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稱發展智慧汽車不能“一窩蜂”
近日,一輛Uber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公開路面撞傷行人致死的消息,再次引發了全球性的自動駕駛危機。
對於素來備受關注的智慧駕駛安全問題,業內也早已呈現出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讓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是不理智的,在其足夠安全之前,應靜心等待。”但也有人認為,“無人駕駛正處於成長階段,不能因一次事故就否定其未來。”
對此,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日前召開的2018年智慧汽車國際研討會上表示,“高級自動駕駛汽車從技術日趨成熟,到真正走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註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正如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司長年勇所言,“智慧汽車就是智慧化時代最為典型的代表。隨著智慧化的快速推進,當前智慧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産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而記者注意到,就在3月份,北京、上海等地已先後發放了首批自動駕駛車輛路測牌照。隨著多地相繼開放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實測,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或將引發全國各地智慧網聯示範區建設潮,2018年有望成為無人駕駛快速發展的關鍵年份。
智慧汽車不能“一窩蜂”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進入路測的汽車,大多處於半自動駕駛到高度自動駕駛階段,並不能完全做到“無人”。“開放道路測試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至關重要。”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開放道路是更加自然的交通環境,有利於蒐集實測數據、了解自動駕駛汽車的不足。
對此,李書福向記者表示,國內發放了首批牌照,值得為之振奮。但美國早在2014年就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測試。“我們在公共道路測試立法方面,已經有了整整4年的‘時差’。要搶佔領先地位,必須立足當下,奮起直追。”
因此,他認為“下一步要讓一部分領先技術先上去,不能要上都上,出了事情全部停、一刀切,這是不可取的,應該實事求是,讓技術成熟的企業先期夯實。”
“智慧駕駛汽車不能一窩蜂,不能像計劃生育政策那樣,應該是誰技術成熟,誰先上。”李書福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公共道路測試的下一階段,將是部分技術領先企業的商業化上市,“目前來看,這一階段將在2019年-2021年之間實現”。
李書福向記者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未來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及道路交通環境。因此中國先天已經擁有了引領世界智慧汽車發展的強大市場基礎。”
但必須承認的是,“技術發展的速度總是超越法律完善的速度,全球智慧汽車發展對現有政策法規的挑戰是巨大的,中國只有與時俱進地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才有機會實現引領全球智慧汽車發展這一目標。”李書福表示。
因此,他提出三方面倡議,建議鼓勵道路狀況簡單的地區率先實現高節奏自動駕駛的商業推廣;吸引培養更多工程研發人員從事智慧汽車研發;建議國內外企業與學術機構展開研究,將工作做實。
多項政策支援
記者了解到,3月27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佈了《2018年智慧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提出要充分發揮標準對智慧網聯汽車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促進作用,加快落實智慧網聯汽車標準體系中行業急需和通用基礎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持續完善智慧網聯汽車分標委架構和運作機制。
有相關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工作要點》正是針對安全這一核心痛點。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投資者來説,相關安全標準的加速制定將有效提振他們對新技術領域的市場信心,也為相關産業發展帶來動力。
具體來看,根據《工作要點》要求,將加快推進盲區監測(BSD)等6項已立項國家標準的研究制定;加快推動泊車輔助等2項國家標準的立項工作;統籌推進全景影像監測等6項資訊感知類標準預研,適時提出立項;啟動預碰撞場景下的自動緊急轉向等2項輔助控制類標準的預研。
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司長年勇也在研討會上透露,“發改委正在制定相關戰略,從去年開始徵求意見,正在抓緊完善。工作重心就是明確智慧汽車幹什麼、怎麼幹。”
他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六大系統推進智慧汽車戰略落地。但這是非常複雜和龐大的體系,要下大力氣去推進,任務繁重。”
其中,年勇提到,要以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姿態開展智慧汽車國際合作。包括鼓勵企業通過國際合作、聯合開發、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支援企業通過跨國並購、合資合作等途徑,增強海外研發能力,提高國際影響力與知名度。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