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穀物進口不會大增 中國糧食威脅論不存在

  • 發佈時間:2014-12-05 11:58:0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網12月5日訊 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中國今年糧食生産形勢等有關情況。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在回應“中國糧食威脅論”時指出,目前水稻、小麥、玉米這三大穀物的進口量僅佔國內産量的2.4%,是比較低的。今後可能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穀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

  畢美家強調,靠國際市場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現實的。一是世界的糧食貿易量是有限的。據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在5000億斤到6000億斤,這個貿易量不足中國糧食需求的一半,大米的貿易量是700億斤左右,僅相當於中國大米消費量的1/4。

  近年來,中國的糧食進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總量並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比中國低,同時還為了滿足中國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也需要適當進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調劑。目前水稻、小麥、玉米這三大穀物的進口量僅佔國內産量的2.4%,還是比較低的。今後中國可能還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穀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中國不會到國際市場上去過多地採購穀物,因為中國的戰略就是保證基本自給。

  另外,考慮到中國農民的就業和增收。中國有2.6億農戶,他們大多是小農戶,不同於歐美的大農場。即使將來城鎮化水準高了,也是一部分農民進城,佔相當比重的農民將仍然依靠農業生活,因此進口糧食還有一個與農民增收的平衡問題,這正是中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0字裏所強調的“適度進口”所包含的意思。

  畢美家稱,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中國用了世界上不到1/10的耕地,生産了世界上1/4的糧食。現在全球的糧食産量大概是24億噸,中國産了6億噸,養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未來中國將繼續鞏固農業基礎,牢固夯實糧食生産的三大支柱——有政策的支撐、科技的支撐、基礎設施的支撐,特別是確保耕地的紅線,這樣中國的糧食安全就有了實實在在的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