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李川:新常態下企業轉型面臨多重困難

  • 發佈時間:2015-02-09 14: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2015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透露,2014年全國GDP增速為7.4%,為幾十年來新低。對此,福建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李川在接受企業觀察報採訪時表示,“企業在市場中沖浪,對此早有感覺。” 李川表示,這正是2014年30位企業家代表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客觀背景。

  2014年,福建省企業家聯合會推動了福建30位企業家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這些企業向總書記表達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廣大企業如何主動適應市場變動的思考、信心與智慧。

  在李川看來,企業家的力量是偉大的,但僅靠企業家的力量還不足以應對眼下的嚴峻形勢,他認為,“相對於經濟增幅回落,更值得全社會關注的應當是中國經濟轉型問題,這才是我們主動和自覺去適應和推動的新常態。”

  李川説,儘管新常態帶來的變化很多,但最值得關注的,仍然還是經濟問題,這是始終動搖不得的中心。“反四風,是恢復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雖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些都是黨和政府意志可控的。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問題,就不是政府一方能決定的,這需要政府、市場、社會的共同努力。”

  李川表示,中國面臨的經濟形勢嚴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中國“經濟增速可以更快,但為轉型寧可慢一點”,這是真正的睿智。放慢速度是為了自覺轉型,是實現所追求目標的轉型。“速度和品質是對立統一的。中國這麼一個大國,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就像李克強總理所説,自行車騎太慢人是要摔倒的。所以要找到速度和轉型之間的平衡點。”

  李川認為,身處市場一線的企業掣肘的因素多,轉型不暢。

  他舉例稱,傳統産業曾經是我們的比較優勢,至今仍然佔據相當的比重。由於調整遲、轉型慢、技術提升滯後,比較優勢日益消減。鋼鐵、水泥、鋁業、平板玻璃等這些傳統産業早已嚴重過剩,而且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加上我國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下降。“如果這些産業不加速高端化的進程,就不可避免向世界其他國家轉移。李克強總理在出訪東盟、中亞等國時,也提出了優質産能轉移的願望。傳統産業在中國工業中佔的比重這麼大,一旦轉移,留下的空檔誰來接續?”

  更讓李川感到擔心的是,我國目前的高新技術産業,很多核心技術並不在我們手上,企業技術裝備包括核心部件不少都是進口的,原創技術佔比還比較低。以海工裝備産業為例,儘管發展很快,但很多時候中國企業僅是一個總裝商,設計、核心部件還在國外。

  “現在大力提倡的新興産業,我們主要還是跟進者。至今我們還沒有創造出一個在全球具有引領性作用的新興技術産業。”李川表示,這就是目前我國各類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普遍覺得發展困難的最根本原因。(來源:企業觀察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