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傳一汽集團50余名高管被調查 調查工作仍繼續

  • 發佈時間:2014-09-17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根據接近一汽內部人士表示,一汽集團內部被中央巡視組通報的高管實際上達到了50余名,公佈的3名只是目前情況比較明晰的,相關調查工作還在繼續。

  長春這座北方重鎮,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就被視為中國重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的搖籃城市。發源於這裡的第一汽車製造廠(第一汽車集團前身,以下簡稱“一汽集團”)在計劃經濟時代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無數個第一次,也一度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驕傲。儘管“共和國長子”這個稱號最初是第一代國家領導人于1950年對哈爾濱為建設新中國所做出貢獻而給予的稱讚,但一汽集團逐漸也開始以“長子”自居,如今儼然成了一汽集團的“別號”。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對於長子的期望一直是厚重的。只不過,在寄予厚望、給予支援和細心栽培之後,長子也並不一定就能成器。就目前的中國汽車工業來看,一汽集團的表現難以令人滿意。

  在目前四大國有汽車集團中,一汽集團近年來曝出的高管經濟問題不絕於耳。加上臃腫複雜的內部架構和盤根錯節的利害關係,一汽集團一直沒有實現整體上市的工作目標。有業內評論指出,這位大腹便便、佔據長春市近半城區的中國汽車工業“長子”,除了延續原有市場經濟體制下擅長的面子工程作風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似乎就沒有清醒過。

  值得肯定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一汽在解放與紅旗兩個項目上的努力,的確為中國汽車工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展,國有企業改革等因素影響,一汽集團如今在汽車行業中只能憑藉合資品牌的銷量與利潤來裝扮門臉。在市場逐步開放的今天,這位剛剛踏入下一個甲子年的“長子”面臨的問題複雜且棘手。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無論是同為國有汽車集團陣營中的長安汽車、上海汽車,還是民營自主的吉利、奇瑞、比亞迪,都將一汽集團旗下的奔騰、紅旗、夏利等自主品牌遠遠甩在了身後。

   反腐進行時

  新一輪的反腐風暴正席捲汽車界,“共和國長子”一汽集團再次成了風暴中的引爆點。8月底,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消息稱,根據中央巡視組發現的問題線索,吉林檢察機關對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武、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純涉嫌嚴重違法問題進行立案調查。

  對於兩人被立案調查的原因,時代週報記者聯繫了一汽-大眾與一汽集團有關部門,兩者均對此表示“並不知詳情”。三天后中紀委再次公佈消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安德武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四天之內三名高管被調查,儘管目前具體原因尚未公佈,但是據接近一汽內部知情人士透露,這或許與此前2012年曝出的靜國松案件有所牽連,而伴隨著原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安德武的被調查,業內普遍認為一汽集團內部出現窩案的可能性較高。對此,一汽內部顯得更加謹慎,有關一汽目前情況的正式採訪均未被一汽集團接受。

  隨即9月初,一汽集團公佈內部自查結果,針對集團內部多位高管作出處罰,原因是在國外開會期間存在公款旅遊等問題。一汽-大眾公司總經理張丕傑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一汽-大眾公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鐘立秋受到撤銷黨內職務和企業行政崗級降級處分;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王兵因違規佔用公車和公産房,受到撤銷黨內職務和企業行政崗級降級處分;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剛因違規使用公車,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此舉被業內普遍認為是一汽集團應中央巡視組調查的後繼自查工作的延續,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一汽集團實現整體上市掃清內部的障礙。

  作為一汽集團的“當家花旦”,一汽-大眾被“高度關注”並不是第一次。2011年11月底,一汽集團由於旗下的地産業務和4S渠道拓展不斷被曝出權力尋租弊案,開始被國家審計署所關注。

  2012年,原一汽-大眾副總經理靜國松因內部處理買斷車資源問題被吉林省紀檢部門帶走調查,結果顯示其涉案金額約3000萬元人民幣,其間另一名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大客戶負責人跳樓自殺。隨後由於涉案高管被調查,手中無法執行的經銷商拓展項目等拖延被經銷商維權向媒體曝出一汽-大眾高管層通過相關4S店渠道洗錢等問題。

  儘管2013年恰逢一汽集團建廠60週年,但是伴隨經濟案件的深入,原一汽-大眾副總經濟師周勇江、原一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石濤因涉嫌經濟問題被調查。

  因此,根據案情發展來看,今年的三名高管(包括兩名退休高管)被調查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案件延續的可能性較高。而最近被曝出已經被調查的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安德武,由於是已知涉案職位最高,被業界解讀為很有可能引發進一步的窩案。

  根據接近一汽內部人士表示,一汽集團內部被中央巡視組通報的高管實際上達到了50余名,公佈的3名只是目前情況比較明晰的,相關調查工作還在繼續。

   合資成滋生腐敗溫床

  作為一汽集團旗下最賺錢的企業,一汽-大眾一直是一汽集團內部從上至下都想進入的首選企業。今年剛剛畢業的某211高校畢業生小劉在網上諮詢一汽集團內部員工求職意見,多數一汽員工給出的首選去處皆為一汽-大眾。早在2012年,網上就曝出一汽-大眾基層員工的年終獎達到40個月的工資水準,但隨後該消息被一汽-大眾官方否認。

  從官方近期公佈的銷售數據也可以看出一汽-大眾在一汽集團內表現的一枝獨秀。今年8月份一汽-大眾月銷量為144688輛,市場份額高達10.5%。其中,大眾品牌車型銷量為104073輛,奧迪則繼續領銜國內豪華汽車品牌,單月銷量達40615輛。

  累計銷量方面,一汽-大眾今年前8個月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1139556輛的成績(大眾品牌831978輛,奧迪品牌307578輛)領跑一汽集團各乘用車品牌;市場份額方面,一汽-大眾同樣以10.3%的市場佔有率高居行業第一位。

  一汽-大眾如今作為一汽集團的主要營利點,其在集團內部地位很高。據知情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包括去年一汽集團建廠60週年慶典的相關開支都是由一汽-大眾負責支出。雖然該消息並未得到相關企業的證實,但是根據參與慶典的人士透露,儘管活動主題為一汽集團建廠60週年慶,參觀主題也以一汽解放、一汽轎車、一汽技術中心、紅旗博物館等一汽自主企業為主,但是活動全程負責接待的人員皆為一汽-大眾旗下公關公司工作人員。

  “不僅是基層工作人員,一汽集團內部一些中高層也很想進入一汽-大眾工作,一來可以學習大眾在管理上的先進經驗,二來在履歷上鍍金,更重要的是一汽-大眾的盈利能力所帶來的收入。”接近一汽集團內部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有分析指出,一汽集團內部缺乏監管的構架,加上高額的利潤,導致了內部極易滋生腐敗現象,“既然能夠巧立名目給員工發錢,同樣中高層也能巧立名目搞權力尋租給自己撈錢了。”

  事實上,一汽-大眾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在沒有進行改革之前,一汽-大眾經銷商盈利能力低下,2007年時經銷商在新車銷售過程中90%都是虧損狀態。廣東地區一汽-大眾某老牌經銷商市場經理劉女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當時只有老捷達性價比高,多數用戶都是來買老捷達,像定價過高的邁騰幾乎無人問津,而老捷達産品零配件價格便宜,在市面上隨處可買,“消費者購買之後幾乎不會回店保養,經銷商的盈利很難得到保障,如果我們不是經銷商集團早就關門大吉了。”

  “當時一汽-大眾的商務政策也不靈活,一汽-大眾銷售返點只有4%-5%,豐田品牌可以達到8%-9%。我們賣捷達返點卻只有3%-4%,賣一輛的利潤扣除稅費後幾乎無錢可賺,銷售人員更願意去賣豐田品牌的車。”劉女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隨著近幾年一批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産品推出市場,加上針對經銷商盈利低下,一汽-大眾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經營環境的改善促使經銷商賣車更積極也推動了一汽-大眾的銷量逐漸上漲。一汽-大眾經銷商賺得盆滿缽滿,有消息稱一汽-大眾經銷商盈利水準接近100%。

  然而,一汽-大眾在品牌力和産品力逐漸上升之後,在經銷商政策方面依舊霸道。曾擔任過一汽-大眾經銷商的職業經理人李先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一些商務政策有著明顯的不合理,例如即便在相同經銷商集團之下,經銷商也不能跨區域調車出售,零配件必須由企業指定的供應商,“即便我們找到更好的也不予考慮,一旦被企業發現將面臨高額罰款”。

  “正是這樣的壟斷政策,給一汽-大眾內部出現權力尋租提供了環境。”李先生對時代週報記者説,“雖然在改革之後,一汽-大眾在行銷與推廣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受一汽內部某些偏行政化的行事風格和思維模式的影響,一汽-大眾高管出現權力尋租並不令人奇怪。”

  有業內評論指出,一汽-大眾只是在行銷和經銷商管理層面作出了改進,其企業構成依然保持著一汽集團原有的缺乏監管的構架,一汽集團接連曝出的高管經濟問題,進一步凸顯了一汽集團在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當中的窘境。自主發展舉步維艱,而資本盈利所倚重的合資品牌又成為權力尋租的溫床。這也是此次中央巡視組首先調查的高管都是正在或者曾經在一汽-大眾企業內部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主要原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