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謠言致康師傅蒸發數十億元 監管部門抽檢産品沒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8-06 15:36: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劉元旭 劉林 羅捷  責任編輯:金瀟

  近日,一段“台灣良心導遊向大陸游客揭露康師傅驚天內幕”的視頻在網上瘋傳,包括部分大V在內的網友紛紛在微網志、微信朋友圈轉机發。“康師傅在大陸使用的餿水油是台灣的56倍”的消息一齣,讓相關企業陷入輿論漩渦。隨後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緊急對外發佈聲明,稱該視頻屬“惡意中傷”,已向警方報案。

  康師傅位於遼寧、湖北等地的生産基地監管部門接受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並未發現康師傅使用餿水油問題。然而,就是這段短短兩分多鐘的視頻在網上影響人數超過300萬,康師傅公司股價從3日至4日連續下跌,市值損失超過30億港元。這場軒然大波背後透露出的問題值得深思。

  康師傅陷“餿水油”漩渦 監管部門回應稱“未發現”

  這段名為“台灣良心導遊向大陸游客揭露康師傅驚天內幕”的視頻只有短短兩分多鐘,拍攝地是在一輛大巴車上。視頻中,一位操著台灣腔、自稱是導遊的女子,向車上的遊客説:“康師傅在大陸使用的餿水油數量是台灣的56倍。這個新聞大陸有報道嗎?沒有,但台灣知道。”同時,還呼籲抵制康師傅。

  消息一齣,不少網友甚至微網志大V紛紛轉發,在網上傳得沸沸颺颺。儘管康師傅方面隨後迅速做出回應,稱針對“惡意中傷”的行為已向警方報案,但該視頻內容仍在網上繼續擴散。

  眾説紛紜中,真相究竟如何?記者聯繫了康師傅多個生産基地所在地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産監管處朱姓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全省對油炸食品、方便食品生産企業的監管力度非常大,先後開展了兒童食品專項監督抽檢、含鋁添加劑專項監督檢查,特別是去年台灣“餿水油”事件曝光後也加大了對康師傅生産基地的監督抽檢力度。今年以來共抽查了康師傅品牌11個批次的速食麵産品,沒有發現問題,同時對企業生産原材料、生産過程的日常巡查檢查中也未發現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問題。

  “如果企業在生産過程中使用了所謂的‘餿水油’,那麼通常會在産品的重金屬含量、氧化值等指標上有所反映,從抽檢情況看沒有發現。”他説。

  瀋陽頂益食品有限公司是康師傅主要生産基地之一。瀋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市、區兩級食藥監部門近幾年對瀋陽頂益食品有限公司進行日常巡查檢查、突擊性飛行檢查、産品品質監督抽檢情況看,産品原料進廠驗收、生産過程式控制制和産品出廠檢驗控制嚴格,未發現存在違法行為。2014年1月份至今年7月底,共抽檢該企業速食麵産品22批次,經檢驗全部符合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標準。最近針對社交媒體中出現的關於康師傅在大陸使用餿水油的傳言,瀋陽市、區兩級食藥監部門聯合對該企業開展一次飛行檢查,對其原料庫房、原料油罐、配料間進行了實地詳查,對其原料進廠的電腦臺賬進行了核對,發現其使用的原料油脂均採購自大陸地區正規食品生産企業,且每批次索要産品檢驗合格報告。無論庫房現場還是電腦臺賬中,均無來自台灣地區的原料油脂。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對全省範圍內生産的糧食及糧食製品進行了抽檢,涉及康師傅速食麵的共有4個批次的産品,結果均為合格。

  食品安全謠言多 社交媒體成傳謠溫床

  事實上,此次也並非康師傅第一次陷入“餿水油”風波之中。早在2014年10月,由於台灣檢方查獲頂新集團旗下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案件,波及下游上百家食品企業,同為頂新集團旗下企業的康師傅公司食品用油情況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針對公眾疑問,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佈消息稱,2013年以來大陸沒有從台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然而時隔不到一年,同樣的“餿水油”質疑卻捲土重來並迅速發酵。

  仔細觀看這段冠以“驚天內幕”的視頻可以發現,“台灣女導遊”並未拿出真憑實據,也沒什麼有力的資訊佐證。但就是這樣一段視頻,卻掀起了能量巨大的衝擊波。在刨根問底追問真相的同時,背後暴露出的問題也值得深思。

  在食安信心脆弱如紙的當下,微網志、微信正在成為一些謠言傳播的“放大器”,食品安全領域一些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為謠言的資訊屢屢被轉發,更有甚者一些網民為博取眼球甚至“編謠傳謠”。

  在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發佈了《中國網民食品安全認知研究報告2015》。該報告指出,2012年至2014年的食品類安全事件中存在著15.93%的虛假資訊。

  “一段並未提供真憑實據的視頻,卻能在網上引起一呼百應的輿論關注,充分説明公眾食品安全信心依然十分脆弱。”天津市社科院輿情所所長王來華説。

  一觸即碎 脆弱食安信心如何維護?

  專家認為,對於監管部門來説,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織密監管網路,填塞監管空隙,做實監管舉措,從嚴從重打擊一些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同時,針對社會輿論的關切,也要第一時間發佈權威資訊,增強資訊透明度。

  王來華表示,食品生産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關係往往是脫節的,這種不對稱的關係就會産生資訊真空,也是謠言産生的溫床。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力度,用更全面的資訊展示食物生産過程,對社會焦點及時回應,這樣才能有效消除這種資訊的不對稱性,恢復群眾信心。

  而作為社會公眾,一方面要勇於揭露和舉報食品生産者的違法違規問題,另一方面,要保留一份獨立判斷能力,守住資訊發佈或轉發的底線,不要把道聽途説、缺乏證據的資訊當成新聞來傳播。

  記者採訪了解到,儘管國家對網路傳謠行為採取了嚴厲的打擊措施,然而網路“微傳播”仍然亂象紛紛。天津九河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月明説,從接觸的維權案件看,微信是以點對點傳播為主兼具小範圍的點對面傳播,資訊多在熟人之間互相傳播,更容易讓接受者相信。其具有精準傳播和快速擴散的優勢,傳謠的殺傷力更大但卻成本低、維權難,打擊網路傳謠必須進一步加大對微信傳謠的治理力度。

  “對網友來説是動動手轉發或者罵兩句的事兒,對企業來説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天津市一位食品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這根弦高度緊繃的今天,微信、微網志上一個不值得推敲的謠言都會影響行業的發展。

  據康師傅方面表示,這段揭露視頻在網上影響人數已超過300萬,公司股價從3日至4日連續下跌,市值損失超過30億港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