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新一批118所野雞大學曝光 假官網改頭換面行騙

  • 發佈時間:2015-06-26 09:11:01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北京再曝39所“野雞大學”

  全國共有118所“大學”上黑榜

  北京城建大學北京理工科技大學北京建築職工大學北京建築職業大學北京經濟工程大學北京商貿科技大學北京財經貿易學院北京財貿科技學院北京財貿學院北京電子科技管理學院北京工業建築學院北京行政管理學院北京華理商務學院北京建築科技學院北京科技建設學院北京金融管理學院北京經貿工程學院北京科技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科技學院北京科技師範學院北京工商學院北京聯合技術學院北京民族師範學院北京商貿工程學院北京外事學院北京現代工程學院北京現代管理學院北京現代經管學院北京現代資訊學院北京資訊科技學院北京工程管理學院首都師範學院北方國際經貿學院華北工程管理學院中國工貿管理學院中國建設工程學院中華科技外事學院北京醫科大學(倣冒)北京經濟學院(倣冒)

  昨天,“上大學網”公佈了最新一批“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這是該網第四次公佈上述榜單。按照校名有118所虛假大學分佈于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天津、江蘇等25個省區市。其中,註明“中國”“北京”“首都”等字樣的假大學數量達39所,佔總數的三分之一;以“經濟貿易大學”“工商學院”“科技學院”等命名的比比皆是。“上大學網”查證,這百餘所假大學均不在教育部公佈的具備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也不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的相關民辦學校名單中。

  野雞大學為何不怕曝光?

  假官網改頭換面繼續行騙

  2013年至2014年,“上大學網”曾先後公佈了3批共210所虛假大學,通過教育部和各地主管部門的查處,大批虛假大學被取締。今年,又有上百所虛假大學出現,有的屬於改頭換面更改校名行騙,有的則變換新網址保留舊校名。

  記者打開榜單上的數所假大學官網發現,這些貌似“高大上”的學校在名稱上與正規大學高度相似或借用其曾用名稱,其網站則抄襲正規高校往年簡介、盜用圖片文字,粘貼各種教育類新聞,編造學校訊息,並借助貼吧、論壇等發佈資訊和廣告,極具欺騙性。

  多次曝光後,一些虛假大學已被取締,有的則更換資訊繼續存在。此前,記者曾按官網地址探訪所謂的“北京科技師範學院”,當地居民稱“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學校”。被曝光後,這所假大學又出現在新一期的虛假大學名單中,更換了網址,變換了官網圖文內容,“校址”也由過去的“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北程莊”更換為“北京市燕京經濟開發區海油大街238號”。

  假大學如何讓人上當?

  設證書查詢營造“局中局”

  僅憑一個虛假網站如何招生行騙?記者了解到,虛假大學受害者大致分為三大人群:低分但很想上大學的高考生及其家長;因學歷門檻在報考、職稱、升遷、待遇等方面受限的在職或求職者;能力不夠學歷來湊、心存僥倖的低學歷人員。

  去年7月至今年5月,“上大學網”從各渠道收集到多份假證書價目表,發現多達千余所“大學”的畢業證或學位證在網際網路上流傳。“這些學歷明碼標價,180元至4500元不等,可任意選擇,最快1至2天即可到手,可讓‘文盲’一夜之間變成‘大專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一些電商網站上,這類店舖的生意很火爆。”“上大學網”內容總監諶江平説。

  諶江平介紹,虛假大學犯罪團夥分工明確,形成有組織的虛假畢業證書詐騙産業鏈。有人專門負責虛假網站的建設、設計、維護管理,錄入身份資訊、假證書編號等,有人負責偽造假證,還有人專門發展下線,兜售各種假學歷和文憑證書,以“低分錄取”“內部指標”為誘餌實施詐騙。

  為營造騙局,大多數假大學設置“局中局”:在其官網設置“學歷查詢”“證書查詢”“資訊查詢”等入口,給假學歷再造一個“假認證”。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資訊網是目前教育部指定的唯一的學歷查詢網站,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可利用其進行學歷查詢。

  假大學緣何屢禁不止?

  部分正規高校監管不嚴

  每年高考前後,總會曝出虛假大學欺詐事件,甚至像“北京科技師範學院”之類同一個校名年年存在,年年被舉報,但年年死灰複燃。

  今年,“上大學網”通過多家網站IP地址查詢第三方平臺逐一對118所虛假大學的網站域名查詢,發現絕大多數虛假大學的IP地址分佈于香港、美國、南韓等地,其中香港有80所。由於網路域名註冊、虛擬主機等獲取不受國界限制,網站數據可批量複製,建虛假網站成本低廉,極易批量“生産”,成為假大學極易死灰複燃的首要根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虛假大學招搖撞騙的手法其實很拙劣,騙術也並不高明,但網站行騙“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流動性強,當受害者察覺報警已逃之夭夭,監管、查處難度較高。

  一些專家指出,部分正規高校監管不嚴,以至於有些社會機構乾脆打著名校的旗號設立虛假的“分校”或“二級學院”,即使名稱被克隆、資訊被盜用,也不主動維權、澄清,也促成了虛假大學野蠻生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考生和家長相信“潛規則”存在也是假大學屢打不絕的重要原因。根據“上大學網”對虛假大學受害者人群分析,一部分人相信“花錢可以買文憑買學歷”是潛規則,稀裏糊塗上當受騙;另一類則是“明知故犯”,明知證書是假,但因為報考、升職、考核、落戶等利益驅使,甘願“花錢買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