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製造業站在了新風口

  • 發佈時間:2015-06-04 01:33: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百年時,我國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由大變強必須主動出擊

  如果給中國製造開一個診斷書,在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毛偉明看來,中國製造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大而不強”。

  毛偉明表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還是受制於人;品牌品質水準還不夠高,缺乏有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和品牌企業;産業佈局尚存在同質化的競爭,亟需核心競爭力;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還不是很暢通,這些都是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癥結所在。

  “實施《中國製造2025》,建設世界製造強國,是我們吸取錯失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大戰略選擇。當前,世界經濟和産業格局正處於大調整、大變革和大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工業和資訊化部規劃司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經濟復蘇緩慢,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醞釀新突破,特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産業變革。”

  現階段,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強化製造業創新,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勢;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佈局,積極參與全球産業再分工,謀求新一輪競爭的有利位置。規劃司方面表示:“面對全球産業競爭格局的新調整和搶佔未來産業競爭制高點的新挑戰,我們必須前瞻佈局、主動應對,在新一輪全球競爭格局中贏得主動權。”

  打造製造強國的關鍵點

  《中國製造2025》只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落實這個綱領要從哪些方面著手,才能使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五十”的總體結構來概括。

  “所謂‘一’,就是一個目標,我們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去轉變,最終要實現我們製造業強國的一個目標;‘二’是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這個目標。”苗圩説,“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用資訊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們製造業所要佔據的一個制高點。”

  他接著解釋説:“‘三’就是要通過‘三步走’戰略,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

  而所謂“四”,苗圩解釋就是四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第二項原則是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第三項原則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第四項原則是自主發展和合作共贏。”

  “‘五五’是有兩個五——第一是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品質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另一個五是指實行五大工程,即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工程,強化基礎的工程的‘強基工程’、智慧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以及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苗圩説。

  “最後就是十個領域,作為重點的領域,在技術上和産業化上尋求突破。”苗圩舉例説,“比如説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航太航空領域,以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等等。我們選擇十個重點領域進行突破,這些領域也是整個中國製造2025的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何方

  工業和資訊化部規劃司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製造2025》的總體思路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促進製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整合水準,完善多層次人才體系,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未來十年,我國製造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按照‘創新驅動、品質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總體要求,著力提升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毛偉明説。

  “創新是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核心。只有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才會帶動傳統製造領域的生産率提高和産品性能提升。而高品質是製造業強大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規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發展是破解資源、能源、環境瓶頸制約的關鍵所在,是實現製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調結構、促升級始終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中心任務,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情勢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更是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除了上述幾個方面,還要堅持人才為本,把人才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根本前提,因為他們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骨幹力量,製造強國一定是人才強國。”

  製造業是我國經濟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戰場。“十二五”以來,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國製造業始終堅持穩步發展,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已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

  在這個起點上,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苗圩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這需要我們做出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

  變,改變過去我們長期在製造業價值鏈的低端發展,要向中高端發展去邁進。”

  “引領和帶動整個新一輪發展的方向設定在哪,發展的路徑是什麼,我們要採取哪些措施,在哪些領域加快發展,來促進中國從製造業的大國向製造業的強國去轉變……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而這也是我們制訂‘中國製造2025’的總體考慮。”苗圩説。

  5月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微升

  ■延伸閱讀

  新華社訊 (記者王希)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小幅擴張。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6月1日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5月份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繼續高於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7%,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連續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50.4%,連續兩個月回升,年內首次升至臨界點以上;小型企業PMI為47.9%,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繼續處於收縮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數據時表示,今年3月份以來,我國製造業PMI連續3個月保持在50%的臨界點上方,走勢總體平穩。但從歷史看,5月份製造業PMI仍屬於較低水準,我國製造業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