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保時捷漠視惹眾怒 經銷商暫緩提車倒逼其補貼

  • 發佈時間:2015-01-13 07:22:15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藍朝暉 錢瑜  責任編輯:張少雷

  突如其來的保時捷經銷商集體“聲討”廠家的消息持續一個月後,雙方仍未出現緩和的跡象,保時捷經銷商聯會的會員都在等待保時捷中國的最後表態。而在包括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內的行業各界看來,只有保時捷中國真正從經銷商的角度出發,實現利益的重新分配,涉事雙方緊張的關係才有望實現轉變。

  經銷商無限期暫緩提車

  日前,北京商報記者在北京一家保時捷4S店看到,雖然店內的銷售和服務並未停止,但經銷商已經打出了優惠清庫的噱頭。“現在的車型都有優惠,但部分新車已經無貨,預訂時間尚無法確定。”該店的銷售人員稱。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車市降價促銷清庫已成為常態,但保時捷對待新訂單的謹慎卻是另有原因。此前,已經傳出保時捷經銷商考慮暫停從廠家提車的消息,目前已經開始顯現。“保時捷廠家遲遲未能回復,經銷商也未簽訂2015年的銷售任務,不從廠家提車也是經銷商的無奈之舉。”一位知情人士説。

  按照保時捷經銷商聯會向廠家提出的補償要求,除2014年的虧損補貼外,訴求的焦點還集中在保時捷廠家向經銷商強制徵收的CRM客戶維護費和CCP管理費用,2014年兩者累計費用超過2.1億元。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保時捷中國,但並未得到廠家的答覆。

  據一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內部人士透露,保時捷目前遲遲未能答覆,與即將制定的2015年産銷計劃有關,經銷商對今年的銷售任務和計劃仍未制定,這也讓保時捷中國只能採取拖延政策,等待總部的回復。

  一家保時捷4S店的銷售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保時捷能否滿足經銷商的補償要求,以及取消強制徵收的管理費用等一系列條件,目前仍未有任何消息。“可以説,只有廠家與經銷商的利益重新分配,經銷商才能簽訂新的銷售任務,否則停止向廠家提車將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有結果産生。”上述銷售負責人稱。

  “紅包”補貼成救命稻草

  其實,保時捷並不是國內第一家曝出經銷商要求2014年補貼的汽車企業。在去年底一系列的經銷商通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廠家索要補償訴求後,各廠家都很快收到廠家的回應。

  去年11月底的廣州車展期間,寶馬經銷商聯合起來向寶馬要求對2014年的銷售進行補貼。針對於此,寶馬迅速提出了方案和經銷商進行和解。採訪中,一位寶馬北京地區的經銷商表示,雖然最終的結果並不是經銷商要求的60億元,但他們還是表示接受。“寶馬的反饋速度很快,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上述經銷商説。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一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負責人表示,寶馬的補貼將在2月發放給經銷商。寶馬負責人則稱,公司已與經銷商就補貼達成協定,但其表示,不方便提供補貼的細節。

  汽車業內專家蘇暉表示,國內豪華車市場出現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但重要的是,車企必須在發現問題後及時解決問題。

  除了寶馬,奧迪和賓士也對經銷商進行了補貼。據了解,去年12月初,賓士在沒有進行任何事前溝通的情況下,以“特殊銷售品質獎勵”名義對旗下經銷商給予額外獎勵,總計約10億元。幾乎同時,奧迪宣佈給予經銷商年度補貼20.5億元,其中15億元發放給老店,5.5億元補貼給新建店。

  採訪中,多位奧迪和賓士經銷商表示,拿到補貼後經營壓力會小很多。“去年豪華車企業主動或者被動發放補貼,彌補經銷商損失,主要是因為在目前豪華車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經銷商虧損售車、利潤下滑等問題非常嚴重。”蘇暉分析認為,除了整體市場增速放緩,二線豪車品牌也在加緊本土化,擴大市場份額,這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則表示,汽車製造商對市場預期很高,但實際情況卻是供大於求。過去,經銷商對此敢怒不敢言。但現在,情況變得越來越惡劣,經銷商不得不提出異議。“企業必須儘快出臺解決方案,否則情況會越來越糟。”羅磊説。

  蘇暉則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相較寶馬、奧迪和賓士的快速反應,保時捷則缺乏主動性。

  保時捷漠視惹眾怒

  在羅磊看來,造成目前豪華車企和經銷商關係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保時捷目前主要是企業在制定銷售目標時擁有的權力過大,基本上不會徵求經銷商的意見,這導致汽車製造商仍能賺取利潤,而經銷商卻因過多的庫存無法售出而導致資金緊張,經營壓力過大。

  據了解,自2011年開始,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增速明顯放緩。2011-2013年,保時捷在華銷量增幅從64.6%下降到不到20%。而今年保時捷的增長已下滑到不足10%,但經銷商網路數量卻大幅提升,其2012年在華經銷商僅為48家,2013年迅速擴張到63家,今年截至目前,其經銷商數量已經達到80家,而今年的計劃是增加到100家。

  根據保時捷的“2018戰略”,2018年全球年銷量將提升至20萬輛,而中國市場將起到很大的作用。“渠道數量的增長將成為拉動保時捷銷量增長的主要方式,這也是保時捷經銷商與廠家談判的關鍵點。”一位業內人士稱,因此在與保時捷談判的細節中,今年的商務政策與渠道數量增長也是經銷商重點關注的內容。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則表示,現行的汽車産銷體制明顯不合理,汽車市場增速快時,矛盾不明顯。而一旦車市增速放緩,汽車企業為追求銷量,不斷擴張渠道,將産品強壓給經銷商時,就會導致經銷商庫存高企,經營壓力增加。

  據介紹,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已經向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建議,首先,汽車生産企業與汽車經銷商應充分協商,達成合理庫存的共識(按國際慣例,0.8-1.2個月為合理庫存),對於超過合理庫存範圍的,應由廠家承擔;其次,對目前汽車廠家和經銷商的不平等關係進行干預和調整,對於經銷商虧損面超過50%的品牌,要求品牌調整商務政策,保證經銷商的正常經營,對於出現嚴重價格倒挂的車型,要求廠家調整對經銷商的售價,保證經銷商的合理利潤。

  可以預見的是,寶馬經銷商向廠家得到返利的成功案例,讓更多品牌的經銷商看到了救命稻草。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認為,預計保時捷將在今年的經銷商商務大會前提出解決方案,但無論是否滿足經銷商的要求,都會對保時捷今年的銷量産生影響,不排除負增長的可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