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嚴打價格欺詐行為 明確電商連帶責任

  • 發佈時間:2015-06-25 07:45:45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素宏  責任編輯:王斌

  發改委嚴打價格欺詐 明確電商連帶責任

  出臺禁止價格欺詐新規,明確電商連帶責任,首頁虛構商家低價等將被視為欺詐主體

  虛構原價

  指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標示的原價屬於虛假、捏造,並不存在或者從未有過交易記錄。

  虛假優惠折價

  指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標示的打折前價格或者通過實際成交價及折扣幅度計算出的打折前價格高於原價。

  價格承諾

  指經營者以商業廣告、産品説明、銷售推介、實物樣品或者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對商品價格作出的具體確定承諾。

  第三方網路交易平臺有下列情形之一,認定第三方網路交易平臺構成價格欺詐行為的主體:

  ●在網站首頁或者其他顯著位置標示的某網路商品經營者所銷售的商品價格低於該網路商品經營者在商品詳情頁面標示的價格的。

  ●聲稱網站內所有或者部分商品開展促銷活動,但網路商品經營者並未實際開展促銷活動的。

  ●提供的標價軟體或者價格宣傳軟體等強制要求網路商品經營者進行虛假的或者引人誤解的價格標示的。

  (來源:國家發改委關於《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有關條款解釋的通知)

  多家電商近日發起一大波促熱潮,“優惠折價”等促銷語鋪天蓋地,這些用詞以後可能要慎用了。6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文解釋新實施的《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有關條款,對“虛假優惠折價”等作出詳細解釋。

  無銷售記錄産品促銷不得用“原價”

  對比此前的規定,此次國家發改委針對規定的説明條款更多、更詳細。新規説明條款對“虛假優惠折價”“虛構原價”等有了更全面、詳細的解釋。市場人士認為,“原價”、“原售價”、“成交價”以後在促銷活動中要慎用了。

  新規指出,“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成交,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如果前七日內沒有交易,以本次促銷活動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作為原價。

  同時,新規還要求,應當準確標明被比較價格的含義,且能夠證明標示的被比較價格真實有依據。另外,經營者對未銷售過的商品開展促銷活動,不得使用“原價”等類似概念,誤導消費者認為該商品在本經營場所已有成交記錄。

  對於商家熱衷的贈券、積分返利,按照新規,附加使用條件要在贈券或者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明確標示。

  明確電商平臺連帶責任

  此次新規也提到了電商平臺的連帶責任。第三方電商平臺首頁虛構商家低價、虛構商家促銷活動、強制平臺商家虛假標價,第三方電商平臺都將被視為價格欺詐的主體。

  新京報記者發現,濫用參考價格的問題存在於不少電商平臺。新規出臺後,各家電商的執行力度不一。

  據媒體報道,遭遇職業打假人舉報,被北京市發改委罰款50萬元的一電商平臺已經悄然撤去了“原價”等類似參考價格的説法,只標明市場價。

  昨日,記者在另一電商平臺上看到,某剃鬚刀品牌父親節促銷活動打出了“3件6折、2件7折”的宣傳語,點擊進入後發現,對比以往,每一件商品有哪些優惠都在産品陳列頁面有清晰的標誌。此前,不少商家每件商品的促銷資訊只有點擊商品、在下一級頁面上才能看到。

  不過,仍有電商平臺並未作出相應調整。

  昨日,記者點擊一家電商平臺“女士服裝”頁面,首頁“限時搶”一款標明“市場價”689元的皮膚防曬衣“搶購價”為79元。這款商品所謂的“市場價”無任何參考定價依據以及交易記錄和價格。 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 延展

  電商涉價格欺詐屢受罰

  年中大促、雙十一購物節、雙十二促銷季,隨著電商發展,越來越多電商平臺打造出了全民狂歡式的購物節日,但漫天促銷的背後,也埋藏諸多陷阱。作為價格監督的兩個主要部門,發改委和工商局也針對電商價格問題屢出重拳。

  電商價格欺詐罰款太低?

  在以往發改委通報的案例中,傳統商貿流通行業佔大頭。而近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處罰的對象也開始涉及越來越多電商。

  早在2012年,多家電商發起的“8·15”電商價格戰就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的注意。2012年9月5日,發改委表示初步查明多家電商涉嫌價格欺詐,處罰勒令涉及電商自查、整改。據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三家電商開打價格戰後,一些媒體和網民反映,有的電商存在欺詐消費者的問題,發改委也接到群眾舉報。

  據媒體報道,因涉嫌價格欺詐,近日北京發改委給予一電商警告和50萬元的行政處罰。

  記者查詢市工商局下屬的北京市企業信用資訊網發現,在以往針對電商價格欺詐的處罰,罰金一般在50萬元以內。

  按照2010年修訂實施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五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有業內人士認為,與電商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省下的千萬級別的廣告費用相比,較低的處罰對電商難以起到震懾作用,犯錯成本太低很難避免“明知故犯”的情況。

  “價格欺詐越來越隱蔽”

  “很多平臺不再顯示交易記錄和交易價格了,價格欺詐行為不但沒有被遏制,反而變得越來越隱蔽。”職業打假人王海告訴新京報記者。

  去年“雙十一”期間,新京報曾報道,陳先生向客服反映一款大衣虛抬價格,陳先生查詢成交記錄發現,在顯示出的157條月成交記錄中,只有3條不是“雙十一”當天的交易,而11月2日至11日期間的交易記錄完全沒有。

  交易記錄不完整是此前多個平臺存在的問題,而如今,交易記錄及價格從多個電商平臺消失了。

  王海稱,自從他去年舉報某著名電商平臺價格欺詐之後,近來他發現,多個電商平臺都沒有交易記錄和交易價格了,這樣會讓價格欺詐行為更隱蔽,讓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資訊更不對稱。 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 律師説法

  新規有望推進電子商務立法

  對於此次出臺的禁止價格欺詐新規,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孟慶國認為,這次規定的出臺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針對電商發展、不規範促銷資訊氾濫作出的調整,在實踐中,法律的制定往往落後於市場發展。

  從法律效力上來看,孟慶國稱,發改委出臺的規定對商家也具有一定約束力,在不違反上位法的條件下,對以往法律規定的空白有補充作用。

  對於業內呼籲已久的電子商務法,孟慶國表示,儘管電子商務立法尚未落實,不過這次發改委新規在一定程度上有實驗意味,根據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作出規範、提出應對措施,積累一定經驗後,可以提出立法建議,上報國務院、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