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電梯“吃人”慘劇頻發暴露維保市場黑洞

  • 發佈時間:2015-07-15 01:0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葉鋒 何豐倫 周強 梁冬 陳毓珊  責任編輯:金瀟

  2015年3月23日上午,青島市市北區營口路32號的7天連鎖酒店內,兩位乘客在6樓乘坐電梯時發生墜落身亡;2015年3月9日淩晨,上海浦東新區環林東路799弄杉林新月小區發生電梯將女子頭部夾扁,致其當場死亡的慘禍……由於安全主體責任不明確、維保市場惡性競爭等原因,全國各地電梯尤其是大量老舊電梯年久失修故障頻發的問題時有發生,各類電梯事故造成的人身死亡案例不斷刺激高層建築居民的神經。而據國際電梯巨頭、物業管理專業人士、質監部門等相關方反映,我國已進入電梯事故高危風險期,老舊電梯為高層建築居民出行安全埋下隱患,每年都會發生40起以上因為電梯事故造成的人身死亡事件。

  老舊電梯事故頻發“要人命” 高層建築垂直交通安全存隱憂

  來自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電梯産量從1990年的1.03萬台增長到2011年的40多萬台,年複合增長率達近20%,國內電梯需求量從2000年的僅3.72萬台增長到2011年的45萬台,到2011年底,我國電梯保有量達到201.06萬台,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電梯産銷和保有量第一大國。但問題在於:大量老舊電梯的出現,導致各地高層建築危機四伏。

  2015年3月23日上午,青島市市北區營口路32號的7天連鎖酒店內,兩位乘客在6樓乘坐電梯時發生墜落身亡;2015年3月9日淩晨,上海浦東新區環林東路799弄杉林新月小區發生電梯將女子頭部夾扁,致其當場死亡的慘禍;2014年11月10日,廣西北海市春暉商務酒店,年僅26歲男子在乘坐6樓到2樓電梯時,不幸踩空墜落死亡;2013年5月,廣東深圳、雲南玉溪、陜西西安、武漢宜昌等地在7天內相繼發生多起電梯傷亡事故,被媒體形容為“電梯死亡周”。

  而在記者採訪過程中,親身經歷了數次因為故障導致的“電梯驚魂”。在南寧市民族大道陽光100小區T2棟電梯,乘坐到18樓的時候,直接從18樓連續滑落兩層,停止運作後,記者多次電話召喚,20多分鐘後才有人員趕到現場。

  在30層樓高的南寧市鑽石廣場小區,清明期間電梯間出現這樣的警告:“這部電梯已經吞噬2條人命,清明節期間請遠離電梯。”

  日本富士電梯集團中國區工廠副董事長黃建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國際慣例,電梯使用年限為15至25年。按照壽命來進行分階段,1至10年為青年期,10年之後就進入了中老年期,15年之後進入快速衰老期,也就是通常所説的“老舊電梯”。“中國的電梯由於維修、保養、零部件等諸多問題,老化的時間要更快。”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城市建設發展,上海市電梯高速增長。目前上海全市在用電梯已達19.3萬台,電梯數量位居全球城市第一。其中,滬住宅電梯共有6.5萬多臺,有5000多臺屬於超過15年或設計使用年限的老舊電梯。另外,截至2014年9月,重慶市已有各類電梯78307台,其中使用十年以上的老舊電梯12089台。

  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電梯項目部負責人張斌介紹稱,河北省在用電梯中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達到1083台;廣東東莞6萬多臺運作電梯中,服役15年以上的電梯達1745台,而申請報廢電梯僅60台;福州市使用年限達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共857台,其中帶“病”作業需維修的414台,需直接報廢的7台。

  責任主體不明

  維保市場惡性競爭

  上海三菱電梯工程本部總經理蔡如賓表示,現如今我國部分梯齡超過15年的老舊電梯出現了電氣部件老化、機械部件磨損等問題,所以導致故障頻發。而通過對故障事故的總結,電梯的故障存在“三高三低”現象,其中“三高”為電梯關人故障率高、電梯能耗高和維持原有性能的成本高;而“三低”為運作效率低、備件及時供應率低和用戶滿意率低。

  記者在深入採訪安監部門、質監部門、電梯企業以及物業公司等有關單位後了解到,電梯事故頻發主要由以下原因導致。

  首先,安全主體責任不明確。廣西高級法院法官鄒柱認為,電梯投資者為開發商,建設者為電梯公司,所有權和使用權都是小區業主,具體的物業管理權卻是物業公司,維修、保養、檢驗的權利卻歸屬於質監部門,這就導致安全責任主體眾多,一旦發生電梯傷人事故,對於誰來賠付傷者的醫療費,物業、開發商及維保公司便會陷入互相扯皮、卸責的困境。

  其次,維保市場惡性競爭,低劣零部件充斥市場。三菱電梯廣西維保項目工程師謝路平告訴記者,我國電梯維保企業過多,僅上海就有300多家,南寧也有上百家,導致平均維保電梯數量少,價格惡性競爭。在住宅電梯方面,平均每台每月的維保價格從2000多元降到500多元,有的甚至降到200元。

  廣州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監察處處長楊延暉表示,當前電梯維護保養屬於完全市場化競爭的行業,現行《特種設備安全法》偏重於對電梯製造、維保單位進行事前資質管理,但對日常工作並沒有考核機制,部分維保單位通過降低服務品質,從中獲取不正當利益,導致“質次價低”的維保公司充斥市場,形成“劣勝優汰”的外部效應。一些物業公司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傾向於選擇價格低的維保公司,對電梯維保缺乏監督動力。維保市場的惡性競爭導致低劣零部件充斥市場。

  再次,政府監管“大包大攬”,市場缺乏“優勝劣汰”機制。

  目前,電梯在我國作為特種設備進行檢驗,質監部門委託下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每年對電梯進行定期檢驗。如果電梯通過年檢卻出現問題,質監部門進行行政執法時,往往把物業公司作為“打板子”的對象,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行為,導致檢驗環節職責混淆。政府監管“大包大攬”的狀態,造成電梯生産企業、小區業主、物業公司等多個部門,都沒有壓力和動力去承擔電梯安全工作,産生“政府依賴症”。

  黃建平説:“既然政府包辦,市場就會不辦。”在電梯市場龐大監管壓力的背後,是政府沉重的監管責任和民眾市場的“政府依賴症”,相關方沒有充分意識到住宅電梯其實是與每一位業主生死攸關的垂直交通工具,從而導致“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缺位。

  最後,事故賠償的社會救助和制約機制缺失。

  隨著電梯事故頻發,經常涉及人身傷害和大額經濟賠償,而我國絕大部分電梯維保企業、物業管理企業均屬於小微企業,盈利微薄,動輒百萬的經濟賠償很可能讓企業破産。而受害者由於未能及時獲得賠償,延誤治療現象時有發生。

  廣西特種設備安全應急指揮事故調查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黃更平明確表示:特種設備數量的快速增長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數量明顯不足的矛盾突出,傳統靠政府行政監管電梯安全的模式已走入“死衚同”。

  以廣東佛山南海區為例,兩三名監察人員需負責全區約40萬台電梯;廣西南寧市的1.73萬台電梯,也只有不到20名監管人員負責,相當於每人每天必須檢測3台電梯。按照每天電梯檢測時間為半天計算,根本無法承擔完成所有檢測的職責。

  從“使用者源頭”入手

  倒逼電梯維保市場化

  多位質監部門、法律領域和物業管理領域的一線工作人員和專家學者認為,由於我國已經進入電梯事故“高危風險期”,暴露的諸多問題亟待“亡羊補牢”,加速出臺各種措施。

  ——加快摸清家底,盤點我國電梯現狀,摸清運作10年以上的老舊電梯安全隱患。

  廣西電梯協會副會長曾龔俊認為,當務之急是儘快整合包括住建部門、質監部門、安監部門、物業協會等多個部門的力量,對我國目前電梯安裝、使用、維護、運作情況進行盤點,徹底弄清楚每一部電梯的使用年限及潛在隱患。“建議用1至3個月的時間,全面掌握我國電梯的大數據,並納入到特種設備大數據中,從而整合資源提高效能。”

  ——將電梯數據全面披露給業主,從“使用者源頭”倒逼電梯維保市場化。

  萬科物業事業部助理總經理向雲介紹稱,電梯數據全面披露給業主,然後給出解決方案,是確保電梯安全運作的關鍵。但我國目前大量與業主息息相關的電梯運作現狀、維保數據,未能如實及時披露給業主,電梯不能運作時業主就把矛頭指向物業公司。這樣的做法將導致矛盾愈演愈烈。

  ——明確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修理更新改造的資金籌集原則和渠道。

  南寧市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知一建議,由於目前老舊電梯的樓盤、小區不少處於物業棄管狀況,電梯維修改造資金難以籌集。可以採取安全評估費用由財政出資,將資訊披露給小區業主,更新改造費用採取政府適當補助、業主自行出資的方法予以籌集。“中央相關部門應儘快出臺住宅小區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和改造更新三年行動計劃,並結合安全評估和更新改造方案的實施,建立專項維修資金,形成住宅小區電梯安全評估和更新改造的長效機制,確保電梯問題標本兼治。”

  ——通過多重手段進行全民教育,形成類似“汽車保養”的電梯維保“全民共識”。

  “電梯三分靠品質,七分靠安裝和維保。”已成為業內共識。與使用汽車一樣,電梯的安全可靠性與日常維護保養密切相關,需要定期清潔、潤滑、調整、檢查,以降低安全風險,延長使用壽命。

  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總裁萬忠培認為,電梯作為垂直交通工具,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民眾監管意識問題,使用正常的電梯每月至少要維保兩次,每季度、半年、一年各要進行一次大型維保。因此,政府部門有責任和義務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渠道進行宣傳,讓民眾對維保有清晰的意識,從而培養民眾自覺監督物業公司、質監部門、企業廠家的能力。

  ——調整監管方向,以市場化手段推動維保向“原廠維保”轉型。

  由於原廠維保具有規模大、技術力量雄厚、信譽度高等特點,歐美發達國家均有非常高的原廠維保率,美國高達80%,而我國原廠維保僅佔20%左右,無法成為維保市場的主體力量。

  廣東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建議:將電梯維保工作納入電梯製造單位售後服務範疇,鼓勵和提倡電梯製造單位直接從事或者通過授權和委託其他維保公司對其産品進行維保,構建以製造單位為主的維保體系。同時嚴格監督非生産企業的委託維保行為,將維保不到位的企業、生産廠家納入“品質誠信黑名單”。目前,廣州的電梯原廠維保率已經達50%,比改革前上升100%,地鐵軌道交通的電梯原廠維保率達100%。

  ——構築電梯保障的“全産業鏈條”,規避巨大潛在風險。

  一方面通過地方財政建立專項財政撥款的方式,彌補目前由於人手不足、老舊電梯無人維保造成的資金空缺,另一方面通過實施推進全國“電梯強制險”的方式,形成保險“兜底”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