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國家放開了網際網路藥店B證和C證的審批,網際網路藥店進入門檻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處方藥網售並不在“解禁”範圍內,按照現行規定,消費者能從網上藥店直接買到的僅限于OTC藥品、保健品、計生用品等。不過,雖然網售處方藥的禁令至今仍未放開,但不少市民反映,在網上藥店購買處方藥毫無難度,連處方都不用就能買到。事實是否果真如此?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在多個大型網上藥店親身體驗。
記者調查
多家網上藥店無須處方也能買到藥
羊城晚報記者隨機下載了多個醫藥電商APP,發現在這些APP上,均能看到不少處方藥。
在“1藥網”上,記者隨機點開了一款抗生素藥“阿莫西林膠囊”,藥品下方明確標識著“本品為處方藥,購買時需憑醫生處方,請向藥師諮詢了解詳情”。跟買OTC藥品不同,該款藥品不能直接放進購物車,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諮詢醫師”的選項。點擊之後,會彈出一個聊天窗口,出現一位自稱壹號大藥房的醫師,該醫師詢問記者買藥的緣由。聽到記者“曾經用過”的回答後,醫師便發來了藥品訂單的資訊要記者核對,並直接在“我的訂單”裏付款,全程並無要求出示處方。付完款後,審核很快就通過,羊城晚報記者收到了訂單成功的短信提示。
隨後,羊城晚報記者選擇了另一款同樣標識為“本品為處方藥,購買時需憑醫生處方,請向藥師諮詢了解詳情”的抗生素“克拉黴素”,並線上諮詢另一位醫師“沒有處方能否購買”,醫師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記者需要幾盒,便將訂單資訊發給記者核對,同樣的操作模式後,記者成功購買了該款藥品。
據1藥網官網介紹,其是“中國網上藥店的領導企業,也是目前國內規模龐大的電商售藥平臺之一”。2015年1月,“1藥網”完成C輪融資4.5億元,刷新中國醫藥電商行業融資紀錄,也是國內首家完成C輪融資、且估值最高的醫藥電商公司。
羊城晚報記者就“消費者無須處方也能買到處方藥”一事向“1藥網”相關負責人反映,該負責人表示:“平臺只是提供展示功能,買處方藥一定要掃描處方上傳”。但在平台下單後的第二天,沒有上傳處方的記者就收到了送過來的藥品。
其他網上藥店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手上沒有任何處方的羊城晚報記者,在“健客網”、“健一網”和“叮噹快藥”等平臺也購買到了處方藥,包括治療冠心病的“復方丹參滴丸”、治療高血壓的“鹽酸貝那普利片”、治療胃病的“克拉黴素”等,而購買過程中均未要求記者出示處方。
業界説法
醫患資訊不對稱 網售處方藥危害大
網售處方藥有哪些危害呢?廣醫一院藥學部副主任魏理主任醫師表示,買藥跟買食品不一樣,消費者與藥品生産企業、經營企業、醫生之間,對於藥品的品質、用途及使用方法等,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魏理舉例解釋説,例如俗稱病毒唑的利巴韋林,有時候會被大眾以為是指治療感冒的常用藥,但實際上這種藥並不適用於普通感冒,而是適用於病毒性肺炎,臨床上也經常用於腫瘤化療抗感染。如果將其當成家庭常備藥過度使用,會有明顯增加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貧血患者服用可以導致致命性的心肌損害。加上利巴韋林在妊娠藥物分級中屬於孕婦絕對禁用的“X級”,如果自行用藥,腹中胎致畸風險很大。醫生建議,生病時還是儘量找醫生診斷,遵循醫囑用藥。
實際上,處方藥之所以需要醫生的處方才能購買,是因為這些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的影響。擅自服用處方藥,很容易對肝、腎等器官産生危害。濫用抗生素,有可能讓體內産生大耐藥菌,嚴重的將無法醫治。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于明德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藥電商在網上展示處方藥,然後通過人工的方式下單,是一個服務的過程。根據現有的法規,只要交易是通過線下藥店和消費者發生聯繫的,不是網上直接的銷售,就不違反相關規定。
針對不需要出示處方即可買到處方藥,只是虛設了一個“審核”環節。于明德指出,這種行為就完全不符合相關規定了。“無論服務的模式如何變化,按照現行的規定,買處方藥就是需要出示處方,這是毋庸置疑的。”于明德稱。
權威部門
既要促進流通 又要加強監管
實際上,2007年實施的《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中早已規定,藥品零售企業應當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
目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也逐漸成為線下藥店的共識。記者走訪了多家線下藥店,提出購買抗生素等處方藥,大部分藥店都嚴格要求出示處方,至少進行身份證登記,也有藥店建議記者將所要購買的處方藥替換為功能類似的非處方藥。雖然規定略有差別,但都設置了一定的審核環節。對比之下,在網上買處方藥顯得更為容易,無須實名認證也無須出示處方。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副局長吳湞在今年1月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網際網路上銷售藥品,很多國家都採取謹慎態度,並不是完全放開的。網際網路藥品銷售政策,既要促進流通,又要加強監管,如果説這種銷售脫離了監管視野,可能會對公眾健康帶來傷害。
(責任編輯:郭偉瑩)