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一汽被指拐杖多了不會走路:合資20多年沒技術儲備

  • 發佈時間:2014-10-16 09:45: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吵吵嚷嚷數年有餘的一汽大眾股比調整一事終於有了最新進展。近日,一汽大眾對外宣佈,雙方已經簽署延長合資協議25年至2041年。與此同時,雙方的股比調整也在談判中,或將從60:40調整為51:49。儘管最終結果還未公佈,但一汽大眾總經辦負責人表示:“希望是這樣,應該也是這樣。”

  股比問題由來已久

  成立於1991年的一汽大眾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與其他合資車企中外雙方各佔50%的股比不同,一汽大眾的股比結構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變更之後,一汽集團將把9%的股份轉讓給奧迪,股權結構將變更為一汽51%、大眾30%、奧迪19%。

  “此次一汽大眾股比變動不涉及股比放開問題。”在10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的資訊會上,中汽協秘書長董揚表示,從一汽的利益來説,不需要調整股比。原來的股比並不影響發展,也不影響大眾和奧迪在一汽大眾的決策權和影響力。“此次一汽大眾股比調整是為了高鐵利益,需要汽車做放棄,一汽大眾的中方作為國有企業,有這個覺悟。”

  然而,拋開高鐵不説,大眾為了此次股權變更已經運作了3年之久。這些年來,大眾除了談判邀約、高層喊話、公開抱怨,還以專利侵權等方式進行要挾,但一汽對此一直保持沉默。“説白了,這就是一門生意,股權變更背後,中方肯定不會做虧本買賣。”一汽集團的一位高層表示,合資股比是由股東雙方商議後共同決定,並報相關政府部門審批的,股比調整有利於雙方股東和合資企業的長遠利益。調整之後,一汽集團作為中方股東仍在合資公司保持相對控股地位,這對擴大和深化雙方的合作領域,乃至進一步加深中德股東之間的信賴都極為有利。

  此外,作為補償,大眾將對一汽大眾的産品規劃、智慧財産權和生産規劃給予更多的支援。合同還特別約定,合資各方將進一步支援一汽大眾提升研發能力和規劃能力,開發新能源車産品。這也意味著大眾將在本地化研發和生産、自主採購等方面給予一汽大眾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幫助一汽的自主項目。

  拐杖多了,一汽更加不會走路

  “這是一汽的悲哀。”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發展僅僅十餘年的高鐵已經開始技術輸出,而合資20多年的共和國長子卻仍只能“等、靠、要”,至今沒有自己的技術儲備。

  事實上,一汽並不缺乏技術支援和幫助。在與豐田、馬自達的合資過程中,也曾簽署過幫助一汽做自主的協議。其中,紅旗基本上是在豐田的技術支援下研發出來的;而馬自達則貢獻了馬6平臺,拼湊出一汽奔騰B50,B50甚至被稱為“換了馬甲的馬自達6”。

  然而,“拐杖”用得多了,一汽反而不會走路了。這麼多年過去了,一汽並沒有從合資中獲得技術儲備,至今仍是全盤“拿來主義”。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再得到大眾的技術支援,情況就能得到好轉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近日,廣汽傳祺總經理吳松接受採訪時説,當初廣汽傳祺剛剛成立的時候,曾有意將老款凱美瑞拿來改造,但這個方案最終被否了。後來,廣汽花了30多億元收購了菲亞特的阿爾法·羅密歐166生産平臺,在此平臺上進行消化、吸收,才有了現在熱銷的傳祺GS5、GA5和GA3等産品。“目前廣汽已經具備了正向開發的能力,因此,在未來的幾年裏,我們將陸續推出近30款産品,這得感謝當初沒有直接‘拿來主義’。”

  在自主品牌裏,廣汽傳祺是個後來者。在此之前,上汽、長安、奇瑞、吉利和長城也都走過類似的道路,雖然一開始困難重重,但熬過了最初的摸索階段,掌握了産品開發的流程,企業發展就變得順暢起來。比如長安,最開始的時候生産了傑勳等幾款車型,在市場上反響一般,但正是這幾個車型的積累和經驗,讓長安慢慢摸索到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整個研發的流程,如今,長安已經發展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自主品牌車企。

  因此,如果此次股比變更之後,大眾承諾不再起訴一汽的技術侵權,而且同意給予一汽更多的技術支援,對一汽來説不是好事而是壞事。只有徹底斷了一汽依靠外援的念想,把所有“拐杖”都拿走,一汽才有可能學會自己站起來走路。

  大眾緣何如此執著?

  從2011年以來,大眾集團高層就不斷在各種場合表示,希望提高在一汽大眾的持股比例。2012年8月,大眾高管透露,已經就一汽集團侵權行為著手展開調查。大眾汽車CEO馬丁·文德恩甚至公開表示:“倘若關於專利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將同合作者進行談判,並且堅決不能接受這一現狀。我們將全力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産權, 包括在中國市場。”

  如此強硬的態度,被外界認為是大眾向一汽施壓,謀求股權變更的前奏。然而,對此,一汽從不回應。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接受記者採訪時只説過一句話:“一汽大眾的股比調整不是一汽集團就能説了算,必須取得國務院、國資委的批准。”

  然而,這3年來,大眾並沒有停止與一汽的合作。相反,我們看到的是,大眾主要的全新車型都給了一汽大眾,比如第七代高爾夫、全新邁騰等,而上海大眾的新帕薩特則是經過中國化的産物。大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儘管大眾在一汽大眾的股權僅佔40%,但事實上,大眾從一汽大眾得到的産品轉讓費要遠遠高於上海大眾。在如今的産品定位中,一汽大眾也被塑造為原汁原味的大眾車,而上海大眾則是經過本土化的大眾車。

  這樣的定位區隔,主要是因為上海大眾的研發能力更強,這些年來在産品研發和導入的話語權也比較大。比如朗逸,就是由上海大眾自主研發出來的,如今月銷3萬多輛,一直佔據國內單車銷量排行榜的冠軍寶座。即將上市的首款中高級轎跑車淩渡,也是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産品,與一汽大眾的CC定位相似。

  在這種情況下,大眾並不敢真正踢開一汽“鬧革命”,所謂侵權案也僅限于口頭警告,並沒有付諸法律行動。如今,大眾的利益訴求終於得以實現,真是應了一句老話:“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