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保健品陷阱抓老年人恨病心理 為何上當的總是他們

  • 發佈時間:2015-04-27 16:41:06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賈曉宏  責任編輯:金瀟

  認幹閨女

  一聲“媽”喊沒了2萬元

  很多人都在小區裏見識過保健食品或醫療器械體驗店,這種體驗店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熱情。今年70歲的王阿姨曾經是社區體驗店的一名忠誠“粉絲”,這種忠誠持續到她從店裏買回來一張價值2萬元的床。

  王阿姨住在城北的一個大社區。有一年,社區裏面開了一家體驗店,店裏擺放了很多張有治療功能的床。“這種床,能治療頸椎病、腰椎病,能治療腿疼,還能治療高血壓。”社區裏的好多老年人都去體驗了,有人告訴她説,在床上躺一躺,高血壓都治好了。王阿姨也有高血壓,她心想,這要是能治好了,今後也少給孩子添麻煩,於是王阿姨拉著伴兒一塊去體驗了。

  第一次進店,她就覺得來對了:這裡的姑娘們真熱情。“你知道嗎,小姑娘都不喊我阿姨,管我叫‘媽’。”銷售人員一聲聲“媽”喊得特別親切,王阿姨覺得這些小姑娘們比自己的兒子強多了,“兒子雖説和我住在一起,可一天到晚也見不著人。”王阿姨讓小姑娘照顧得特別舒服,幾天之後,到體驗店來躺一會兒成了她每天的精神寄託;有一段時間,王阿姨甚至想認銷售員當自己的幹閨女。

  體驗了一個月左右,王阿姨覺得這器械太好了,必須要買回家,再説自己的“幹閨女”也勸她買一台設備,“回到家裏可以隨時躺著。”於是,2萬元花了,設備搬回了家。兒子知道後急了,“幾聲‘媽’就喊走了2萬元,這錢掙得也太容易了!”

  發揮餘熱

  “特聘顧問”花光積蓄

  關老爺子退休前是一家科研院所的老專家。退休後,平時朋友就不多的關老爺子更不愛出門了。老伴兒迷上了聽“講座”,買保健食品,經常和社區裏的老人們一塊兒坐著保健食品公司提供的免費班車去郊區免費聽健康講座、免費吃自助餐,有時候老伴兒會捎帶手還買點保健食品回來。剛開始,關老爺子對老伴兒的做法還嗤之以鼻,覺得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後來,他實在無聊,和老伴兒一起去聽了一次課。

  敏感的銷售人員了解到老人退休前是一名專家,立馬提議:您來給我們做顧問吧!別看關老爺子不愛和人打交道,但對小夥子的提議特別滿意,“我能發揮餘熱啊!”於是,老人成了保健食品公司的“特聘顧問”。幾次聽講座、幾次洗腦之後,關老爺子比老伴兒更瘋狂,買保健食品時也不能顯得自己小氣,一定要買夠療程。

  不同保健食品公司的銷售員好像互相通氣,他們很快知道了關老爺子“喜歡”當顧問,於是,老人成了好幾家保健食品公司的顧問。家裏的保健食品堆滿了一面墻,很多保健食品買回來之後直接靠墻站,從來都沒有吃過。

  老人的孩子在國外。去年,孩子打來電話讓他到國外住段時間,提醒他先在國內看看牙,“國外看牙實在太貴。”老人支支吾吾一直推著沒去看牙。後來,孩子逼問急了,老人才説了實話:每個月工資都買保健食品了,名下的儲蓄存款也都取出來買了保健食品,“粗略估算,至少花了30萬元。”

  宣傳陷阱

  抓住老年人“恨病”心理

  誰最相信保健食品?老年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此前曾經發過提示,呼籲老年人在購買保健食品時要注意非法宣傳陷阱。國家食藥監局提醒説,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廣告往往誇大産品功效,含有“絕對化”用語和不實承諾,聲稱可以治療某種疾病,使用“徹底根治”、“藥到病除”等用語,或者以“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無毒副作用”等承諾,欺騙、誘導老年消費者。老年人往往非常“恨病”,保健食品銷售人員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老人想聽什麼就説什麼。”

  一些不法商家辦了很多健康講座,實際上這種健康講座是“幌子”,邀請一些貌似專家、教授和老中醫現場進行“養生”講座,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盲目信任這些所謂專家,選購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保健食品銷售現場還經常會有“贈藥”、“免費試用”、“發放小禮品”、“抽獎”等促銷方式,這也是吸引老人不加選擇地購買保健食品的利器,促銷現場往往氣氛熱烈,老人看別人都買,就覺得不買就是吃虧,不知不覺中被“洗腦”,從而購買産品。

  專家分析:

  四大因素導致

  老年人被忽悠

  他們最關心健康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老年人?中日醫院心理諮詢門診副主任心理師王彥玲説,老年人是最關心健康的群體。“隨著人逐漸衰老,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王彥玲説,年輕人可能也關注健康,但健康不是他們生活的核心,“年輕人要忙事業,要照顧孩子……”對於老年人來説,隨著他們退休後逐漸退出社會生活,隨著兒女單飛,健康就成了他們生活的重心;保健食品的“功能與定位”恰恰與他們的生活重心相吻合。

  王彥玲説,其實老年人將健康作為生活重心,一方面是自己想延年益壽,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能夠給子女減輕負擔。“他們確實面臨著各種疾病,有些疾病真的是不能根治,但老年人出於延年益壽的願望,往往選擇相信會有靈丹妙藥。”

  “人都怕死”。回龍觀醫院老年科主任尚蘭説,老年人多多少少有一些軀體疾病,他們從心底裏希望保健食品能夠解決他們所有的健康問題,保健食品銷售人員的各種推銷説辭往往迎合了他們的這種心理。

  他們有從眾心理

  尚蘭説,人們普遍有一種“從眾”心理,老年人也不例外。有些時候,老年人去社區體驗店體驗,或者購買某種保健食品,也是“隨大流。”“你看鄰居們都去了,我也想去看看。”“你看別人都吃保健食品,聽説效果好,我也想吃。”有的時候,老年人買了一堆保健食品回來,真正能用上的不多,很多人都是在銷售現場熱火朝天的氣氛下,“從眾心理加上攀比心理,再加上被‘忽悠’得想佔點‘小便宜’,從而導致了激情消費。”

  尚蘭説,目前的老年人在年輕時接受的健康教育普遍不夠,這也是他們面對一些過度宣傳的保健食品沒有抵抗力的原因之一。如果老年人了解的健康知識多一些,不良保健食品推銷商的“忽悠”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他們太孤獨寂寞

  為什麼一聲“媽”會喊走2萬元?其實這不僅僅是老年人單純的關注健康,還有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老年人太寂寞。

  尚蘭説,現在多數老年人都不和兒女住在一起,他們的生活實際上非常寂寞。“老年人睡眠越來越少,每天早早就醒了,時間太多,無所事事,無處打發——也不能每天都去一趟菜市場啊。”有一位老人在就診時告訴尚蘭,她實在沒地兒遛彎了,早上起來後就出門坐上第一班公共汽車,“來哪輛坐哪輛,一直坐到終點站,然後再從終點坐到起點,再從起點坐回到家裏……”這是腿腳利落老年人的生活。如果一個老人腿腳不好,再趕上家裏住著老房子沒電梯,就更可憐了,有些老年人甚至一週都不下樓。

  王彥玲説,她在諮詢中曾經遇到過老年人堅持要把房産送給保姆的案例,兒女覺得不可理解。實際上,就是老人太寂寞了,但保姆對老人關愛有加。王彥玲分析説,現在很多保健食品銷售人員或者器材體驗店都打出了“親情牌”,銷售人員非常熱情,他們給予老年人的關愛是兒女不能比的;而老年人在得到這種關愛後,警惕性會有所降低,相對來説就容易上當受騙。

  他們判斷力下降

  一個人進入老年後,衰老的不僅僅是關節、肌肉、皮膚、血管……實際上,大腦也在衰老,相應的人的智力、認知能力、判斷能力等都在下降。王彥玲説,有些人老了之後性格上的缺陷會變得越來越突出,“比如有些男人年輕時比較倔,老了之後就越來越固執,變成了‘倔老頭’,別人説什麼都聽不進去。”有些老年人退休後,就退出了社會生活,接觸面變得越來越窄,知識更新速度慢。“這也會影響他們的判斷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