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小米抄襲風波不斷 急於投資建生態鏈王國

  • 發佈時間:2014-12-29 13: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元元  責任編輯:時習

  雙面小米

  對於小米來説,智慧手機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但手機利潤較低,如何利用這些成熟的用戶資源去賺錢,是它現在的方向

  2014年12月14日第十三屆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直接向小米開炮,抨擊“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是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事情緣起于一年前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同臺領獎的董明珠和雷軍[微網志]曾上演一場“10億元賭局”,賭注是5年內小米營業額擊敗格力。彼時,雷軍在現場信心滿滿地説:“小米是中國創造,格力是中國製造,所以小米必勝。”

  不過,從2014年以來小米經歷的種種風波來看,“中國創造”一説著實值得商榷。

  就在董明珠炮轟雷軍的4天前,日本家電廠商巴慕達(Balmuda)公開指稱,小米新發佈的空氣凈化器嚴重抄襲該公司旗下産品,並稱要訴諸法律。

  “小米樹立了較好的品牌形象,但真正在硬體方面的研發和創新並不多。”一位國産手機廠商負責人梁偉明(化名)對《瞭望東方週刊》説。

  抄襲風波

  對於巴慕達的“抄襲”指斥,小米回應稱,産品並沒有抄襲任何企業的專利設計及技術。但從網友貼出的兩款産品對比圖來看,小米所説的“完全不同的設計”説服力不強。

  “抄襲”始終是小米不斷被指責的“一宗罪”。電子産品發燒友郝俊説,2013年,當小米發佈第三代手機時,他就發現該手機外形與諾基亞[微網志]Lumia920極度相似。而一年後小米發佈的第四代手機,外觀設計又與諾基亞Lumia930相似。

  “雷軍一直説小米手機[微網志]是中國創造,那你創造的是哪一部分,是晶片還是系統?”在梁偉明看來,小米常説的創造無非就是手機選材如何,和蘋果的創新根本無法相比,甚至連“中華酷聯”(即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都比不上。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其對蘋果的模倣,無論是産品發佈會還是機型的名稱,乃至手機外形。也因此,小米手機被粉絲捧為“中國版蘋果”。

  2014年10月,當蘋果總設計師Jony Ive在一個公開場合被問到如何看待小米和它的一個非官方口號“中國的蘋果”時,他説:“我會覺得有些刺耳。你做了七八年努力,被別人簡單複製,這是剽竊和懶惰。”

  在此前兩個月,小米發佈的MIUI 6作業系統就被指責抄襲蘋果iOS 7的扁平化設計風格。手機網站PhoneArena甚至專門發文,指控小米從蘋果的設計中獲得了靈感——如半透明、毛玻璃效果的背景和壁紙。

  此外,小米即將發佈的一款全金屬滑鼠墊也被一家小廠商iQunix指責為抄襲——兩者的産品幾乎一模一樣,包括尺寸。

   專利缺陷

  就在小米忙於應付空氣凈化器産品的抄襲風波時,國外媒體報道稱,愛立信已在印度起訴小米專利侵權,並提出訴前禁令,要求在解決此糾紛前小米不得在印度銷售相關産品。

  2014年12月11日,愛立信發表官方聲明稱:過去三年多一直嘗試與小米公司就其符合GSM、EDGE和UMTS/WCDMA標準的産品的專利許可授權事宜誠懇對話,但小米拒絕以任何方式回應。

  次日,小米宣佈“被迫停止銷售設備,直至接到來自新德里高級法院的進一步通知”。

  其實,小米在此時遭遇一系列的專利糾紛,與高通不無關係。

  2013年底,國家發改委以涉嫌市場壟斷對國際晶片巨頭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儘管目前相關部門還未對外公佈該案的處理結果,但外界普遍肯定的是高通此前一直備受詬病的專利“反授權協議”做法將被終止。

  “以前,那些並無專利積累的手機廠商可以利用高通撐起的專利保護傘,用較少的技術研發,獲得最大的專利使用權。”易觀國際[微網志]市場分析師楊帆告訴《瞭望東方週刊》,該做法的終止意味著,那些一貫依靠該協議無償使用其他品牌專利的手機廠商將失去靠山,小米首當其衝。

  易觀國際給本刊提供的數據顯示,國産手機方面的專利主要集中在華為、中興手裏,其中華為的專利為17840件、中興為19958件。

  “此前因為高通在晶片市場的壟斷地位,很多擁有專利的公司即使有想法也無能為力,而一旦這個協議被取消,這樣的格局就會發生變化。”梁偉明説。

  2014年11月,有消息傳出中興等手機廠商針對專利侵權一事,向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發送律師函。而當事雙方均未正面證實該事件。不管消息是真是假,這意味著國産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戰已經無可避免。

  不過,從小米的反應來看,一些廠商顯然已經意識到專利問題的嚴重性。2014年11月6日,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簽署《SDR1860平臺技術轉讓合同》,將SDR1860平臺技術以1.0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許可授權給後者,同時雙方還將合作致力於4G多模的SOC系列化晶片産品設計和開發。而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正是小米旗下的晶片公司。

  “專利問題是小米麵臨的一道坎,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成為沉重的包袱。不僅在國內,在其進軍國外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阻礙。”梁偉明説。

  投資佈局

  2014年12月14日,美的宣佈與小米科技[微網志]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美的稱,雙方將在智慧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網際網路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的合作。

  這也正是小米的意圖所在,小米希望通過手機將家庭中的硬體設備連接在一起,以打造一個圍繞小米手機(平板)、電視(盒子)、智慧路由器這三類核心硬體的周邊硬體生態鏈。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小米生態鏈旗下的企業數量已達25家,包括小米手環(華米)、小米移動電源(紫米)、空氣凈化器(智米)、活塞耳機(加一)、攝像頭(小蟻)、 智慧血壓儀(九安)等産品。不過,這並不是雷軍的目標。按照他的説法,小米準備在智慧硬體領域複製100家這樣的企業。

  “對於小米來説,智慧手機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但手機利潤較低,如何利用這些成熟的用戶資源去賺錢,是它現在的方向。”業內人士吳偉説。作為國産千元智慧手機的開拓者,小米一直以低價模式吸引用戶關注,但這種模式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利潤微薄。根據小米對外發佈的數據,2013年收入265.47億,凈利潤3.47億元,利潤率只有1.3%。

  “現在到該賺錢的時候了。”吳偉説,2014年,小米的這種意圖佈局更加明顯。2014年初,小米以2000萬美元投資金山旗下游戲研發工作室西山居,由此拉開了大規模投資的序幕。

  據本刊記者統計,小米在最近3個月時間內至少完成了9樁千萬元級別以上的投資案,平均10天一樁,總金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

  就投資的領域來説,小米涉及地圖、影視、智慧家居、網際網路金融、移動安全、新媒體、電商、手遊等多個行業。甚至還有消息稱,小米會投資生産基於MIUI系統的汽車。

  “小米現在做的事情是以前有些手機廠商做過的,但是都沒有成功。”在梁偉明看來,多領域投資並非好事。

  吳偉也認為,雷軍的想法是建立一個生態鏈王國,所以急於投資,“但是建立一個體系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不是靠錢來積累的,盲目跟風的投資很可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