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網購熱點藏"痛點" 電商競爭亟須法律監管

  • 發佈時間:2014-11-14 09:2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龍

  24小時,僅天貓平臺就有571億元銷售額,“雙十一”這場中國乃至全球最大規模的商業促銷活動,讓消費者“快樂並痛著”,而從商標之爭到“打臉廣告”,各種競爭亂象也充斥其中。如何消除網購“痛點”、規範電商市場,成為無法回避的話題。專家認為,鞏固消費“新常態”,既需要業界共勉,超越“電商草莽時代”,也需要完善法律監管,促其健康發展。

  網購“快感”背後有“痛點”

  11日剛走過38分28秒,天貓便創下成交100億元的記錄,比去年快了5個小時,全天天貓銷售額達571億元,同比增長57.7%,其中線上交易佔42.6%。而蘇寧易購也宣稱,截止到11日18點,蘇寧易購整體銷售件數同比增長487%,開放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735%。

  在“雙十一”網路狂歡中,商家與“光棍”再次創造了消費奇觀,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從中享受到了“快感”。據中央網信辦資訊化發展局的分析,今年“雙11”參與的人數、企業和國家地區規模空前,“雙11”已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規模的商業促銷活動。

  然而,今年“雙十一”引人關注的,除了再創新高的交易額,還有夾雜其間的電商大戰。蘇寧易購在紙媒上刊登6則用語粗俗的“打臉”廣告,相關微網志話題當日閱讀量達到1億多人次,引發了4.5萬條討論,成為網購之外的網路熱點話題。

  這些廣告走紅正是戳中了網購的幾大“痛點”:價格藏貓膩,消費者與商家資訊不對稱;快遞變慢遞,消費爆棚造成的物流高壓;品質難保證,低價誘惑隱含購物風險;隱私被洩露,網路誠信體系缺乏監管;秒殺搶購潮,集中購物影響工作生活。

  蘇寧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告創意確來源於對“雙十一”消費“痛感”的把握。然而,這些“痛點”似乎沒有影響人們的消費熱情。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電子商務投訴達到5萬多起,同比增長21%。因電商企業誠信缺失和部門監管不力,消費者對網路售假、資訊洩露、退換貨受限等問題投訴一直居高不下,而“網購節”更是投訴的高發期。

  “往年‘雙十一’過後消費投訴都會大增,今年可能仍將延續。”南京市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在事前相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但“購物節”後暢通投訴渠道、積極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仍是他們的重要工作。

  電商競爭有“口德”更需法治思維

  今年“雙十一”電商大戰其實早在11日之前已經打響。“雙十一”商標之爭後,京東促銷廣告把天貓“雙十一”字樣打開工賽克。業內人士認為,“打臉”廣告是蘇寧針對天貓做的“黑”公關。

  日前,天貓被曝要求商戶退出蘇寧“O2O購物節”,否則將取消商戶參加“雙十一”的主場資格甚至下架,而蘇寧則稱將適時採用市場手段回擊。蘇寧廣告中的“laoma”、“TM”等字樣,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老馬(馬雲)”“天貓”,戳“痛點”蘇寧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網購銷售額面前退而求線下人氣。

  今年“雙十一”電商競爭背後是市值之爭。“口水戰”在11日當天白熱化,天貓現場直播銷售額變化、蘇寧微信推送銷售“戰報”,滾動式的“捷報”背後牽動的其實股價和資本市場格局。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分析認為,今年多個電商先後上市,“雙11”市場份額的分食能力將影響電商的市值。

  自戳“痛點”成為今年“雙十一”電商競爭的關鍵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認為,價格藏貓膩、快遞變慢遞、品質難保證等是電商銷售中面臨的共同的問題,這些“痛點”不應成為相互攻擊的口實,而應該成為共同完善的著力點,否則如此“互黑”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然而,今年“雙十一”最大的爭議也來自電商的競爭方式。有網友表示,在各種公關廣告中,普通消費者看不到背後的市值之爭,卻看到了“你丫”“TM”等粗俗話語。江蘇劉洪律師事務所王明鑫律師認為,這類廣告有明顯暗示,涉嫌貶低其他經營者。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剛則認為,這些廣告要説成攻擊很難,但如此粗俗的話語夾雜在紙媒嚴肅時政報道中間確實不妥。

  爭論之下,人們似乎也形成了相對一致的意見——面對“雙十一”這樣的“中國式購物”,需要更有口德更懂法治的“中國式電商”。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雙十一”不僅暴露了電商的無序競爭,也凸顯了電商交易量游離于法律監管之外。東部某市海關的數據顯示,某跨境電商平臺公司的出口業務中有99.4%發的國際郵政小包,這意味著只有0.6%的出口通過了海關的查驗、收稅。因此,隨著中國電商勾連起內外市場,管理網路貨物流還需更多法治思維。

  加強監管 有序發展適應“新常態”

  為化解網購“痛點”,今年“雙十一”前夕,國家工商總局等相關管理部門曾約談各大電商。12日,中央網信辦監測認為,今年“雙十一”的一大特點就是更加注重消費者利益保護,各大電商企業在産品品質保障、物流保障、技術保障、售後服務、改善消費者體驗等方面較往年顯著加大了力度。

  據中央網信辦資訊化發展局分析,今年“雙十一”參與的人數、企業和國家地區都規模空前,“雙十一”已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規模的商業促銷活動。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網際網路式銷售已成為消費和零售業的大趨勢。這樣的全民消費熱點,需要相關部門常態化的監管和引導。

  “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公關行為應當有更細緻的規範。”趙佔領認為,網際網路消費從規模效應向價值效應的轉向已十分明顯,消費者也將更趨理性,規範市場競爭、完善法律監管,才能鞏固消費新格局。

  近期,中央網信辦資訊化發展局局長徐愈表示,中央網信辦將聯合相關部委,加強電子商務和網路購物的統籌推進工作,促進電子商務創新和網路購物健康發展。其中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加強市場監管,進一步規範網路市場秩序,引導電子商務企業良性競爭和有序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