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超級稻減産絕收背後:認證要10萬 種企放棄評選

  • 發佈時間:2015-04-30 09:27: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澤鵬  責任編輯:朱苑楨

  安徽萬畝超級稻絕收事件的背後,折射出我國種子現行管理制度的種種弊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超級稻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和常規稻相比,超級稻在選種育種的工作上並無區別,且超級稻在認定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不合理。業內人士表示,要通過超極稻認證,需要投入10萬元左右,且過程複雜,很多企業為了省去麻煩就放棄了評選。

  民以食為天,“兩優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大面積絕收一事曝光後,“超級稻”便引發了熱議。其後,農業部稱,“兩優0293”並未參加農業部組織的超級稻認定。

  多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優0293”是否屬於超級稻並不重要,因為它只是個名號,“簡單理解的話,(超級稻)就是一個商業化操作的名稱。”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超級稻”與“非超級稻”的區別僅在於是否通過農業部的超級稻品種認定,兩者在選種育種的工作上並無區分,“只是選育出來的更優秀品種,如果達到了超級稻評選標準,有可能被確認為超級稻而已。”一水稻選育者告訴記者。

  科研過程差別不大

  據《南方週末》此前的報道,去年10月,隆平高科(000998,SZ)的水稻品種“兩優0293”在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隨後,《人民日報》稱,農業部表示,稻種“兩優0293”沒有參加過農業部組織的超級稻品種認定,不是“超級稻”品種。隆平高科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則堅稱“兩優0293”是超級稻,通過的是湖南省農業廳的認定。

  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超級稻只能由農業部認定,省級農業廳並沒有確定某個水稻品種為超級稻的資格。近日,記者致電湖南省農業廳科技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湖南省目前沒有認定超級稻的資格,“以前是不是有,我就不太清楚了。”

  但無論是超級稻或是非超級稻,要實現商業化推廣,都要得到省級或者部級審定,一位水稻研究所所長告訴記者,一般來説,某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意味著達到了標準,可以投入商業推廣給農民去應用,“通過審定的品種很多,但能否成為超級稻有兩個前提,一是育種者單位要不要去申報,二是申報後是否達到(農業部)超級稻標準。”

  “在選育的時候,並沒有確定哪個是超級稻,哪個不是,選育的方式都一樣,所以超級稻和非超級稻的科研成本都一樣。”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

  根據《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農辦科[2008]38號)要求,超級稻品種在産量、品質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指標要求,根據不同地區及品種,超級稻百畝方産量指標要求在點550kg到點850kg不等;抗性方面要求抗當地1~2種主要病蟲害;品質方面,北方粳稻達到部頒2級米以上(含)標準,南方晚秈達到部頒3級米以上(含)標準,南方早秈和一季稻達到部頒4級米以上(含)標準。

  據前述水稻研究所所長介紹,“百畝方産量”是指育種者單位在申報超級稻品種確認外,需要在兩個不同生態區或者是同個生態區連續兩年,做兩個“百畝示範片區”,測定該品種在比較好的栽種環境下的産量潛力。“要通過農業部的超級稻確認,需要做百畝片區測産,大約要10萬元左右的投資。”陳女士手中掌握著多個超級稻品種科研成果,她告訴記者,10萬元的費用包括管理費、肥料費、人工費,還有驗收專家接待費用等。

  只是商業化名號?

  “首先,要明確一點,超級稻只是一個概念。”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不能過分神話超級稻的作用,因為除了冠名“超級稻”以外,超級稻的科研過程與非超級稻並無太大區別,“它也不是完美的”。

  記者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豐樂種業(000713,SZ)董秘辦公室,一工作人員透露,豐樂種業的豐兩優4號就是超級稻,是在豐兩優1號和豐兩優2號的基礎上改良得來,“超級稻只是一個概念,只是在産量上相對高一點。”

  陳女士告訴記者,其手中仍握有達到超級稻指標要求的非超級稻品種,“幾個品種都是同一年代的,一下子也不能給那麼多個,所以也就優中選優了。”

  即便是優中選優,但超級稻到了農民手中,依然很難種出百畝測産時的産量,因為良種要有良法配套,但農民往往沒有掌握最科學的種植辦法,再加上土壤、肥料等並不能達到最佳。“超級稻代表的是一種産量潛力,農民用心去種的話,可以獲得更高的産量。”

  記者了解到,農民栽培超級稻,其實際平均畝産量與農業部的超級稻認定指標可以有200kg的差距。“産量高一點也是有條件的,要在光照、肥料等都要跟上的情況下産量才會高。”前述豐樂種業工作人員表示。

  受此影響,有種子企業也就不再費勁心思去科研超級稻了。從事種子企業銷售總監多年的王先生表示,此前幾年,其所在的種企都會將培育的水稻品種報送農業部評選超級稻,但今年已經放棄了這項工作。評選超級稻需要進行“麻煩”的百畝測産,“後來覺得沒任何意義,就放棄了。”

  陳女士也表示,科研單位或種子企業因為申請超級稻過程比較麻煩,又要投入一筆費用,便放棄申請,“反正是實實在在的品種,在農民那裏能夠發揮作用就可以了。”

  前述水稻研究所所長也透露,其所在的研究所也有不少通過審定適合推廣的品種沒有參加超級稻的申請認定。(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使用化名)

  《《《

  業內觀點

  超級稻認定被指存瑕疵 看潛力不看“療效”?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2005年以來,農業部累計冠名了146個超級稻品種,後陸續有28個品種被取消資格,目前仍有118個超級稻品種在確認範圍內。但經過10年推廣,多數種子企業表示,近幾年,農戶也不再特意區別購買的稻種是不是超級稻,頗有“不看廣告看療效”的味道。

  除了農民的種植技術有待提高外,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超級稻認定的過程存在瑕疵,目前的超級稻認定標準和程式,尚有值得改進的不合理地方。

  超級稻面積約佔三分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權威人士拿到的2010~2013年廣東省常規稻、雜交稻推廣面積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省常規稻推廣面積前10名的品種中,有4個品種是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分別為金農絲苗、合美佔、玉香油佔、桂農佔,推廣面積合計約為239萬畝;雜交稻方面,推廣前10的品種中,五優308、深優9516、深兩優5814、五豐優615、天優998佔據前五名,推廣面積合計約為373萬畝。

  進入推廣面積前十的品種中,超級稻與普通水稻在品種數量上不分伯仲。在推廣面積上,超級稻要略勝一籌,同屬超級稻的常規稻及雜交稻,推廣面積合計約612萬畝,而普通水稻推廣面積僅為438萬畝。

  但如果統計全省超級稻種植總面積,情況就不大一樣了。華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告訴記者,目前,廣東省內的超級稻種植面積為800萬畝左右,約佔廣東水稻種植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廣東省範圍內的比例與全國的比例大致一樣,據人民網報道,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經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的推廣面積已達到1.36億畝,約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

  認證過程被指有水分

  不少種子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超級稻剛開始推廣的時候,農戶會因為廣告宣傳而選擇超級稻,但後來發現超級稻並沒有那麼“超級”,選擇超級稻的熱情便不再那麼高了。據唐湘如介紹,農民種植普通的水稻,一畝地的成本大約為七八百元,種植超級稻的成本會高出大約20%。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超級稻並不能為農民帶來高産,“90%的農戶種超級稻和普通水稻産量差不多。真正的超級稻是特殊栽培出來,農民做不到這個條件,所以是沒什麼意義。”湛江一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評上超級稻是比較難。後來,超級稻驗收是有水分的。”前述湛江一種企負責人認為,在超級稻認定申請的百畝方測産驗收中,本應該隨機選取田塊進行測産,但專家組往往會選擇最高産量的田塊進行。

  超級稻能不能在農民的地裏帶來高産,決定了其能否繼續“享有”超級稻的光圈。據統計,2005年至今,已有28個品種從超級稻名單中被剔除,其中不少是因為推廣面積在一定時間達不到標準。

  根據《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農辦科[2008]38號)要求,被確認為超級稻後3年內年生産應用面積最高不到30萬畝的品種,將不再冠名“超級稻”。

  一位水稻研究所所長表示,目前的超級稻認定標準和程式,尚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超高産潛力的測定是依靠超高産的百畝示範方産確定的,大面積生産和小面積的種植,産量肯定存在差異”。

  《《《

  相關調查

  企業不願意推廣常規稻遇冷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由於超級稻只是一個經由農業部確認的名號,因此在超級稻家族中,不僅有耳熟能詳的雜交稻,還有“深藏功與名”的常規稻。

  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由農業部冠名的超級稻示範推廣品種共118個,其中36個品種是常規稻。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取得的科研成果中,也有多個常規稻品種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但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超級稻中雖然常規稻也表現優異,但種子企業並不願意大力推廣常規稻,選育常規稻也多是“公益性行為”。

  企業不願推常規稻

  “‘超級稻’三個字,對於種企來説,最大的作用便是宣傳推廣。”從事種子企業銷售總監多年的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是超級稻,企業往往選擇推廣雜交稻而非常規稻。農業部冠名的118個超級稻品種中常規稻為36個,佔比不足三分之一。

  常規稻遇冷有其歷史原因。自從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首個雜交水稻品種後,人們往往把超級稻等同於雜交稻,選擇超級稻便意味著選擇雜交稻。“以前常規稻的産量、抗性都比較差,雜交稻出來以後,糧食才真正能夠滿足自給自足的水準。”廣東一種子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常規稻已達到了很高水準,産量、抗性都更優秀的(常規稻)品種也不斷被育种家育成,與雜交稻的差距不斷縮小。

  據《南方農村報》報道,對比超級稻中的常規稻與雜交稻的省區市平均畝産,部分品種之間的産量差距並不大,相差不過幾十斤,而在上世紀70年代,常規稻與雜交稻産量每畝差200斤左右。

  但常規稻依舊遇冷,多位種子企業相關人士透露,種企也會制常規稻種子,只是“數量不多,種子企業不會推廣”。“常規稻我們公司有,廣東的(種子)公司都有常規稻,但都沒怎麼賣。”廣東省內一家種子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陳女士則直接表示,廣東省內目前還沒有一家種子企業主營常規稻選育及推廣,對於從事水稻研究工作的她來説,這是“公益性行為”。

  常規稻是一次性買賣

  種子企業不願意對常規稻進行推廣,作為超級稻的常規稻,只能束之高閣,“以廣東常規稻為例,廣東省農科院的專家的確做得很好,但他們做出來,沒有幾家公司願意去賣。所以,那些常規稻是推不出來的。”王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

  據王先生透露,種子企業之所以不願意推廣常規稻,最主要的原因是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如果把常規稻真正推廣出去了,“不敢説100%,但至少有90%的種子企業,在三年以後只能倒閉。”

  為什麼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常規稻是可以留種且後代不分離的水稻品種,可以留種意味著農戶用第一年買的水稻種子進行栽培,收成後可以保留稻穀留作下一季或者來年種子用於播種,不需要再向種子經銷商繼續購買種子。

  “現在種田的人已經少了,常規稻還可以留種,如果(種企)主推常規稻市場就更小了。把飯碗都砸了,企業還怎麼生存,畢竟企業還要維護它的市場。”廣東省內一種企負責人説。

  同時,不少水稻種子經銷商表示,利潤低是經銷商選擇不賣常規稻的原因,“利潤實在是太低了,如賣常規稻一斤可能只能賺2塊錢,賣雜交稻可能可以賺20塊錢。”浙江省衢州柯城農科種業經營部一位人士表示。

  廣東省江門市是廣東省內常規稻推廣面積不斷擴大的城市,江門種業有限公司也在相應調整了其主營産品,該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常規稻與雜交稻銷售比例由以前的3:7左右,變為了如今的7:3,無奈的是常規稻利潤比較低,兩者價格大約相差3倍左右,“常規稻一斤可能只可以賣7、8元”。

  “現在不少常規稻實際上是很不錯的品種,但即使品種好,推廣做得不好,還是會慢慢流失。”王先生説道。據《南方農村報》報道,有水稻研究員分析,接下來二者的較量仍將繼續,常規稻因可自留種,經營效益低,科研力量逐漸薄弱;而雜交稻卻逐年加大投入,直到戰勝常規稻,獨霸稻種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