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1-10 07:1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把“新常態”作為執政新理念關鍵詞提出6個月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9日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他表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是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講這番話的。觀察家認為,中國領導人發表“新常態”之論,向世界發出了這樣的信號:走向新常態的中國也將給處於緩慢且脆弱復蘇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持久動力。

  在題為《謀求持久發展共築亞太夢想》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向包括130多家跨國公司領導人在內的世界工商領袖們,闡述了什麼是經濟新常態、新常態的新機遇、怎麼適應新常態等關鍵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説,今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及“新常態”。今天的APEC演講標誌著,習近平“新常態”之論進一步成形。

  “‘新常態’是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智慧在APEC北京會議上留下的重要思想印記之一。”盧鋒説。

   當習近平談論“新常態”時,他在説什麼?

  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歷來是中國領導人闡述中國經濟發展路向和回應外界關切與疑問的重要場合。不久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7.4%,這引發了一些人對中國經濟下行的擔憂甚至唱空論調的出現。

  “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處於合理區間。”習近平在9日的演講中輕鬆地説,他同時列舉了諸多結構調整的積極跡象,包括就業持續增加,居民企業和財政收入穩增,服務業增勢顯著,內需不斷擴大等。

  習近平説:“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他認為有幾個主要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他進一步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包括:

  ——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習近平説,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習近平説,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習近平以前三季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第二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GDP能耗下降等數據指出,中國經濟結構“品質更好,結構更優”。

  ——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習近平舉例説,由於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3個季度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60%以上。

  盧鋒評論指出,習近平用“新常態”向世界描述了中國經濟的一系列新表現,包括增速變化、結構升級、動力轉變,特別闡述了新常態派生新機遇,指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為什麼是“新常態”?

  人們注意到,半個月前閉幕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公報中評價過去一年執政成績時提到了“新常態”:中央政治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積極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

  了解中國政治的專家指出,中共領導人講話中提及的新詞彙、新表述,往往包含著重要的政治資訊,黨的理論家通常稱其為“新話”。

  習近平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是在今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當時,他説:“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今年7月,習近平在與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態觀點。

  在盧鋒看來,新常態的提出,意味著中國經濟要擺脫“舊常態”。按照他的理解,所謂舊常態,是指一段時期增長速度偏高、經濟偏熱、經濟增長不可持續的因素累積,並帶來環境污染加劇、社會矛盾增加以及國際壓力變大的嚴峻挑戰,也是十八大以前長期改革滯後形成的“體制病”和宏觀失衡“綜合症”。

  國際經濟危機帶來的外部風險,使中國經濟發展的舊有模式難以為繼。中國領導人將這種挑戰形容為“三期疊加”: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進入消化期。

  去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創新宏觀經濟管理的新理念新舉措引人注目,包括對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強調;提出調控合理區間,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5%左右”等。同時,以去年秋天公佈的全面深化改革所有計劃為標誌,強力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的改革。

  他認為,提出新常態,以及對宏觀政策要穩、要有定力的強調,表明中國領導人對形勢有科學而清晰的判斷,這有利於“穩”住宏觀政策,避免了經濟稍有動靜就動輒大手刺激的做法。

  “新常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習近平在APEC這一國際場合講述‘新常態’,既彰顯了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積極變化,也揭示中國決策層直面失衡調整困難的決心,對中國經濟形勢特點給出一種合規律的解釋。”盧鋒説,“這可以引領預期、凝聚共識,引導海外人士更理性務實地看待中國經濟,給世界經濟吃下定心丸。”

  儘管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7.4%,但據IMF的測算,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超過美國。對亞洲而言,中國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將帶動亞洲增長0.3個百分點。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一個走向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對亞太地區和世界都是利好消息。

  他分析説,進入新常態後,由於總量規模大,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會降低,對世界市場的需求不會減弱。同時,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意味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這對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和健康發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應。

  “任何經濟體不可能總是維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速,中國轉向新常態下的中高速增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是名列前茅的。”美國卡特彼勒公司CEO道格·奧伯黑爾曼9日在參加工商領導人峰會間隙對新華社記者説。

  他説,增長除了速度以外,品質更加重要,一個國家也像一個企業那樣,需要不斷推進改革來驅動增長。

  在APEC北京會議上,人們注意到,中國推動亞太地區發展所扮演的角色,也在進入一種“新常態”。

  習近平在9日的演講中表示,隨著綜合國力上升,中國有能力、有意願向亞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特別是為促進區域合作深入發展提出新倡議新設想。

  此前一天,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産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援。

  中國為2014年APEC會議確定了“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的主題,並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建設作為重點議題。

  “中國將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太和世界。”習近平在演講中説。

  “新常態”:一把理解中國走向的鑰匙

  習近平在演講中闡述新常態時也提醒,新常態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他強調,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雖然習近平沒有具體解釋什麼是“新矛盾”“新問題”和“潛在風險”,但專家們對他的上述判斷普遍有共鳴。

  盧鋒具體地指出了新常態化過程中可能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風險,比如房地産的“去泡沫”、影子銀行與地方債務的“去杠桿”、産能過剩“擠水分”等等,都是對早先累積的失衡因素和矛盾的調整和化解。

  王小廣説,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要進行結構優化升級等調整和改革,這其實也是風險釋放的過程。如果不主動積極作為,“等、靠、要”,改革不成功,就會出現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掉進中等收入陷阱。這些需要靠改革來化解風險。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堅定不移把改革事業推向深入。”習近平在演講中堅定地表態。

  他強調,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就要為創新拓寬道路,就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就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觀察家認為,習近平的“新常態論”可能有遠超出經濟的更全面深刻的意涵。

  中共知名的理論家施芝鴻不久前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説,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國際關係和中國外交戰略,以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等方面,中國領導人已經營造了“十個新常態”。

  “在當下中國,新常態已大量出現,今後還將持續涌現。”施芝鴻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