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訴眾泰抄襲設計 業內稱勝訴幾率不大
- 發佈時間:2015-07-08 07:24: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自主品牌再遭“抄襲事件”困擾。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保時捷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保時捷)或將就中國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泰)新車T700涉嫌抄襲保時捷Macan一事對眾泰汽車提起訴訟。
保時捷認為,眾泰即將在明年發佈的T700車型抄襲了旗下Macan車型的造型設計,眾泰T700車型的中網、進氣格柵、車頂等處的設計與Macan一致。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保時捷公司可能將中國眾泰汽車公司告上法庭。
對此,法治週末記者致電保時捷(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進行求證,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相關通知,不能給予確切回復。
訴訟利弊需掂量
在市場調研機構IHS的分析師看來,保時捷若起訴眾泰,最終勝訴的可能性並不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假如保時捷真的和眾泰打起了官司,結果會和陸風X7差不多。
據悉,此前中國陸風汽車公司推出的X7車型被指抄襲路虎攬勝極光車型,JLR公司(中文捷豹路虎)也曾表示將通過法律等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
汽車行業分析師梁鋒濤稱,對於保時捷起訴眾泰勝訴幾率有多大,目前還不好評價。因為如果起訴,一定會涉及外觀設計專利的問題。目前尚不清楚保時捷的外觀設計是否在中國申請專利,如果沒有的話,按照國內現行法律,是無法認定眾泰侵權。此外,認定兩款車型外觀設計是否抄襲是非常複雜的過程,訴訟過程將會極為漫長,且成本很高。以此前發生過的通用起訴奇瑞QQ模倣抄襲訴訟為例,從2003年到2005年,歷時3年,最終還是以通用、奇瑞達成和解,撤回訴訟結局。
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也向法治週末記者分析説:“勝訴的概率是要看雙方舉證的情況,我們作為第三方很難去説勝訴概率到底有多大。不過,不從嚴謹的法律條文去考慮的話,我認為保時捷不應該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眾泰和保時捷是完全不同等級的兩個企業,這樣一種起訴只能對眾泰有好處,對保時捷則沒有任何幫助。”
“早些時候,跨國公司對自主品牌的模倣現象可能會發起很多訴訟,但是後來就少了,因為不對等的兩個企業之間的訴訟對跨國公司來講耗時耗力,還要投入大量財力,反而不是好事。跨國公司如何讓自己的産品在中國市場上做得更好,才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最主要的任務。自主品牌企業如果涉嫌專利侵犯,通過私下溝通、民間調解等方式去解決可能會更好一些。”張志勇説。
業內人士説“模倣”原因
梁鋒濤認為,眾泰模倣保時捷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自身研發技術薄弱。汽車研發投入大,風險高,見效慢。一款車型的開發,加上前期調研、分析,成本高達數十億元。而且新款車型從方案設定到量産,一般需要經過5年左右的時間。而外觀模倣可以走近道,短期內即可推出比較成熟的産品。
前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眾泰T600用奧迪Q5的車身搭配上大眾途銳的前臉迅速實現了市場佔有率的穩步提升。自然而然,在T600上嘗到甜頭的眾泰再推出保時捷版的T700也就順理成章。
據了解,中國眾泰汽車公司被國外媒體認為多次抄襲外國廠商的設計,其推出的都市微型車被認為抄襲smart車型,眾泰T600車型則被認為抄襲大眾途觀車型。並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眾泰T600目前全國訂單已排至8月,供不應求,銷量十分火爆,最高月銷量過萬。
也有業內人士在對眾泰涉嫌抄襲保時捷進行原因分析時稱,在車市低迷的5月中,各大車企銷量表現均差強人意,而作為豪華品牌的保時捷卻在銷量方面出現逆勢增長。據官方發佈消息顯示,5月份保時捷全球銷量超兩萬輛,同比上漲近乎25%;而在最大單一市場中國月銷量更高達5391輛,同比激增超70%。而取得如此傲人成績主要歸功於Macan。這也許是眾泰模倣保時捷的原因之一。
不過,在梁鋒濤看來,雖然眾泰模倣保時捷,但眾泰T700未來銷量和Macan當前的表現並無太大關係。
“首先,二者市場定位完全不同,眾泰T700預計售價17萬元,保時捷Macan售價55萬元開外,二者之間的潛在消費群體完全不存在重合;其次,豪華車市場的外觀設計並不一定適合普通市場,雖然外觀相近,但T700的整車姿態明顯不如Macan穩重,沒有張力,依然流露著低端SUV的氣質。”梁鋒濤進一步解釋説。
“外觀模倣一般都會選擇市場上成功的暢銷車型,模倣之後風險比較小。所以,眾泰模倣保時捷,能快速把握市場機會,短期內銷量或許會有一定提升。長期來説,對品牌是一個損害。沒有車企能靠逆向開發一勞永逸。國內車市以及消費者正在成熟,對汽車産品的認知和判斷更加深刻,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很容易被淘汰。”梁鋒濤説。
“山寨”起家挺普遍
其實,眾泰絕非唯一一個幾乎照搬國外大牌車型設計的中國車企。陸風版“極光”、瑞風版“奧迪A6”、眾泰版“途銳”、比亞迪版“雷克薩斯RX”……山寨車型層出不窮。
對於這樣的山寨行為,張志勇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對任何一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來講,模倣是一個必要的路線,特別是比較小的企業,研發能力不足,又希望能夠更好地切入市場,可能對跨國公司車型有模倣,這是應該的,但是要有一個底線,不能侵犯其專利。
梁鋒濤對此表示贊同,他説:“汽車研發不僅僅是設計、製造過程的疊加,一個完整的整車製作開發流程,涵蓋市場定位、品牌形象、客戶需求等諸多步驟。沒有強有力的研發能力,是很難駕馭這些技術環節。所以,模倣成了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不過,模倣是有一定規則的。一要尊重智慧財産權;二要熟悉國內外規則,同時靈活應用。不能長期依賴抄襲,留下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形象。”
汽車行業評論員李軍(化名)也稱,自主起步階段實力弱小,底子淺薄,沒有能力獨自開發産品,山寨成熟車型成為一條捷徑,當時長城、吉利、奇瑞和比亞迪幾乎全部都是以山寨起家。雖然如此,但是情有可原,就好像一個貧苦少年,無依無靠,幼年不得不靠乞討維生,在要麼餓死、要麼山寨之間,自主別無選擇。而且,不僅自主品牌在起步階段需要山寨,即便日本和南韓的汽車工業在起步階段也是以山寨起家,山寨幾乎是後來者的必由之路。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永遠山寨下去,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必須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就好像一個兒童可以乞討,人們只會同情,但是當一個青年還去乞討甚至偷竊,必然受到人們的鄙視和譴責。”李軍説。
張志勇表示,在初期發展階段,自主品牌模倣國外品牌是必要的,或者説主要以模倣為主,但是模倣的同時不能放棄對市場的主觀判斷能力。在模倣的過程當中,自主車企應該提升自身能力,當成長到一定階段後,應該以自己的判斷為主,模倣或者參考或者借鑒競爭對手的産品為輔。
據梁鋒濤介紹,當前自主品牌進行逆向開發的還很多。歸根到底還是自主研發能力不強,創新意識不足。近年來,一些自主品牌已經擺脫了抄襲的指責,採取正向開發,從外觀設計到動力總成完全實現自主研發。目前,北汽、上汽、廣汽、吉利、華晨等主流車企,均已形成各自正向開發模式,並逐步規劃自身産品線,規劃品牌未來的發展。
“總的來説,獨立研發一款全新汽車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技術,還要有創新的觀念和承擔風險的勇氣。”來源:法治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