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山西河津千畝耕地荒廢七年 當地農民無地可種

  • 發佈時間:2015-12-10 07:14:54  來源:中國網路電視臺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導讀:河津是山西的一個縣級市,人口40多萬,是山西重要的鋁、煤工業縣。多年的經濟發展,讓這個不大的縣城已經擁有了兩個大的工業園區。不過,前不久我們欄目了解到,就在政府傾力打造的工業區裏,有一塊閒置了七年的土地。

  垃圾滿地,良田荒廢,農民心痛不已

  《經濟半小時》記者在河津市的工業園區看到,這裡的工業園區是企業眾多,這些工業園區的土地資源也十分緊俏。但就在河津市,眼前這個由山西省政府傾力打造的河津市鋁工業園區內,卻有著一塊近千畝的荒地。在林立的廠房中,這塊長著成片荒草和堆滿垃圾的閒置土地,格外引人注目。

在河津市鋁工業園區裏,有著一塊近千畝的荒地,格外引人注目。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常好村村民:荒了好幾年了,時間長了,時間太長了。

  在知情人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工業園區裏這片佔地面積近千畝的荒地,現場看到,荒草已經有一人多高,在大片荒草之中,是堆成了小山一樣的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垃圾中還有周邊洗煤廠運來的石子,成片地堆放在地裏。沿著田埂越往深處走,垃圾就越來越多。

  在荒地中,記者遇到了一名正在放羊的本地村民。這位村民説,這片荒地裏以前就有他家的地。

走進荒地,到處都是荒草和垃圾,越往深處走,垃圾越多。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幹澗村村民史官亮:原來種過。現在不種了,現在收了,收走了。我們村的企業收的。

  史官亮告訴記者,因為自家的土地被政府徵走了,家裏沒有耕地,現在他靠養羊維持生計。

家中的土地被政府徵走了,史官亮只能靠養羊維持生計。

  史官亮養的五十多只羊是現在家裏唯一的收入來源。雖然耕地已經被徵收走了,但看著這麼多被徵收走的耕地年年這麼荒著,他仍然覺得很可惜。

  史官亮:肯定自個種著划算,自己種一年連玉米帶小麥一年就夠吃了,現在是買著吃麵。

  曾經的耕地變成了現在的荒地和垃圾場,史官亮唯一能夠利用這片土地的,就是每天能在這裡放羊,他告訴記者,不僅是他們村,周邊幾個村子裏的耕地也被徵了。可是徵走以後,這些土地上遲遲不見開工建設的動靜,傳説中的廠房也一直沒有動工。好好的幾百畝農田就這樣被荒廢下來。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常好村村民:馬路一過去,就是這個路一過去那個荒地嗎?也有我們村的,也有蘆莊(村)的地,也有幹澗(村)的,這三個村的地。

  村民們説,政府當時徵收了涉及四五個村子,將近1000畝的土地。可是讓人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土地早早徵收後,卻一直閒置?尤其是在土地緊俏的工業園區內。

  在《經濟半小時》記者走訪過程中了解到, 2008年,這塊近千畝的土地被一家名為山西振興集團的電解鋁企業“徵用”,打算用來建設廠房。然而,此後沒過多久,2009年,企業就停産倒閉,新的廠房也就一直沒有開工。這塊地就這樣空了下來。

  記者在周邊的村子走訪時,也聽到了同樣的説法。村民們不斷提醒記者,別看這片近一千畝的土地雖然堆滿垃圾,長滿荒草。以前都是成片地的耕地,多少年來,就一直是周邊村民的“口糧田”。

近一千畝的土地雖然堆滿垃圾,長滿荒草。以前都是成片地的耕地。

  記者:你們家是多少畝地?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村民原大爺:我有五畝地。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村民:這村裏地就少,一口人就分不下多少。

  原大爺:沒地了,你種啥呢,不就等那錢買面呢。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河津市並不是一個每人平均耕地數量富裕的縣城。河津市樊村鎮固鎮村的原大爺,今年71歲,他家裏原來有5畝地,2008年的時候也被當地政府以建設鋁工業基地的名義徵用了。種了一輩子地的原大爺,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帶著記者來到村外,試圖找出那塊他曾經耕種了幾十年的五畝農田,卻由於農田被垃圾掩埋,變得面目全非,完全看不出耕地的模樣。

  原大爺來到他曾經耕種了幾十年的五畝農田,卻由於農田被垃圾掩埋,變得面目全非。

  原大爺:我那五畝地,現在就搞不清楚了,這都(被垃圾)壓過去了,原來到209國道以下,底下完全就是地。

  看著曾經耕種的土地,年年撂荒,也不見有人投資建廠,甚至慘遭破壞,原大爺實在於心不忍。去年他專門讓兒子幫著在垃圾堆的不遠處,重新拾荒開出了二畝農田,自己耕種。不過新開的這二畝地,也時刻面臨著被迅速挺進的垃圾山吞噬的危險。

  原大爺:不光是我們這一輩,再下三兩輩這都不能種地,你看你年輕,你説這能種地嗎,這凈是垃圾,你瞅這,這整個的都是垃圾,到蓋下房的那一塊。

  村民劉奶奶家的地也在前幾年被徵用了,雖然已經過去好幾年,但她依然記得土地徵用前那一年的好收成。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固鎮村村民劉奶奶:我老兩口種,那年打了一萬兩千斤(糧食)。

  75歲的劉奶奶和老伴原來靠種地為生,如今,她每天還要來到這塊她曾十分熟悉的土地,不為操持地裏的農活,而是撿拾垃圾堆裏的廢品,補貼家用。

  75歲的劉奶奶和老伴原來靠種地為生,如今,她每天還要來到這塊土地,撿拾垃圾堆裏的廢品,補貼家用。

  劉奶奶:種了那一年,不讓種了,我們就停了,我兩個連掃街帶拾破爛,(我們)在固鎮村掃街,掃了七年街,拾了七年破爛。

  企業倒閉,政府推諉,土地使用不合法,收回成難題。

  2008年就徵收的近一千畝耕地,為何遲遲不開發,荒蕪至今呢?而這塊地,又是被誰徵用的呢?

  在河津市樊村鎮蘆莊村,村民王大哥告訴記者,2008年,當地政府建設鋁工業基地的名義,向附近的蘆莊、常好、固鎮、古垛4個村子徵用了將近1000畝地。當時,每個被佔地的農戶還和村裏簽了用地合同。在蘆莊村村民王大哥家裏,記者看到了這樣一份“用地合同書”。上面寫著:

  “河津市鋁基地建設是市委、市政府調整工業結構,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一項戰略舉措。基地建設用地由市鋁基地建設指揮部根據上級政府的批復要求統一徵佔和管理。”

  這份合同書中標明的用地期限是“從2008年7月1日起,到2038年6月30日。用地補償標準是村委會每年支付村民人民幣每畝1300元。落款有村民的簽字、手印和村委會的公章。

  村民王大哥告訴記者,地雖然是2008年就徵收走了,但土地上的廠房一直就沒有建設過,但隨著土地荒蕪的年頭越長,徵佔土地的“租金”,也發放得不那麼及時了。今年,村民們對自己被徵用土地的租金問題就很是發愁。

  王大哥:一直年年都給,年年都給,就是今年還沒給。

  原大爺:現在是11月快滿了,那錢還不知道在哪呢。

  企業佔地七年,卻一直沒有開工建設。在河津市樊村鎮幹澗村,記者找到了這家在當地頗有名氣的企業。氣派的辦公大樓和高聳的煙囪,宣告著企業當年的輝煌和紅火。然而墻面凋落的瓷磚和廠房破損的窗子,又顯示出這家企業如今的敗落。記者走進企業的辦公大樓,迎面出來的是一位看門的大爺。

  山西省振興集團門衛:倒閉了。

  記者:什麼時候倒的?

  門衛:六年了。

  看門的王大爺告訴記者,山西振興集團曾經是當地最大的電解鋁企業,電解鋁企業是耗能大戶,當地煤炭資源豐富,可以為企業提供充足的電力,因而企業在當地曾經發展得紅紅火火。員工最多的時候達三四千人,可如今卻冷冷清清。

  王大爺告訴記者,現在整個14層樓的廠區都已經停産,空無一人。記者上樓,隨機敲了幾間辦公室的門,都沒有人回應。

  在樊村鎮幹澗村往南,有一片佔地面積不小的廠區,是振興集團的電解鋁二廠。現在,除了一名看門人外,偌大的廠區裏空空蕩蕩,車間裏還懸挂著原來生産時的宣傳標語,雜亂不堪的地面和靠窗地面的積水,顯示這裡已經閒置很長時間。

  幾經週折,記者終於找到了振興集團一名負責人的電話。他向記者透露了當初振興集團佔用土地的用途。

  山西省振興集團某負責人:咱們當時要建一個10萬噸的鋁合金(項目),原來是弄個大項目,(項目)弄下來,香港那個資金也落空了。

  記者:集團後來是什麼時候停産的?

  負責人:咱們是2009年,2008年下半年就停産了。

  距離振興集團電解鋁二廠不遠的地方,有一處爛尾的廠房,據説是振興集團沒完工就停滯的碳素廠。高聳的煙囪、未完成的樓房骨架,孤零零地在長滿荒草的田裏靜默著,展示著一段未完成的歷史。和這個爛尾樓只有一條馬路之隔的,就是當地政府為振興集團擴建廠區開工新項目而準備的土地。然而這個新項目,還沒開工就流産了。

  負責人:最後那個資金落空了,項目也不能搞了,根據國家現在的政策也不能搞了。

  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06年期間,因為産能增加遠超過國家規劃,3年間就有23個違規電解鋁項目被清理,共計投資173億元。停建和緩建的電解鋁項目總能力達247萬噸。加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電解鋁企業虧損嚴重,停産停工,甚至關門倒閉。振興集團的電解鋁企業,也沒能倖免。

  雖然是企業經營出現了重大變故,導致了佔用的土地沒有能如期開發,但對於土地監管部門來説,讓近一千畝的土地閒置這麼長時間,其中的原因也讓人感到了費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閒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穫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閒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企業無力開發土地,情有可原,但對於土地主管部門來説,讓土地閒置七年,既沒有建設,也沒有組織耕種,又是何種原因呢?

  在河津市國土局,記者看到了山西振興集團當初用地審批的備案資料。2007年8月,河津市人民政府下發“佔用土地通知書”,同意將樊村鎮蘆莊村、常好村、固鎮村、古垛村等四村共計66.0000公頃,作為振興集團10萬噸鋁鎂深加工技術改造項目建設用地。但河津市國土局一名負責人特別向記者強調,這不是政府在徵地,而是村民和企業相互合作,聯手辦企業,因此談不上徵地之後,政府部門不管理的問題。

  山西省河津市國土資源局某負責人:原來土地法實施辦法上有村集體組織可以和企業聯營辦企業,也可以集體入股,也可以聯合辦企業,所以這個當時就按佔地手續辦。

  為此,這位河津市國土局的負責人還專門給記者提供了振興集團于2005年7月5日和4個村子的村委會簽訂的“土地入股、聯辦企業協議書”。其中規定了每年的分紅金額為每畝1500元。河津市國土局的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既然是村民和企業聯手辦企業,那麼就不能按照國家的法規,進行閒置土地的強制性收回,因此,這一千畝土地就這樣荒到了今天。對於這樣的結果,國土部門認為自己也無能為力。

  但這樣以耕地入股、聯辦企業的做法究竟是否合法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蔡樂渭認為,這顯然是在玩文字遊戲,國家的法規根本不承認這樣的土地轉讓。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蔡樂渭:按現行的《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這樣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像這樣的一個情形,就根本就不能在集體土地上進行建設,必須在國有土地上進行建設。所以它儘管不是土地徵收,是所謂的佔用土地,也沒有法律依據。

  蔡樂渭告訴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的國有建設用地。

  蔡樂渭:從咱們的材料來看,實際上是通過這個協議來回避以租代徵的一個形式,我認為在法律意義上,還是性質上屬於以租代徵。

  專家認為,這種所謂“以租代徵”的土地轉讓形式,在目前很多地方上也存在,但這是明顯違反國家土地法規的行為,這是一種通過租用農民集體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的違規行為。即便經過層層審批,但在國家法律層面上,這樣的用地方式就是違法的,企業和村民簽訂的所謂聯合辦企業的合同,根本沒有法律效力。

  蔡樂渭:它實質就是規避了土地徵收的一個審批程式。同時也可能回避了,比如説用地轉用的一個手續,還有可能逃避了繳納相關的稅費等等,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目前我們的法律也是禁止這種現象的一個存在。

  帶著法律專家對於這種土地轉讓協議的解釋,記者再度詢問了河津市國土局的這位負責人,面對國家明確的法律法規,這位負責人這樣回答。

  負責人:政府已經會都開過了,這要收回,進行收回呢,再和振興集團就無關了。

  談到嚴肅的法律法規,這位負責人很快轉變了此前對於此事的看法,不斷強調河津市政府目前正在積極處理此事,這塊閒置了七年的土地一定會儘快收回。當記者繼續提出希望能夠看看政府部門收回土地的相關通知文件時,這位負責人卻這樣告訴記者。

  負責人:這沒什麼手續,政府研究決定的,收回去了。收回之後,老百姓能退給老百姓退,退不了的,暫時政府先給人負擔。

  半小時觀察 規避法律行不通

  我國是個耕地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為了保護耕地,國家制定了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對農用土地的徵用也有著明確的規定,早在1986年國家就頒布了《土地管理法》,2012年還公佈了《閒置土地處置辦法》。但是在個別地方,一些政府部門卻對這些法規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面對輿論監督、上級檢查,他們會想出種種貌似合理的理由搪塞推諉。看來我們缺的不是法律,而是對法律的尊重和落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