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北京産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的一則公告顯示,航太時代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太置業)轉讓北京航太恒潤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太恒潤)22.60%股權,標的公司2017年凈利為負1.38萬元。
航太置業主要從事房地産開發,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航太科技)以及旗下多家成員單位投資組建。此次也不是航太置業第一次轉讓相關房地産資産。早在去年11月,航太置業將旗下全資子公司航太時代置業發展(武漢)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行掛牌。相似的一幕曾在其他央企身上發生,今年6月10日,中國航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陜西航太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掛牌出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述動作距離央企“退房令”已經過去8年多。此前,國資委宣佈除16家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産業務,而航太科技並不在16家央企名單之中。
已登出或轉讓部分房産公司
北交所資訊顯示,德潤房地産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航太置業、北京恒成百利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有航太恒潤59.4%、22.6%和18%的股權。標的轉讓底價為2849.70萬元,價款支付方式為一次性支付,另外兩家股東不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德潤房地産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擬受讓22.60%股權。此次交易如果完成,意味著航太置業退出航太恒潤。
航太恒潤2017年度審計報告數據顯示,其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分別為負1.38萬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分別為負0.02萬元。
作為航太恒潤的股東之一,主要從事房地産開發的航太置業則更有看點。航太置業由航太科技及旗下多家成員單位投資組建。成都航太模塑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説明書顯示,航太置業成立於2007年,2016年凈利和2017年1~6月的凈利分別為3971萬元和5277萬元。
對於航太置業,航太科技也頗為看好。2008年,航太科技官方網站的一則消息顯示,航太科技高管在一次講話中指出,航太置業是集團公司第四次工作會確定著力發展的專業公司之一,進軍房地産領域對集團公司來説是一種新的挑戰。
航太科技官網2015年2月的一則消息顯示,航太置業成功競得天津生態城內一宗佔地約3.8公頃的住宅用地,將用於開發綠色生態住宅項目。
事實上,除了持有航太恒潤22.6%的股份,航太置業旗下還有航太時代置業發展(西安)有限公司、航太時代置業發展(天津)有限公司、天津生態城航太置業有限公司、北京航太時代天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內蒙古航太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個房地産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
不過,上述地産公司中有幾家早在此次股權轉讓前就已經登出或者轉讓。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7月發佈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説明書顯示,航太時代置業發展(天津)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27日完成登出。另一方面,由於擬退出當地房地産市場,航太置業于2017年12月21日將航太時代置業發展(武漢)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給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航太科工剛轉讓旗下房産業務
無獨有偶,和航太科技旗下企業航太置業動作頗為相似的一幕也出現在航太科工身上。今年6月10日,北交所披露的資訊顯示,中國航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陜西航太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航太房地産公司)100%股權準備掛牌出讓。中國航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為央企航太科工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建築企業。此外,航太科工集團旗下不少房地産開發業務公司均已進行了調整和登出。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退房令”發佈距離上述兩家央企近日轉讓房地産資産股權事項已經過去8年多。始於2010年3月的央企“退房令”一度受到業界關注。彼時,國資委宣佈除16家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産業務。航太科工和航太科技並不在16家央企名單之中。
不過,“退房令”的效果似乎未達預期。早在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的報告中披露,航太科工等27家非房地産主業的央企在2011年就退出了房地産項目,未完成房地産項目退出的央企僅有51家。
然而,同年,據《中國房地産報》報道,“3·18限退令”後航太科工仍成立房地産公司進行地産開發,上報給國資委的7家房地産公司,仍有不少樓盤在熱銷和規劃中。2015年,航太科工才開始了徹底的整改,截至2015年12月18日,其6家三級企業全面退出了房地産業。
中國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航太科技和航太科工的動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近年來央企“退房令”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未能及時開放相關房地産資源,導致資産閒置的問題和融資成本的增加。此外,退出房地産業務,也能釋放一定現金流,獲得一定收益。
深圳瑞誠董事長王大國則對記者分析稱,上述情況的出現有幾種可能:一是現在轉讓的房企手上基本無地,也無意再競拍拿地,為了配合中央政策要求轉讓;二是房地産價格已經在高位,拿地開發風險大,利潤小,其無意再同大房企競爭;三是在目前嚴格的調控趨勢下,央企順勢而為。
(實習生潘昌昀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