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進博會上,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多個交易團企業。他們發現,此前只能通過經銷商與進口商“傳話”的進口品牌,這次能夠當面與對方高管談合作甚至共同開發品牌;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供應商則發現,中國市場的渠道不只有跨境電商,還能再新增數條新渠道。
據新華社電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10日閉幕,此次進博會交易採購成果豐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汽車展區成交119.9億美元
這是記者從此間召開的閉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的。在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舉辦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援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説,在578.3億美元意向成交額中,智慧及高端裝備展區成交額最高,為164.6億美元;其次是食品及農産品展區,成交126.8億美元;汽車展區成交119.9億美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成交57.6億美元;消費電子及家電展區成交43.3億美元;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成交33.7億美元;服務貿易展區成交32.4億美元。此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意向成交47.2億美元。
進博會累計進場達80萬人
本屆進博會以“新時代,共用未來”為主題,共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時,累計進場達80萬人。
5日召開的首屆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上,舉行了“貿易與開放”“貿易與創新”“貿易與投資”平行論壇。
專家表示,進博會達成豐碩成果的背後,是全球企業對中國13億多人口大市場的看好,是對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前景的看好。擴大進口將進一步促進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推進高品質發展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紐西蘭蜂蜜商
中國市場“新人”發現三大銷售渠道
11月8日,新京報記者見到了紐西蘭蜂蜜生産商蜜紐康大中華區負責人Angela。“我們是2007年成立的紐西蘭本土公司,開始只做單一一款蜂蜜,隨後逐漸開始生産蜂蜜衍生品以及健康保健品。
此前,蜜紐康一直在西方發展。“之所以進入中國市場,是考慮到蜜紐康在許多其他國家市場佔有率已經趨近飽和,而中國還是一片藍海。事實上,幾年前我們就已經把市場定位在中國,但外國人對中國的市場規則並不熟悉,所以一直沒有順利進入。”Angela説。
2016年,蜜紐康開始通過跨境電商進入中國。“雖然有電商渠道,但我們還沒有‘大貿’渠道。”Angela解釋,“大貿就是可以從中國正式報關入口到真正的線下連鎖店、超市裏看到的産品,由於線下商超對商品的標準要求很嚴格,所以需要更多手續”。
“為了更好融入中國市場,我們曾參加過各式展會,但進博會與其他所有展會都不一樣,它畢竟是國家層面舉辦的展會。”Angela感慨,一般的展會和由政府支援的展會感覺完全不同。“這次中國舉辦活動,紐西蘭政府也非常配合,設立了‘紐西蘭企業館’,展示紐西蘭有代表性的品牌,特別是出口量排名前列的牛羊肉、乳品、蜂蜜品牌。我們企業在紐西蘭企業館裏就有一個展位,同時還有獨立展館。”
進博會開展以來,Angela所在的展位每天都會有上百人前來諮詢合作。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大部分是有簽約意向,也有一些看了新産品之後當即拍板的,“一些進口商超門店老闆,很果斷地表示就需要這種産品。”
Angela總結道,除了熟悉的電商外,在進博會上她至少新開發了三個渠道:藥房、電視購物、進口商超。
德國肉企
香腸産品首次亮相 現場“供不應求”
11月8日,進博會食品及農産品展區的通內斯食品集團展位前,德國大廚現場製作德國烤腸,參展觀眾排起長隊,只為飽口福。
德國通內斯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東站在展臺前,看著從香腸窗口繞出一個“L”形隊伍,“你看都排到旁邊展位那邊去了,每天都這樣。”
與蜜紐康不同,通內斯的原料肉産品進入中國市場超過十年,和雙匯、雨潤等中國大型肉類企業在原料肉上也早有了合作,“目前,原料肉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階段,中國每年的豬肉有6億頭,遠超其他國家,我們公司的産品有50%用於出口,這其中就有30%流向中國市場。”劉東告訴記者。
這次前來進博會,通內斯展示的是自己生産的火腿,並且聘請了德國大廚料理,很實在地“請展會觀眾吃肉”。但相比原料肉在中國多年的流通,通內斯的香腸始終沒有進入中國市場,進博會是它們的第一次“亮相”。“目前很多商超以及大型電商都對我們的香腸表示感興趣,但我們還無法對他們售賣。”劉東坦言,“因為涉及衛生、檢驗檢疫的一些要求,現在香腸産品在跨境方面還沒有正式準入,這次我們之所以能把這些香腸帶過來,是進博會特批的,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在海關檢疫通關層面解決這個問題。”
通內斯展位後方,為熱氣騰騰的德國香腸做背景的,是一個大型的LED螢幕,上面滾動播放著通內斯的豬肉生産加工線。劉東指著螢幕説,“通過追溯體系,我們可以實現養殖數據互通,消費者用手機二維碼一掃就可以讀出肉製品的生産資訊。我們希希望和中國的同行,比如雙匯、雨潤,以及肉類加工企業,進行對接和探討,將來能在中國市場形成共贏。”
美國機械廠家
40年深耕中國市場換來展臺“火爆”
11月6日,進博會智慧裝備與製造展區的卡特彼勒展位成為了交易團企業趨之若鶩的地方,一天內這裡舉行了8場簽約儀式,上海航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壩能源重工有限公司等中國企業與卡特彼勒及旗下多個子公司簽署採購意向書,産品涉及工程機械等。
卡特彼勒成立於1925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産廠家之一。“其實卡特彼勒進入中國已經40多年了。”卡特彼勒展臺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現在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國起碼有1萬名員工,管理層也實現了本土化。”
與其他公司不同,作為一個深耕中國市場多年,且生産重型機械,買家也多為大型國企的重工集團來説,這次進博會能夠新增的客戶不會像食品等受眾更廣的其他行業那麼多。“我們已經深耕中國市場多年,與前來參展的很多交易商都很熟悉,由於合同資金量較大,買賣雙方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接觸,我們是借此機會與現有客戶加深合作關係。”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進博會期間,基於現有合作關係,卡特彼勒分別和石油與天然氣、電力與能源、基礎設施行業和建築行業的諸多客戶簽署了相關産品和服務的銷售與採購意向書及合作協議,成為了最“火爆”的展臺之一。“我們出售的産品有些專業、受眾面窄,所以增量客戶顯得尤為珍惜,此次進博會上,有一家大型鋼鐵廠要拆除很多廢舊機器,對我們配合液壓剪的工程機械比較感興趣。”上述員工表示。
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