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2015“三農”成績單:糧食生産迎來“十二連豐”

  • 發佈時間:2015-12-23 16:40: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即將翻過的2015年,在我國“三農”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農業農村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糧食生産迎來“十二連豐”,部分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為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打下堅實基礎。

  糧食生産迎來“十二連豐”

  眼看著運輸車裏卸下的自家水稻進入過篩機,再通過傳送帶緩緩送到糧庫新建的倉庫裏,黑龍江省泰來縣勝利鄉查幹村農民魏海龍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喜悅:“水稻大豐收,國家又保護價收購,這一年終於沒白忙活啊!”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62143.5萬噸(12428.7億斤),比2014年增加1440.8萬噸(288.2億斤),增長2.4%。這是自2004年以來,全國糧食連續第十二年獲得豐收。

  “今年糧食再獲豐收,一是由於播種面積增加,二是單産有所增加。”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介紹,今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達170010.7萬畝,比上年增加900多萬畝,增長0.5%。全國糧食作物平均每畝單産達365.5公斤,比去年增産6.5公斤,提高1.8%。

  糧食再獲豐收,離不開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鼎力支援”。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支援力度,及時下撥2015年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各種補貼資金,穩定了農民的種糧收入預期。同時,農業種植結構繼續優化調整,冬小麥、玉米等糧食種植面積有所擴大。因播種面積擴大而增産糧食約67億斤,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達23.1%。

  農業機械化實現新突破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在我國不少田間地頭,金秋時節很少見到揮鐮收割的農民,取而代之的是大型農業機械。農民們從繁重的體力勞作中解放出來,成為“甩手掌櫃”。

  “以前人工收一公頃地,12個人連扒帶送得幹一天,人工費2200元。現在農機1個小時就完活,送到家門口才1000元。老百姓啥也不用幹,坐等收糧。”經營著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吉林榆樹農民蔣恩凱説。

  今年以來,農業部廣泛推行“一條龍”複式作業方式,作業效率和作業品質明顯提高,水稻種植機械化率超過40%,“三夏”小麥機收率超過92%,“三秋”玉米機收率達到63%,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全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超過62%,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裝備支撐。

  休閒農業駛入快車道

  冬天雖至,秦巴山區的巫溪縣文峰鎮依舊美不勝收。53歲的三寶村村民阮慶龍趁著天氣暖和,正忙著在院子裏曬被子。他的房前屋後,幾百畝桂花樹迎風招展。每到週末,就有大量的遊客前來度假,那時他家的50間房就成了農家樂,每年靠此就有30多萬元的收入。

  廣大農村不僅是農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家園,也是全體人民望山見水憶鄉愁的好去處。近年來,我國休閒農業進入發展快車道,不僅促進農民增收,也為農業農村經濟邁向“中高端”提供了支撐和動能。

  隨著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出臺了用地、財稅等扶持政策,促進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動變運動、産品變商品,休閒農業取得長足發展。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休閒農業主體180萬家,預計收入3500億元,增長10%以上。休閒農業吸引遊客11億人次,3300萬農民因此受益,有力地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打響攻堅戰

  我國糧食連年增産背後,離不開化肥、農藥等要素投入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農業面源污染也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勢在必行。

  今年以來,農業部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初步構建了由273個農田氮磷流失、210個農田地膜殘留、25個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定位監測點和2萬個農田調查點組成的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路,不斷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常態化、制度化運作。

  監測,是為了更好地防治。2015年初,我國啟動實施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4億畝;深入實施綠色防控,設立國家級綠色防控示範區150個,陸續淘汰高毒農藥33種;開展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試點建設,建立示範基地218個。

  一系列“組合拳”的深入實施,使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向著綠色農業目標不斷邁進。(執筆:林暉、王宇;參與:管建濤、高楠、韓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