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新輪農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出臺絕不犧牲糧食

  • 發佈時間:2015-02-15 08:1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朱苑楨

  農業部日前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指導意見》,這是新時期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一份指導性文件。文件明確了調整農業結構的6項任務,即調整優化國家糧食安全路徑、區域生産力佈局、糧經作物生産結構、種養結構、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如何看待糧食生産和結構調整的關係問題?記者採訪了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司長葉貞琴。

  葉貞琴表示,必須跳出糧食生産與農業結構調整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勢,走出一條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新路來,要把穩定糧食産量作為前提,把提升糧食産能作為根本,構築穩固牢靠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基於此,文件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自給能力達到100%”的目標。同時,文件將發展糧食生産作為調結構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要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於民”為著力點,調整優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實現路徑。

  結構調整也是問題導向的順勢而為。我國農業發展數量與品質、總量與結構、成本與效益、生産與環境等方面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嚴重;資源環境硬約束與生産發展矛盾日益凸顯,資源條件已經繃得很緊。農産品品種品質結構與居民消費快速升級不適應,優質化、多樣化和專用化的農産品發展依然滯後;種養結合不緊、迴圈不暢問題日益凸顯,糧經飼結構不合理,種植業與養殖業配套銜接不夠,地力下降與養殖業糞污未能有效利用並存;一、二、三産融合不足,農業比較效益低,農産品加工水準和轉化增值率依然偏低。這些問題,成為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

  此次文件開宗明義地提出“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絕不意味放鬆糧食生産”。文件提出樹立大生態、大食物、大市場、大農業、大科技的新理念,引導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以新理念引領農業向廣度、深度進軍,為農業發展拓展更大的空間。今後,農業發展空間將不僅限于在耕地上作文章,還將“上山下海”、面向整個國土。

  新一輪調整還更加突出可持續發展。第一輪結構調整主要是為適應農業生産的自然條件;第二輪不僅考慮了自然條件,還兼顧了經濟發展水準、市場需求。而本輪結構優化既基於自然條件、經濟水準、市場需求,更突出生態環境、突出可持續。為此,文件提出要以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草則草、宜牧則牧、宜漁則漁,提高農業生産與資源環境匹配度。

  針對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對牛羊肉等動物性産品消費劇增的現象,文件統籌考慮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生産,作了“大力發展草牧業,形成糧草兼顧、農牧結合、迴圈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等安排。葉貞琴認為,這兼顧了保障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和保護資源環境,通過發展草食畜牧業,能更好地滿足我國食物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