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推動現代種業跨越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2-18 07:33:4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今年以來,種業堅持服務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進科研體制改革和育種創新攻關,加快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強化種業市場監管和權益保護,支援種子企業創新發展,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取得新進展。
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權益化改革試點通過依法賦權、公開轉化、分類管理等措施,建立了科研瞄準市場、成果對接産業、科研人員服務企業的創新機制,激發了創新活力。試點單位新成果增長1倍多,依託平臺交易、股權轉化效益7700多萬元。出臺鼓勵種業科研人員兼職挂職政策,推動了科技人才、成果向企業流動。今年申請新品種保護數量將超過2000件,較“十二五”年均增長30%。
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建設邁出新步伐。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規劃出臺實施,將建立26.8萬畝南繁保護區。中央財政單列制種大縣獎補資金,今年安排3億元加大獎補力度;財政支援的雜交水稻、玉米和小麥繁制種保險試點達到160萬畝,促進了制種基地向優勢區集中,國家級玉米、水稻制種基地佔全國70%和55%以上。
企業育種創新和兼併重組取得新進展。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品種綠色通道順利實施,今年企業自行試驗品種達1300多個,10個玉米品種通過國審。組織企業與科研單位開展玉米和大豆品種聯合攻關、示範篩選,涌現出一批適合機收、高産抗逆的苗頭性品種。目前,全國種子企業4400多家,比2010年減少一半;企業兼併重組加快,前50強市場集中度35%以上,18家企業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骨幹企業科研投入佔銷售額比重達到5%,研發能力不斷增強。
種業法制建設和市場監管取得新成效。新修訂的《種子法》已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體現了市場化改革、簡政放權、規範管理、嚴格監管、保護創新的新要求,將於2016年1月1日實施。通過持續開展種子打假護權、基地專項整治、區域性打假等行動,督辦重點案件查處和結果公開,推行DNA身份標識、可追溯管理,遏制了侵權造假等違法行為多發勢頭,市場秩序繼續好轉,種子品質抽檢合格率達到99%。
“十三五”期間,現代種業發展將堅持以品種為主線,在深化改革中加快激發種業創新活力;在品種創新中挖掘“綠色”發展潛力,加快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在統籌佈局中協同推進優勢基地體系化建設,保障供種安全;在開放發展中鼓勵企業“走出去”,培育競爭新優勢,提高種業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