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玉米種子的“突圍”

  • 發佈時間:2014-09-24 08:30:2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9月20日,內蒙古通遼市迎來了久違的一場大雨。

  “好久沒有下雨了。”通遼的農民説。今年是大旱之年,不過通遼開魯縣開魯鎮明仁村的農民王銳利卻並不擔心。在自家“比別的品種高出一大截”的玉米地面前,他樂觀地估計,一畝地打個2000斤沒有問題。

  “種京科968,多打糧食多賺錢,小日子過得美美的,天天有酒喝,天天有肉吃。”對他來説,有好收成,就是幸福。

  京科968是北京農林科學院自主研發的玉米良種,短短幾年時間,全國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1000萬畝,光在通遼這個農業大市,就種植了400萬畝。

  實現品種的突破

  “玉米糰長”趙久然又一次來到通遼。

  9月20日,他站在通遼科爾沁區豐田鎮遼陽村玉米種植示範地前,聽村書記孫立新介紹他們如何找村上的黨員代表開會商量種植京科968,又如何在看到第一年的種植成果之後決定擴大種植面積,明年全村3400畝地都要換上京科968。

  趙久然還和興奮的村民在黃澄澄谷穗飽滿的玉米地前合了個影。孫立新指著地裏的玉米説:“今年的情況,應該能畝産2100斤到2300斤,增産300到500斤。”

  京科968就是由北京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及其團隊精心選育的。在京科968之前,鄭單958和先玉335是我國玉米的兩大主導品種,而且已經推廣種植10年以上。

  這兩大品種的長年強勢,其實也反映了另一種尷尬:遲遲沒有新的亮眼品種出現。

  趙久然沒有走老路,他要培育出和這兩大品種都不同的新品種,不是對前者的簡單複製,而是另辟蹊徑。趙久然介紹説,京科968是整合應用“高大嚴”選係等五種技術,創新種制,按照“高産、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目標選育出的強優勢玉米新品種。

  實驗結果也完美地實現了最初制種的目的。

  在東華北區的生産試驗中它表現突出,跟目前主導品種相比,增産幅度達到10%;而且,它對各種主要的玉米病蟲害具有抗性。説起來京科968也是經受了多重考驗——2012年,全國多地玉米大斑病重發流行,很多品種嚴重染病減産,但京科968表現良好;同樣是2012年,粘蟲大爆發,一些地塊的玉米幾乎被吃成光桿,而京科968受危害程度很小;2012年北京暴雨,房山種糧大戶范學連的京科968示範種植地,在洪澇災害之後畝産仍達到1300多斤……

  還有一系列數據能夠説明。比如京科968玉米澱粉含量超過75%,達到一級高澱粉玉米標準;蛋白含量10.54%,達到一級飼料玉米標準;容重767克/升,超過國家一級標準……

  良種還需良法種。不過種京科968不用費太大勁,趙久然表示,秘訣就是兩條,一是適當早播,二是合理密植,單粒精量播種,以每畝播種4000到4200粒為佳。

  種子的好壞還是農民説的算。李福林是通遼市老科協理事、科爾沁區老科協種業協會會長,幹了一輩子農業。今年的旱情,讓李福林看到了京科968的抗旱性:“通遼十年九旱,常常春旱連夏旱。這個品種是真的讓我這個通遼農業的老兵感到非常欣慰,真的是給我們通遼的農民帶來福音。”

  非常“5+1”的聯合推廣

  這次通遼之行,中種集團、北京德農、登海種業、山西屯玉、河南現代等五家企業的負責人,也來參加“京科968等系列新品種技術培訓交流及現場觀摩會”。

  這5家企業,是競爭關係,更是合作關係。

  時間追溯到2012年。當年2月,玉米中心牽頭,聯合上述5家優勢種子企業成立“玉米新品種研發聯合體”。在當時的簽約儀式和授牌儀式上,玉米中心主任趙久然便道出了他的期許:通過機制創新與合作,力爭3年內實現該品種年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成為我國玉米生産主推大品種之一。

  作為新品種,京科968的發展不可謂不快:2011年通過國家審定;2013年成為北京市“玉米更新換代新品種和玉米高産創建主推品種”;2012—2014年連續三年被農業部推薦為玉米主導品種。

  1+5>6。兩年來,玉米中心給5家企業提供高品質原種,為種子産業化開發和大面積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和後續服務;5家企業則放手在市場大潮中,組織生産,進行行銷。企業組織舉辦現場觀摩會數百次。北京屯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侯雲鵬開玩笑説,他們不是在開觀摩會,就是在開觀摩會的路上,要用直觀的種植效果讓農民放心購買。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吳曉玲表示,京科968的推廣,創造了種業上産學研結合的新模式,對今後種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玉米種子的經銷商們嘗到了甜頭。

  開魯縣澤豐種業的劉喜江銷售北京德農種業的京科968。2010年到2011年銷售了800袋,2011到2012年銷售了5萬袋,今年則銷售了20余萬袋。“京科968穗大、軸細、禿尖小,給農民直觀印象好,能引起農民的普遍關注,對我們銷售有很大的幫助。”通遼瑞民種業的楊成一銷售的是現豐牌京科968,他今年還收到了不少農民的喜報:“豐田鎮溪水塘劉才順種植現豐京科968共40畝,預計畝産不低於2000斤;科區育新鎮西劉方村李生種植現豐京科968共60畝,預計畝産能達到2100斤……從整體情況來看,今年還是豐收年。”

  種業插上自主創新的翅膀

  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關注“吃飯問題”,指出“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

  “要保障糧食安全,在資源緊缺等各種限制條件下,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靠科技創新,提高單産,最終的落腳點,就是創新品種。”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吳曉玲這樣評價品種的重要性。

  在2014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農民的俗話“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指出要將民族種業搞上去,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關於種業的重視也體現在中央文件上,2011年國務院印發8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3年年底,再次發佈《關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連續3年出臺3個文件,就是要提升種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下一步,希望能在品種、行銷模式和種子品質上實現創新。”吳曉玲表示,目前在玉米聯合體內部,還是科研單位搞育種,種子企業搞生産,各自在不同領域發力,今後玉米中心和5家企業或許能加強深度合作,向産業兩端進行延伸,發揮各自優勢,在品種創新模式上有所作為。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行銷模式也得向現代行銷模式轉變,“不光是賣種,我們企業還要提供各種後續服務,注意收集數據、利用數據,改進我們的服務。”

  吳曉玲也分享了個好消息,在整個種子市場套牌侵權問題嚴重的情況下,農業部將開展種子可追溯試點,搭建平臺,讓農民能方便地在特定的資訊系統上查到所買的種子是否“正品”。

  趙久然説,良種對玉米單産的貢獻率約佔40%,在現代農業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與基礎作用,“因此,自主選育、持續創新,實施高端研發引領和技術輻射帶動全國,才能提高我國種業的國際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