸送。

  今年1月,證監會披露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4號》指引要求,凡涉承諾事項,須有明確的履約時限,不得使用“儘快”、“時機成熟時”等模糊性詞彙。

  在此背景下,7個月後,被認為是證監會整治大股東“承諾白條”的第一箭射向了中體産業。

  8月10日,天津證監局給中體産業大股東發函,要求大股東就8年前股改時許下的注資承諾做出説明。這相當於一份“變相譴責函”。

  8月22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中心副主任葛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此時,基金中心對證監局的回復尚未出爐,而當天已經是規定答覆的最後時限。葛峰告訴新京報記者,大股東的一切態度都在公告裏,“今晚見分曉。”

  “一部分人站在他的利益角度,認為我們大股東支援得不夠,這個正常,我們也可以理解;另一部分人站在比較理智的角度能看到,我們支援了,但是它(中體産業)的能力可能也就這樣了。”葛峰對新京報記者説,“我們(大股東),只能説把該做的工作做好。”

  3個小時後,公告如約而至。大股東“轉讓所持全部中體股權”的決定出乎大多數股民的意料。公告宣告了國家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對中體産業的全面放棄。此時此刻決絕的放棄背後是為了什麼?

  原高管透露近期被巡視組約談

  “一撥人都在那兒,挨個兒談話。”8月21日,一位中體産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問詢的內容涉及有關舉報材料所反映的公司和相關領導的問題。

  據國家體育總局網站消息,7月底,中央巡視組已進駐國家體育總局開展專項巡視工作。

  21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朝陽門外大街的中體産業總部,正值上班時間,辦公樓裏看上去氣氛如常。一名公司法務表示,負責人都不在,什麼時候在“不好説”,來訪需要預約。“這兩天他們都特別忙。”記者問,是否是忙於應對有關部門的調查,他頓了一下回答説:“主要是忙半年報”。

  原中體産業健身集團總裁萬驪華向記者透露,8月22日下午,正準備去上海出差的他被中央巡視組叫去談話,向其了解關於中體産業的情況。“從(中體産業)創立到籌備上市,我都在高管團隊裏面,可以説對它的一些歷史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對於這場談話的具體內容,萬驪華稱,因為跟組織有了保密約定,所以不便向記者透露。

  8月24日,記者試圖就公司是否被巡視組調查一事採訪中體産業董事長劉軍,但其手機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狀態,中體産業董秘段越清的手機亦無法接通。對於記者短信中的相關問題,二每人平均未予回復。

  據了解,來自天津證監局的一紙“譴責函”,就是在巡視組進駐國家體育總局後不久被送到公司大股東手中的。天津證監局要求大股東在規定時限內,對8年前股改時許下的資産注入承諾給出解釋。這被外界解讀證監會正式整頓大股東承諾履行的“第一槍”。

  “如果真是要整頓大股東承諾履行,十幾天過去了,為什麼沒有看到第二例?”某體育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到的情況,天津證監局對中體大股東下函,源於中體內部人向證監局反映情況。“公司用意很可能是用來自證監局的公文,迫使大股東對公司給予扶持。”他説,“正好目前巡視組正在體育總局巡視,這個情況也會給大股東形成一定壓力。”

  不過,這一推測並未獲得來自公司的證實。大股東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葛峰告訴記者,對於這種説法,自己“沒聽説過,不能評論”。

  譴責函難掩公司治理問題 前高管指現董事長“浪費”已有資産

  “中體産業對大股東和體育總局來説已經是負擔了。”中體産業健身集團“中體倍力”創始人之一嵇春告訴記者,據他了解,中體産業在體育總局的心目中早已“邊緣化”,來自彩票、足球等中心的收入要遠遠超過中體産業。“中體産業的業績越來越差,在總局的地位逐漸降低,話語權非常微弱。”

  記者發現,在中體産業2006至2011年的6份年報中,都未將大股東“資産注入”的承諾列出;自2012年開始,大股東的資産注入承諾第一次出現在年報的“承諾事項履行情況”中。而這個時候,中體産業正在進入一條快速下滑的通道。財報顯示,近三年來,中體産業營收接連下滑,2012年,公司營收10.5億,比上年驟減30%;2013年,營收9.85億,比2012年再降6%。

  與此同時,公司開始通過變賣資産“美化”利潤:2010年6月,中體産業將旗下上海康都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産生利潤2.01億元;2012年以來,中體産業陸續轉讓了惠州、天津、鹽城的“奧林匹克花園”資産,所獲收益近5000萬。

  這一細節很快提醒了中體産業的投資者,開始有人呼籲大股東通過履行承諾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來自投資者的聲音普遍認為,大股東如今的所作所為是出爾反爾以及逃避責任。“沒有可供注入的優質資産,當初為什麼要瞎承諾?”葛峰表示,大股東當年作出承諾的出發點是為了股改能夠順利進行。

  記者先後採訪到的幾位中體産業原高管及業內人士,對來自投資者的意見持有相反態度。

  “很多人混淆了一個概念,認為中體産業的大股東是體育總局,事實上體育總局只是實際控制人,公司大股東是體育總局下面的基金管理中心。”。萬驪華告訴記者,“但即使這樣,體育總局多年來給予中體的實惠也是公開可查的。”

  “北京奧運會門票代理權、倫敦奧運會門票代理權都給了中體産業;環中國自行車賽、北京馬拉松、職業高爾夫賽,這些賽事資源也給了中體,除此之外,從2006年開始,奧林匹克花園的冠名權一直授權中體産業使用,這些本身就是資産”。萬驪華稱,“可以説,能給的都給了”。

  中體産業作為背靠體育總局這棵“大樹”的上市公司,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並非沒有得到“便利”,公司之所以後來走了下坡路,原因在於對已有資源的浪費。中體産業前總裁吳振綿告訴記者,自己在任時曾對高管們強調,要挖掘和利用好隱性資源。“因為顯性的都被人佔了”。吳振綿説,體育總局下面有很多中心,每個中心下面有協會,50多個協會,還有自己的公司,各自守著利益蛋糕。“足球有足球的,籃球有籃球的,憑什麼給你中體?”

  “奧林匹克是總局直接管,繞過了所有中心。這塊兒資源中體可以好好利用。”但令吳振綿感到遺憾的是,他退休後,現任董事長劉軍停止了對“奧林匹克花園”的品牌開發,自己欲重新打造“中體地産”品牌,當時,“奧林匹克花園”品牌在全國已漸成規模,擁有62個項目。

  “對中體産業,我離開後一直有‘三不’,不聽,不問,不評論。”4年前從中體産業總裁位置上退下來的吳振綿,現在是歌華中奧集團的總裁。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吳振綿2010年主動要求退休,源於和2009年4月份“空降”的董事長謝亞龍之間的齟齬。“謝亞龍上任後,對總裁吳振綿的工作表現得很不配合,二人在決策上多有衝突,吳振綿在工作中處處受阻。”

  作為一手創立中體産業的元老,按吳振綿的話説,中體産業組建之初,“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當時,來自體育總局的資金只有9000多萬,此外僅有來自股民的幾億人民幣。到吳振綿2010年退休時,中體産業市值已近100億。

  “我自認我的工作是及格的。”吳振綿告訴新京報記者,2006年股改時,公司對投資者的承諾主要有三點,一是連續三年的凈利潤增長不低於30%;二是連續三年現金分紅比例不低於可分配利潤的50%;第三點就是大股東在未來適當時機將可提供的優質資産注入公司。

  “前兩點我都做到了。”吳振綿説,歷史財報顯示,2006年至2008年的三年間,中體産業凈利潤逐年增長,從1.24億躍至4.07億。2010年初,吳振綿退休;2010年9月,中體産業董事長謝亞龍在足壇反腐風波中被捕,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副主任劉軍接任。

  “劉軍上來後,公司進行了一輪大換血,前任總裁吳振綿的團隊逐步被清理,吳振綿在任時實施的戰略全部止步,不做了。其中包括創造收益的奧林匹克花園項目和健身中心。”原中體産業競賽管理集團常務副總裁、現中奧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奇告訴記者,在劉軍治下,運營已成氣候的奧林匹克花園被擱淺,部分股權遭到變賣。不僅如此,隨著核心人才的流失,曾經是公司一張金字招牌的“中體倍力”健身中心也走向末路。嵇春告訴新京報記者,2011年,因中體倍力兩家健身中心關門而遭受損失的上百名會員曾經到公司靜坐,甚至一度鬧到體育總局。

  現董事長被質疑利益輸送

  巡視組因何種問題對中體産業展開調查目前尚不可知。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中體産業過往的幾件舊事中隱藏著重重疑點,一是倫敦奧運門票代理舊事,另外則是一樁蹊蹺的股權收購案。

  有來自中體前任高管的爆料稱,2011年,中國奧委會將2012年倫敦奧運會門票的大陸獨家代理權授予中體産業。“(董事長)劉軍轉身就把這個代理權拱手送給了第三方公司凱撒國旅,並以雙方合作的面目出現。”

  記者就此事查閱了當時的新聞報道,報道顯示,2011年1月,“中體産業聯手凱撒國旅……在中國轄區內獨家提供倫敦奧運會的門票銷售及接待服務。”

  “因為中體産業是體育總局的上市公司,奧委會才‘給面子’,把這個權利給了中體,否則旅行社那麼多,又憑什麼輪到凱撒國旅?這個代理權事實上是由中體産業的名義出面拿下,然後轉給了凱撒國旅。説雙方聯手是瞎扯,因為中體從中沒有賺到錢。”前述人士對記者説。

  來自2012年8月的新聞報道稱,“凱撒旅遊副總裁趙欣介紹‘6月下旬倫敦奧運旅遊産品就已基本完成銷售,只有部分産品尚能接受預訂。開幕式前夕,我們推出最後一批包含奧運門票和奧運紀念品的套餐産品……掀起了搶購高潮’”。

  而作為“聯合代理”方,中體産業卻似乎在隨後的銷售環節中“隱退”了。

  銷售情況樂觀的倫敦奧運會門票,在上市公司中體産業的年報中沒有任何體現。記者查閱了倫敦奧運會當年即2012年的公司年報,在長達139頁的報告中,未發現關於倫敦奧運會門票或相關産品銷售情況的任何數據;考慮到可能存在的收入確認情形,記者又查看了2013年年報,但同樣未發現關於倫敦奧運會門票代理銷售情況的數據。

  事實上,在倫敦奧運會結束後連續兩年的年報中,中體産業只字未提關於“倫敦奧運會”的任何資訊。而蹊蹺的是,早在2011年的年報中,中體産業曾明確出現過“與合作方積極協作,做好倫敦奧運會全國體育系統及其他單位的門票銷售代理工作”的表述。

  “利用中體産業的平臺,要到的資源卻沒有給中體産業”。前述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相關決策者在這裡面存在著利益輸送嫌疑。對此質疑,截至截稿,中體産業董事長劉軍尚未回應。

  除了奧運門票代理舊事,該公司還曾涉及一場蹊蹺的股權收購。

  中體産業發生在2012年的一場收購,曾經引發過市場熱議:通過收購一家主業為彩票終端機製造的企業,中體産業被認為“正式進軍彩票市場”。

  近日,有公司前高管向記者透露,這場收購實質上是在公司其他管理層竭力反對的情況下,由董事長劉軍力主而成的。“幾乎所有人都不贊成,但是意見無效。”

  2012年7月,中體産業公告稱,公司出資9000萬元收購北京英特達系統技術有限公司45%的股份。資料顯示,英特達公司註冊資金僅6000萬,總資産1.29億元,總負債6647萬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權益為6361萬元。

  “劉軍找公司,給英特達評估了兩個多億,增值達到將近1.4億。”前述人士稱,而中體産業拿出9000萬收購的只不過是45%的股份。

  據了解,除了回報期漫長之外,這家被公司高溢價收購的英特達公司,既不具備核心的技術優勢,也不擁有關於體育彩票的行政資源。中體産業花高價收購的公司並無“突出”之處,且國內有多家同類型公司。

  有市場評論人士認為,在網際網路彩票概念日漸風靡的當下,即開式彩票甚至已經被認為是將要走向沒落的銷售形式。這意味著,中體産業自掏腰包用9000萬資金進入了一個前景堪憂的市場。

  記者曾多次電話聯繫中體産業董事長劉軍,對方未接受採訪。8月24日晚,截至發稿時,劉軍回短信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由於公司資訊披露有專人負責,將安排專人對相關問題進行回應。

  ■ 延展

  中體産業彩票願景或為空想

  大股東的回復發佈前,有不少投資者期待,來自證監部門的發難,能夠迫使體育總局考慮將麾下的體育彩票注入中體産業。股吧裏,已經有不少股民開始為臆想中可能存在的利好而激動不已。“公告若注入彩票資産,最少十個漲停板!”“彩票龍頭股即將誕生!”

  誰都知道,體育彩票是“金娃娃”。對於上市公司來説,單單擁有一個“彩票”概念,就足夠拉動股價一飛沖天。今年巴西足球世界盃開幕前,包括中體産業、粵傳媒在內的“彩票概念股”曾整體迎來上漲行情。8月22日,中體産業大股東“轉讓全部股權”的表態,令投資者生出新的期待:受讓方會是誰?不少人猜測,作為體育總局旗下的唯一資本平臺,大股東基金管理中心退出的全部股權,極有可能被二股東彩票管理中心承接,“屆時,體育彩票資産將成為中體産業的巨大金礦。”據了解,二股東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旗下資産有體彩網、競彩網及中體體彩運營有限公司。

  “注入彩票資産?想得美。”8月21日,原中體産業競賽管理集團常務副總裁、現中奧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奇直言不諱地向記者表示,體育彩票雖隸屬體育總局,但最終的話語權在財政部。

  “彩票(管理)中心受讓股權,這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曾擔任中體健身集團總裁的萬驪華對新京報記者説,“體育彩票是什麼?是軟稅收啊,這是國家財政的錢,怎麼可能注入一個企業呢?”

  “不僅不可能注入彩票,股權受讓方也不會再是體育總局的單位,這一點我可以絕對肯定。通過這次證監部門的事,總局已經對公司寒心了。下一步,如果承接方是阿里巴巴、萬達這樣有實力的民企,對中體産業倒也不失為一個利好。”萬驪華説。原中體産業健身集團“中體倍力”創始人之一嵇春也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能注入,早就注入了,不會等到現在。”

  8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中體産業大股東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此時大股東的公告還未發佈,基金中心副主任葛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關於股民對“彩票注入”的期待,葛峰對新京報記者説:“想多要點資源,這個可以理解,但體育彩票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彩票本身是國家專賣的性質,完全歸財政部管理”。

  事實上,雖然明知自身的彩票“血統”極為有限,中體産業還是在2012年以收購彩票終端機製造企業“英特達”的行動,給市場製造了對“純正彩票股”的想像空間。

中體産業(600158)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