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科技:美製造業重振法寶

  • 發佈時間:2015-05-26 19:31:0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榮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近日,中國國務院公佈了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首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綱領提出中國製造業要爭取在十年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製造業在專注自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之餘,汲取國外先進製造業經驗也同樣重要。為此,本版從今日起推出“海外製造面面觀”系列報道,通過對典型製造業強國製造業發展趨勢和優勢的分析,為中國製造業企業提供借鑒樣本。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都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美國曾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完整的製造體系在製造業領域一度遙遙領先,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但21世紀以來,美國“世界製造工廠”的地位漸漸被中國取代,美國在製造業領域的話語權也在逐漸削弱。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美國政府發出了“製造業回流”的號召,希望以此重塑美國昔日的製造業輝煌。

  事實是,“製造業回流”的計劃的確令部分企業選擇回流美國,比如通用電氣、蘋果和聯想等多個跨國企業都先後宣佈了將生産設施從亞洲遷回美國的計劃。有報道稱,通用電氣還可能會把許多外包給印度的軟體開發工作移回美國。

  但從整體上看經濟活動趨勢,卻沒有太多跡象顯示企業將生産遷往亞洲的腳步正在放緩。

  振興談何容易

  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表示,如今有一些學者強調,美國經濟出現了結構性轉型,但是,“轉型的程度,特別是美國國內製造業回流程度,我覺得有一點被誇大了。情況確實是有,但是並不普遍”。“雖然中美勞動力的價格差距縮小,但並不足以支援大量製造企業將生産基地直接搬回美國的情況。”高宇認為,更為普遍的是,中國的一些低端製造業開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轉移。

  2015年年初,美國華盛頓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佈了題為《美國製造業復興的神話:美國製造業的真實狀態》的報告。該報告稱,目前美國主流意識過於神話了美國製造業的復興。截至2013年年末,儘管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速為5.6%,實際的製造業增加值(美國製造業健康度的最佳指標)相較于2007年仍舊低了3.2%。此外,相比2007年,仍有200萬製造業崗位差距,成立的企業數量也少了1.5萬家。

  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説,製造業仍舊是拉動經濟走出低谷的權宜之計。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時,美國製造業創造的國民收入為1.4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大致相當於世界第九大經濟體加拿大的經濟規模。製造業的每個工作崗位可以支撐其他經濟部門的3個工作崗位。刺激製造業因此對解決危機後美國的失業問題至關重要。

  4年前,66歲的哈裏·莫瑟創辦非營利性組織“回歸倡議協會”,專門為企業提供免費諮詢,計算生産成本。哈裏·莫瑟告訴國際商報記者:“我相信,大約60%的將製造業務外包的美國公司並未真正算過細賬,約有1/4的外包産品若在美國生産,可獲得更高利潤。”

  創新才是硬道理

  美國業內人士指出,僅依靠成本優勢激發製造業回流只會制約製造業的長期發展。美國真正的戰略選擇是依託創新科技改變工業模式。新的工業模式所涉及的關鍵技術領域包括數字平臺、新材料、奈米技術和添加製造(如3D列印技術),而目前美國在新材料、可迴圈材料、綠色能源、3D列印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方面均佔據領先地位。學者們普遍認為,未來美國將依託本國在這些技術領域長期積累的優勢,推動全球工業生産體系向有利於美國技術和資源稟賦優勢的個性化製造、自動化製造、智慧化製造方向轉變。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程實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創新正在悄然提升美國全要素生産力。”雖然2015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引擎全面啞火,但還是有一些細節數據亮點紛呈。

  根據程實提供的一系列數據可以發現,最突出的一點是,今年一季度,智慧財産權投資季環比年率增長5.8%,高於歷史平均的4.83%和危機爆發後平均的-0.56%,連續第3個季度正增長,此前14個季度裏則有連續13個季度是負增長。今年一季度智慧財産權投資給經濟增長帶來0.3個百分點的貢獻,高於歷史平均的0.14和危機爆發後平均的0.12。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諮詢委員會聯席主席陳啟宗認為,美國在未來的十幾年裏應該還會重新成為世界製造業的最重要的國家之一。“製造業需要的是什麼?這同時受幾個條件制約。能源,美國基本上做到能源自主了,特別是天然氣價格非常便宜。製造業還需要其他的天然資源,美國的天然資源也十分豐富,銅、煤等産量都有很多,甚至包括稀有金屬。”“美國的資本市場也是全球最活躍的,先進技術都集中在美國。主要的困難是人力,廉價勞動力稀少。但現在的3D列印和機器人等技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所以,全世界有哪個國家對製造業需要的所有要素都具備呢?那就是美國。”陳啟宗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