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抄襲是一粒老鼠屎

  • 發佈時間:2014-12-09 09:35:0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國春秋

  □ 胡立彪

  有兩種模倣讓人無語,一是明説了要模倣誰卻倣得不像,如近日河南駐馬店第一屆“國際名人蠟像展”上被“玩壞”的范冰冰;一是根本不想讓人知道是在模倣卻像得如同雙胞胎,如剛剛閉幕的廣州車展上被認為與捷豹陸虎攬勝極光有著95%以上相似度的江鈴陸風X7。兩者的槽點雖有不同,但其手法之拙劣,製造噁心觀感能力之強,卻難分伯仲,一個德性。當然,考慮到後者存在噁心人的主觀故意,其所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更嚴重一些。

  對於陸風X7山寨極光這一被認為是此次廣州車展最具吸睛效果的事件,國內業界和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給出負面評價。國外業界的態度更鮮明,指責陸風X7是赤裸裸的抄襲。如德國《商報》以“源自山寨工廠的中國極光”為題報道了此事,毫不客氣地批評這是“中國本土車企的抄襲癖好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再次爆發”。

  “抄襲癖好”“再次爆發”這話説得夠難聽,卻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回頭看一看,力帆320模倣寶馬mini、雙環推出酷似寶馬X5的ceo、比亞迪M6翻版豐田普瑞維亞、奇瑞QQ拷貝通用Spark……這些曾經引起社會關注的涉嫌抄襲的醜聞,一樁樁一件件,都曾讓中國汽車業的顏面不好看。

  中國車企為何有這種不良癖好呢?業內一般會給出以下3個原因:首先,山寨他人,可以省去許多研發成本,降低市場風險。眾所週知,任何一款能夠獲得很好市場口碑的車型,都是經過反覆設計研發及汲取失敗教訓才最終成功的,代價十分巨大。極光、Q5、X1等車型能取得驕人的銷量,背後是車企在它們身上下了足夠多的功夫和成本。被市場證明成功的車型讓其他車企看著眼紅,為了能沾上它們的光,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山寨,雖有被罵抄襲甚至被投訴的風險,但相比自己設計研發的投入和産品投向市場沒準的冒險,還是值得的。

  其次,山寨可以引發社會關注,為車企賺得人氣。即使陸風高層不承認抄襲,但他們肯定預判到X7面世會引發抄襲非議。而這種“非議”恰恰是陸風希望看到的,因為登上媒體成為關注焦點必然會提高車型的知名度,這可以等值于一次免費的宣傳。有人説,“中國汽車不怕別人議論,就怕別人不議論”,其意正在於此。況且,知名度事實上總能與銷量聯繫起來(當年比亞迪F3模倣豐田花冠就獲得非常不錯的市場效果),這對於一直處於不利局面的中國車企來説,就更具誘惑力了。如果在山寨和破産之間做出選擇,當然是選擇前者了。

  第三,山寨行為本身在國內市場名聲還沒那麼差,山寨貨有著巨大的存在空間。倣冒的LV包有人買,倣冒的蘋果手機有人買,倣冒的汽車也有人買。X7如此類似極光的整車造型讓潛在的消費者的範圍一下子就鎖定在了“心懷路虎夢,兜揣陸風錢”的車主身上。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等到陸風X7正式上市後,會有一撥兒車主把陸風的標換成路虎的標,就像當年有人把中華尊馳搞成寶馬、把比亞迪S6搞成雷克薩斯RX一樣。有網友調侃:“到時候滿街跑的都是陸風,誰還記得極光?開極光的怕是連門都不敢出,別人都以為開的是陸風呢!”這麼説吧,只要國內喜歡窮得瑟的消費者存在,山寨貨就有生存的市場基礎,汽車抄襲行為就不會停止。

  然而,並非什麼事情都可以在“存在即合理”的幌子下找到其合法性,抄襲這種為人不齒的惡行當然也不會長久。有論者指出,中國汽車産業競爭已過中場,主流自主品牌車企也度過了生存期依靠山寨的原罪階段,主流自主車企也面臨都需要保護自己智慧財産權的時候,因而,無論是政府和輿論都會傾向於向山寨現象説“不”了。抄襲是一粒老鼠屎,是時候把它撿出來,免得毀了中國汽車業這鍋熬製不易的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